当代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社会变革加剧、社会环境变迁的今天,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十分巨大,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入手,分析了成因,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所在,着重围绕组织建设、预测预警、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和辅导员工作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安全 教育 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沈轩,武汉大学保卫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222-02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类似马加爵杀人案、药家鑫故意杀人、复旦大学黄某投毒案、华科学生情侣服毒自杀等骇人听闻的案件屡屡见诸新闻,说明因为心理不健康、精神有障碍等问题所导致的大学生安全事故性质十分恶劣,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学校及其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危机,不可小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疏导,最终将酿成恶果。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目前具有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重大问题、突发事件或精神压力,产生的一种、身心适应、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心理安全隐患比外在安全隐患更加隐蔽,更不易发现,不易掌控和算是,一旦发生后果更加严重。
  由于长期重视学业教育,忽视心理教育,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和心理安全教育反而是高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必须提到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上来,高校必须加强组织,强化落实,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的新一代公民。
  一、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表现、原因
  (一)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是环境适应性障碍。进入高校以前,大学生各自的成长经历、生活方式和教育环境千差万别,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环境适应性差,生活问题不能自如解决,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二是人际沟通障碍。进入大学后,由于交际能力差,长期孤僻,不与同学、老师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愿意沉溺于网络世界,造成心理封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压力随之加大。
  三是情感障碍。大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敏感期,对于异性之间的交往甚至恋爱问题,没有正确的意识和态度,从而出现情感迷茫,甚至误入歧途。
  四是过激性行为。表现为看待问题偏激、易怒易躁、轻生观念、自残行为、攻击性强、堕落迷惘、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等。
  (二)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成因
  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地区,自然与其他家庭优越学生相比有一种自卑感。有的学生家庭对学生管教方式不恰当,对其心理造成阴影。
  二是个性缺陷。有的学生存在不良个性特征,比如缺乏自信、依赖性强、性格孤僻、报复心理强、嫉妒心理强、懦弱、嫉妒、羞怯、冷漠、急躁、狭隘、猜疑、敏感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
  三是学习、工作压力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学习上竞争压力变大,学习压力自然增加。特别是毕业季,考研的学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压力可想而知。加上找工作也比较困难,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四是学校教育的缺失。高校管理缺乏人性,忽视大学生的需求。校园文化空虚,大学生精神生活贫乏。教育引导手段僵硬、内容空洞,教育引导在校园危机的处理中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大部分的教育引导只注重形式,走走“过场”了事,而并没有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发挥实质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价值分析
  (一)心理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自我完善
  心理安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认识身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正确方向,进行自我心理调控,强化对社会现象、自身问题的认知,提升提高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水平,提高其心理承受、心理适应、心理调节等方面的能力,最终使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心理调控能力的自我完善与提高。同时起到预防作用。提前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危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产生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
  (二)心理安全教育弥补了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不足,强化高校安全教育效果
  把心理安全教育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认知、干预、处置为重要内容和目的,把心理安全教育纳入大学安全教育的重要范畴,对象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实效性也更好,填补了高校传统安全教育的空白,安全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高校安全教育的水平大大提高。
  三、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健全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组织
  高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领导和管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院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指导、监督和考核全校的心理安全教育工作,使心理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领导小组内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关系通过制度来规范,部门之间建立相互沟通和协作关系。
  建立一支由各院系的班主任、辅导员、学工处、团委、宣传部、学校医院和心理咨询室等教职员工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组,把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教职员工吸收进来。学校应当专设心理学教师岗位,组建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组成员之间建立信息报告和互通制度、经常检查制度和标准处理流程,强化对不作为行为的处罚,强化对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教育和管理力度。
  (二)建立四级监测体系,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构建大学生心理安全监测预警体系,随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早日发现存在的心理隐患和障碍。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系统由四级人员组成,一级成员由学校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二级成员由各学院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组成,三级成员由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学校相关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组成,四级成员由学校学院各级学生干部组成,同时招聘校园内对心理干预有兴趣和一定基础的学生组成心理干预志愿者。这四级监测体系,建立纵向和横向的信息沟通机制和传递渠道,保证信息及时传递。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高校应对每年入学的新生及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测评,得到如环境适应性、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指标数据,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家境困难、家庭变故、身体不健康或存在缺陷、过去有违法乱纪行为的特殊学生群体,从中筛选出有心理障碍问题和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确认为重点跟踪对象,进行重点跟踪关注。
