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既当过中学教员又3次历任玉林(时称鬰林)、乐业、思乐(解放后并入宁明县)县长的朱建予(1896—1942),无论从教或从政,其起伏浮沉的人生经历恰恰折射出民国时期的动荡不安。
为报叔仇,弃教从政
1896年,朱建予出生于博白县沙河镇。幼年聪颖,又勤奋好学,后考入广西法政学校。他毕业时,正值新桂系当局大力网罗人才之际。
1924年5月,率部脱离旧桂系部队的桂系将领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在孙中山与广州国民政府和粤军第一师师长、广西苍梧人李济深等人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发动了驱逐旧军阀陆荣廷的战争,经过1年多的较量,1925年8月,李、黄、白统一了广西,形成了新桂系军政集团。新桂系致力改革广西军政,百废待兴,惟才是举。尽管有此新兴气象,但法政学校毕业、品学兼优的朱建予厌恶官场,没有走“学而优则仕”的从政之路,而是到广西省立第九中学甘当一名教书匠。他虽对玩政治无兴趣,但对教书育人却十分爱岗敬业,教学有方,深受全校师生好评。
正当朱建予致力于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时,一个令他震惊和万分悲痛的消息传来:胞叔朱锡昂被玉林县长唐朝绳逮捕,于1929年6月8日遭枪杀于玉林城北,罪名是“广西共党头目,煽动民众暴乱,以图推翻政府”云云。
朱建予早就知道胞叔朱锡昂是中共广西负责人,只是未曾想到正值英年的胞叔,壮志未酬就惨死在屠刀之下。
朱锡昂1887年4月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成年后他目睹清王朝的腐败,怀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理想,于1907年考入广东高等工业学堂。期间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激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并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1912年,他从工业学堂毕业后,被选为广西省参议会参议员。袁世凯复辟称帝时,他投笔从戎,参加“讨袁护国军”,任广东护国军第二军秘书长。此后曾先后被委任为广东郁南县县长、广西省议员、广西省议会秘书长等职。但社会现实却使他失望,毅然放弃高官,返回玉林任广西省立第九中学校长。
1924年1月,朱锡昂在广州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这对如饥似渴追求真理的朱锡昂是很大的鼓舞和触动。此年11月,朱锡昂被选派到日本等国考察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日本留学生支部的影响和帮助下,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1925年初,朱锡昂经恽代英同志介绍,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继续在玉林任广西省第二高中校长(玉林高中前身),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制订了“思想革命化,生活平民化”的校训,成立体育会、学生会,出版《五月花》、《玉林青年》期刊,宣传新思想、新知识,宣传革命,培养进步学生骨干。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他发动成立玉林各界后援会并任名誉会长,支援上海和省港工人的斗争。他利用在教育界的有利地位,奔走于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地,积极为党工作。后根据党的指示返回玉林从事地下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培育革命力量。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广西党组织遭严重破坏,朱锡昂遭反动当局的通缉追捕,被迫离开玉林,秘密前往广州、香港和南洋等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他介绍俞作豫(后成为红八军军长)等人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12月,朱锡昂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1月,朱锡昂受党组织派遣,率俞作豫、朱光(后任八路军政治部秘书长)等十几位共产党员,从香港秘密返回广西,负责恢复广西党组织,领导广西的革命斗争。6月,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召开,朱锡昂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中共广西临时省委主要负责人。1929年6月初,广西省委在玉林县榕木根村召开会议,筹划玉林五属(玉林、兴业、北流、陆川、博白)武装暴动。国民党军警侦知消息,派兵包围了会场。危急时刻,朱锡昂令其他同志迅速突围,自己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6月8日,在玉林城北英勇就义,时年42岁。
不想玩政治的青年教员朱建予,对共产党是何种性质的政党当时尚存模糊认识,面对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的血腥现实,加上自幼十分崇敬的胞叔朱锡昂不幸遇害的心灵悲伤,促使朱建予开始关心政治,阅读进步书刊,初步了解共产党的主张,思想开始倾向左派。他立誓要为胞叔报仇!而要除掉有权有势的县长唐朝绳绝非易事,非得有政界的强硬实力。
1929年11月,朱建予决定弃教从政,跻身政界。他通过俞作豫、俞作柏、李明瑞等人,成功地当上广西省政府秘书科科长兼任省主席吕焕炎的秘书。不久,他如愿被委派任玉林县县长。正应了古人云“前是河东今河西,人间风水轮流转”,下台县长唐朝绳听说新县长是朱锡昂的亲侄,吓得脸都黄了,连夜逃遁……
急流勇退,再执教鞭
雄心勃勃的朱建予在玉林县长任上,正欲施展才干、有所作为,但时局风云突变。广州国民政府挥师北伐,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击溃北洋军阀,迅速占领了长江中下地区广阔富庶之地,北伐取得胜利。但北伐胜利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争夺地盘,先后爆发了“宁汉之争”、“蒋桂战争”。
1929年桂系驱逐国民党委派官员的“湘案”发生,蒋桂矛盾激化,“蒋桂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蒋介石收买桂系将领俞作柏、李明瑞,二人率部阵前倒戈,杀回广西,推翻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而夺权执政;但不久俞作柏、李明瑞又举兵反蒋,遭到失败,出逃的李、黄、白回广西重主军政。而原广西省主席吕焕炎,于1930年6月在广州遇刺……广西政局动荡!由俞作柏、李明瑞支持上台,又当过吕焕炎秘书的朱建予,深感县长宝座不稳。为避免受吕案牵连,朱建予权衡再三,决定急流勇退,去职离开广西,到合浦县政府任小秘书(钦州当时属广东省辖地,合浦为钦州属县)。
1932年9月,朱建予来到合浦县,被委任一等科员。从古至今“资格”在官场上是块“金字招牌”,朱建予虽屈居小秘书职,但同僚们获悉新来这家伙不但才华横溢,还有过任县长的“老资格”,无形中感到竞争的压力,因而共事时关系微妙、氛围怪异,确是“养小鱼虾的浅水塘难容蛟龙也”。朱建予自料桂人入粤,遭排挤是免不了的事,况且来粤本来也是权宜之计,他不愿卷入官场里勾心斗角的帮派之争,又想静观时事变幻,以审度时势而决定今后去向,于是干脆辞去每月100元的小秘书职,应聘到合浦县廉州中学任国文教员。 朱建予新任国文教员,话语不多,沉着稳重,让人觉得他身上藏着一股英气。他很朴实又有学问,写得一手好诗词,同学们很喜爱这位年轻有为的老师。时间一久,便渐渐知道他是广西地下党的创始人、广西省委第一任书记朱锡昂的侄子。即便如此,但学校当局并不介意。朱建予思想进步,与王运应、黄闻百、李屏周等同事来往甚密,公开支持学生创办诗刊,很受学生欢迎。
据解放后任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李英敏(副部级)在《我的革命启蒙老师》一文中回忆:新来的朱建予老师很有学问,对学生和蔼可亲,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他一家住在城内一间祠堂的楼上,离孔庙不远。室内堆满各种书籍,还定购各种报刊。他乐于将藏书借给学生阅读,李英敏等几位同学经常到朱老师家借阅书报。先读鲁迅、郭沫若、茅盾、蒋光慈的小说诗歌和散文,还看了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除了读文艺书外,后来朱老师还指导学生们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狄慈根、河上肇的哲学、政治经济学著作,虽读得不多、理解不透彻,也算大开眼界。在朱老师的启蒙下,通过阅读进步书刊,知道在黑夜漫漫的中国土地上,有一个领导苦难人民翻身解放的中国共产党,有一支人民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有一片光明的土地江西苏维埃地区。懂得了一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粗浅道理。朱老师离开合浦后,李英敏等同学还经常收到《新中华报》等革命传单、报纸、小册子。大家一碰头,猜测可能与朱老师有关,但又难证实,一时成谜。
直到解放后,任广州市长的朱光始向李英敏透露“秘密”:“当年那些邮件是朱建予提供名单、地址,由我寄的。你们的老师与我是宗亲,他告诉我,在合浦,有几个得意门生,是很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望帮做点‘施肥’‘浇水’工作。”李英敏、何承蔚、杜逢渐、岑月英、曾德材这批青年学生,正是在朱建予指导下阅读进步书刊,开始走向追求真理进步的革命道路的。因此,李英敏一直把朱建予视为革命启蒙老师。
“闽变”回桂,再任县长
次年,朱建予匆匆辞去合浦县廉江中学的教职,前往福建参加“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事变”或“闽变”。
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大约是这样:1933年10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和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及第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在瑞金草签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与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闽变”突发,蒋介石迅速从“围剿”苏区前线抽调9个师大军入闽,蒋介石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在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下,第十九路军内部发生分化,中共临时中央犯了关门主义错误,在军事上没有给第十九路军以应有的支援。到翌年1月,历时53天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遂告失败……
当年朱建予在该抗日反蒋的“政府”中充当什么角色?已无从查考,传说是以秘书的身份参与了高层机要,沸腾着满腔热血,试图拯救国家与民族的危亡,无疑是种爱国行动!