  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安全隐患排查, 对重点跟踪对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况,对其心理危机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缓解内心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突出重点,针对差异,增强心理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增设心理学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符合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安全教育的教学、管理大纲。开展心理安全教育,把大学生心理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作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围绕心理危机意识、危机管理专业知识、健康人格、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抗压能力、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等展开。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性格特征及学生所处的阶段和所面临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科学有效的疏导方法。 开展教学的方法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采用现场会、案例分析法、播放音像制品、心理沙龙、心理危机应对方式讲座、情绪模拟培训法、开设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审判、参加宣判大会等等。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网站、校报、广播、报刊、展板、宣传手册、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危机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情绪自我控制方法,增强危机应对能力。
  (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应对心理危机的活动
  高校应当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作为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的常设机构,负责对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管理。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组成。一方面,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对心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性的辅导,教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验、心理实验的相关课程,讲解心理咨询的相关技巧,如倾听、眼神交流、语言沟通的相关技巧,学习心理危机的症状诊断,使专业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另一方面,心理咨询中心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对有严重心理病症和障碍的学生进行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从容应对各种挫折和压力,树立信心,增强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正确看待和妥善地处理在学业、情感、择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杜绝或避免因心理原因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高校应当针对不同年级、性别、性格特征的大学生,开展一系列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指导和教育活动。如对大一新生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大二学生以学习能力为主,大三学生以社会活动能力为主,大四毕业生以就业指导为主,男生以社会问题剖析为主,女生以情感纠纷处理为主,文科生以思辨能力为主,理科生以试验能力为主。此外,通过举办心理沙龙、心理危机应对专题讲座、发放心理危机应对知识手册、开展心理危机知识竞赛,使大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心理危机知识和应对技能。通过模拟训练、现场实践、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战技能,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
  (五)强化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功能
  辅导员是大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最基层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学生群体信息收集和整理的主渠道来源,他们与大学生接触很多,了解每个大学生个体的特点爱好和学习生活现状,理所当然成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心理安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一方面要扮演好大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良师益友的角色,更容易取得大学生群体的信任,方便进行沟通交流,获取重要信息。一方面,又要扮演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者”、“参与者”、“解决者”的重要角色。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积极分子等学生内部力量,积极捕获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随时掌握动向。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疏导能力与问题解决水平,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大学生化解和处理,帮助大学生改善心理调节能力,将隐患解决于萌芽状态。对有严重问题倾向的大学生,及时汇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做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把可能产生的重大危机控制在源头处。
  参考文献:
  [1]黎正稳、杨蹇桂、艾楚君.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危机管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髙教版》.2008(6).
  [2]张学众.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调查及干预机制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3).
  [3]江小红.高校校园危机的教育干预体系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6).
  [4]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5]丁妮.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
  [6]李雪娇.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
  [7]张延华.对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思考.理论导报.2009(7).
  [8]任祥.大学生安全教育背景下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08(9).
其他文献
正确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当前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审查逮捕阶段开展和刑事和解工作,是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举措,同时可以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
Protel 2004是Altium公司于2004年发布的电路设计软件的最新版本。本文以差分放大电路为例,介绍了Protel 2004电原理图的绘制方法,仿真应用和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流程等,并分析
摘 要 “中国梦”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前进的目标,把“中国梦”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提升大学生自身内在素养,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责任意识。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王洪叶,遵义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 
期刊
一、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可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表现积极,思维活跃,但课后却懒于写作业或作业马虎应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强弱又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
[摘要]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教学中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且在体育游戏当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度较高,能够较快地融入到游戏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体育教师对其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98-01  体育游戏集娱乐性、趣味性、导向性于一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及一系列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式从立法层面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对遏制侦查程序中出现的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但威胁、引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十年当中,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提出四个问题,避免与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在内容上的重复;教学内容方面如何处理理论性与史实性的问题;教学方法上,如何处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问题;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如何融汇统一,相互促进的问题。通过处理这四个问题,提高
小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