“福建事变”失败后,朱建予脱险回到广西,当时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执政的桂系当局亦持抗日反蒋的主张,认为任过县长的朱建予是个人才,重新起用他任乐业县长,后任思乐县长。朱建予在思乐县团结进步人士,大胆录用“共党嫌疑分子”进政府机关,对外宣称是“行新政、用新人”。主政颇有建树:一是积极组织备战以防日寇侵犯。当时是全国同仇敌忾抗日战争时期,思乐县地处中越边界环境复杂,朱建予对战备工作如何御敌、怎样疏散群众,做到精心组织和规划。二是重视抓成人教育。1939年是广西成人教育年,要求一年内扫除青壮年文盲。全省推行教育家雷沛鸿的国民基础教育,思乐县村村有小学,乡有中心校。成人教育就开办在这些小学内,由各校教师任教。因人口分散,都是中午上课。据当时任广西省教育厅成人教育视导员高福桂(解放后任广西教育学院副院长)回忆:“教的勤,学的也勤,到处是朗朗读书声。我测试学员,对教材基本会读、会写、懂字义。”三是重视抓农业生产,兴修水利。通过引进良种,发动边民广种“肥田草”即绿肥来提高水稻产量。还动员民众建了一个水库,被称为“海渊老水库”,现仍存在,继续为民造福。
朱建予任思乐县长时,他的堂弟、朱锡昂烈士之子朱为流任中共博白地下党特支书记,经省工委陈岸批准去延安,正苦于无路费,只好挪用朱建予寄回由他代转的百元养家费,于1938年5月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朱建予获悉,并不责怪。可谓深明大义!上世纪80年代,朱为流从北京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副社长岗位离休,回忆起这桩往事,感慨万千。
在思乐县长任内,朱建予下乡不像往届县长喜欢坐轿讲排场、摆阔气、前呼后拥,而是常骑一匹马,带2个随从,不事张扬,平易近人,民众视他为亲民县长。因积劳成疾,他在一次出巡中越边界时病情恶化,送龙州医院,医治无效,于1942年2月4日病逝。遗体从龙州船运返思乐县时,沿河边民到河边“路祭”,到达思乐县城时,县政府的官员和群众聚集码头迎灵柩,由龙州专员公署专员主持举行公祭后,葬于思乐县城的中山公园内。
朱建予为官清廉,病逝后无财产供养遗孀和年幼的子女。幸得博白县长庞耀辉、广西省政府谘议员吕集义(解放后任广西交通厅副厅长)这两位生前好友,捐钱给购置几亩田产收租养家。解放后土改时朱建予的遗孀王志兰被误定为地主,一度挨斗,于1954年病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朱建予的后人才敢去当年的思乐县(现宁明县)扫墓,2006年3月将朱建予的遗骨迁回博白家乡,择4月5日清明节下葬。朱建予——这位三度起伏沉浮的民国县长,终于叶落归根、魂归故里!
为报叔仇,弃教从政
1896年,朱建予出生于博白县沙河镇。幼年聪颖,又勤奋好学,后考入广西法政学校。他毕业时,正值新桂系当局大力网罗人才之际。
1924年5月,率部脱离旧桂系部队的桂系将领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在孙中山与广州国民政府和粤军第一师师长、广西苍梧人李济深等人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发动了驱逐旧军阀陆荣廷的战争,经过1年多的较量,1925年8月,李、黄、白统一了广西,形成了新桂系军政集团。新桂系致力改革广西军政,百废待兴,惟才是举。尽管有此新兴气象,但法政学校毕业、品学兼优的朱建予厌恶官场,没有走“学而优则仕”的从政之路,而是到广西省立第九中学甘当一名教书匠。他虽对玩政治无兴趣,但对教书育人却十分爱岗敬业,教学有方,深受全校师生好评。
正当朱建予致力于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时,一个令他震惊和万分悲痛的消息传来:胞叔朱锡昂被玉林县长唐朝绳逮捕,于1929年6月8日遭枪杀于玉林城北,罪名是“广西共党头目,煽动民众暴乱,以图推翻政府”云云。
朱建予早就知道胞叔朱锡昂是中共广西负责人,只是未曾想到正值英年的胞叔,壮志未酬就惨死在屠刀之下。
朱锡昂1887年4月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成年后他目睹清王朝的腐败,怀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理想,于1907年考入广东高等工业学堂。期间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激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并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1912年,他从工业学堂毕业后,被选为广西省参议会参议员。袁世凯复辟称帝时,他投笔从戎,参加“讨袁护国军”,任广东护国军第二军秘书长。此后曾先后被委任为广东郁南县县长、广西省议员、广西省议会秘书长等职。但社会现实却使他失望,毅然放弃高官,返回玉林任广西省立第九中学校长。
1924年1月,朱锡昂在广州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这对如饥似渴追求真理的朱锡昂是很大的鼓舞和触动。此年11月,朱锡昂被选派到日本等国考察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日本留学生支部的影响和帮助下,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1925年初,朱锡昂经恽代英同志介绍,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继续在玉林任广西省第二高中校长(玉林高中前身),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制订了“思想革命化,生活平民化”的校训,成立体育会、学生会,出版《五月花》、《玉林青年》期刊,宣传新思想、新知识,宣传革命,培养进步学生骨干。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他发动成立玉林各界后援会并任名誉会长,支援上海和省港工人的斗争。他利用在教育界的有利地位,奔走于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地,积极为党工作。后根据党的指示返回玉林从事地下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培育革命力量。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广西党组织遭严重破坏,朱锡昂遭反动当局的通缉追捕,被迫离开玉林,秘密前往广州、香港和南洋等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他介绍俞作豫(后成为红八军军长)等人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12月,朱锡昂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1月,朱锡昂受党组织派遣,率俞作豫、朱光(后任八路军政治部秘书长)等十几位共产党员,从香港秘密返回广西,负责恢复广西党组织,领导广西的革命斗争。6月,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召开,朱锡昂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中共广西临时省委主要负责人。1929年6月初,广西省委在玉林县榕木根村召开会议,筹划玉林五属(玉林、兴业、北流、陆川、博白)武装暴动。国民党军警侦知消息,派兵包围了会场。危急时刻,朱锡昂令其他同志迅速突围,自己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6月8日,在玉林城北英勇就义,时年42岁。
不想玩政治的青年教员朱建予,对共产党是何种性质的政党当时尚存模糊认识,面对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的血腥现实,加上自幼十分崇敬的胞叔朱锡昂不幸遇害的心灵悲伤,促使朱建予开始关心政治,阅读进步书刊,初步了解共产党的主张,思想开始倾向左派。他立誓要为胞叔报仇!而要除掉有权有势的县长唐朝绳绝非易事,非得有政界的强硬实力。
1929年11月,朱建予决定弃教从政,跻身政界。他通过俞作豫、俞作柏、李明瑞等人,成功地当上广西省政府秘书科科长兼任省主席吕焕炎的秘书。不久,他如愿被委派任玉林县县长。正应了古人云“前是河东今河西,人间风水轮流转”,下台县长唐朝绳听说新县长是朱锡昂的亲侄,吓得脸都黄了,连夜逃遁……
急流勇退,再执教鞭
雄心勃勃的朱建予在玉林县长任上,正欲施展才干、有所作为,但时局风云突变。广州国民政府挥师北伐,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击溃北洋军阀,迅速占领了长江中下地区广阔富庶之地,北伐取得胜利。但北伐胜利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争夺地盘,先后爆发了“宁汉之争”、“蒋桂战争”。
1929年桂系驱逐国民党委派官员的“湘案”发生,蒋桂矛盾激化,“蒋桂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蒋介石收买桂系将领俞作柏、李明瑞,二人率部阵前倒戈,杀回广西,推翻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而夺权执政;但不久俞作柏、李明瑞又举兵反蒋,遭到失败,出逃的李、黄、白回广西重主军政。而原广西省主席吕焕炎,于1930年6月在广州遇刺……广西政局动荡!由俞作柏、李明瑞支持上台,又当过吕焕炎秘书的朱建予,深感县长宝座不稳。为避免受吕案牵连,朱建予权衡再三,决定急流勇退,去职离开广西,到合浦县政府任小秘书(钦州当时属广东省辖地,合浦为钦州属县)。
1932年9月,朱建予来到合浦县,被委任一等科员。从古至今“资格”在官场上是块“金字招牌”,朱建予虽屈居小秘书职,但同僚们获悉新来这家伙不但才华横溢,还有过任县长的“老资格”,无形中感到竞争的压力,因而共事时关系微妙、氛围怪异,确是“养小鱼虾的浅水塘难容蛟龙也”。朱建予自料桂人入粤,遭排挤是免不了的事,况且来粤本来也是权宜之计,他不愿卷入官场里勾心斗角的帮派之争,又想静观时事变幻,以审度时势而决定今后去向,于是干脆辞去每月100元的小秘书职,应聘到合浦县廉州中学任国文教员。 朱建予新任国文教员,话语不多,沉着稳重,让人觉得他身上藏着一股英气。他很朴实又有学问,写得一手好诗词,同学们很喜爱这位年轻有为的老师。时间一久,便渐渐知道他是广西地下党的创始人、广西省委第一任书记朱锡昂的侄子。即便如此,但学校当局并不介意。朱建予思想进步,与王运应、黄闻百、李屏周等同事来往甚密,公开支持学生创办诗刊,很受学生欢迎。
据解放后任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李英敏(副部级)在《我的革命启蒙老师》一文中回忆:新来的朱建予老师很有学问,对学生和蔼可亲,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他一家住在城内一间祠堂的楼上,离孔庙不远。室内堆满各种书籍,还定购各种报刊。他乐于将藏书借给学生阅读,李英敏等几位同学经常到朱老师家借阅书报。先读鲁迅、郭沫若、茅盾、蒋光慈的小说诗歌和散文,还看了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除了读文艺书外,后来朱老师还指导学生们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狄慈根、河上肇的哲学、政治经济学著作,虽读得不多、理解不透彻,也算大开眼界。在朱老师的启蒙下,通过阅读进步书刊,知道在黑夜漫漫的中国土地上,有一个领导苦难人民翻身解放的中国共产党,有一支人民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有一片光明的土地江西苏维埃地区。懂得了一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粗浅道理。朱老师离开合浦后,李英敏等同学还经常收到《新中华报》等革命传单、报纸、小册子。大家一碰头,猜测可能与朱老师有关,但又难证实,一时成谜。
直到解放后,任广州市长的朱光始向李英敏透露“秘密”:“当年那些邮件是朱建予提供名单、地址,由我寄的。你们的老师与我是宗亲,他告诉我,在合浦,有几个得意门生,是很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望帮做点‘施肥’‘浇水’工作。”李英敏、何承蔚、杜逢渐、岑月英、曾德材这批青年学生,正是在朱建予指导下阅读进步书刊,开始走向追求真理进步的革命道路的。因此,李英敏一直把朱建予视为革命启蒙老师。
“闽变”回桂,再任县长
次年,朱建予匆匆辞去合浦县廉江中学的教职,前往福建参加“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事变”或“闽变”。
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大约是这样:1933年10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和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及第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在瑞金草签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与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闽变”突发,蒋介石迅速从“围剿”苏区前线抽调9个师大军入闽,蒋介石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在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下,第十九路军内部发生分化,中共临时中央犯了关门主义错误,在军事上没有给第十九路军以应有的支援。到翌年1月,历时53天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遂告失败……
当年朱建予在该抗日反蒋的“政府”中充当什么角色?已无从查考,传说是以秘书的身份参与了高层机要,沸腾着满腔热血,试图拯救国家与民族的危亡,无疑是种爱国行动!
“福建事变”失败后,朱建予脱险回到广西,当时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执政的桂系当局亦持抗日反蒋的主张,认为任过县长的朱建予是个人才,重新起用他任乐业县长,后任思乐县长。朱建予在思乐县团结进步人士,大胆录用“共党嫌疑分子”进政府机关,对外宣称是“行新政、用新人”。主政颇有建树:一是积极组织备战以防日寇侵犯。当时是全国同仇敌忾抗日战争时期,思乐县地处中越边界环境复杂,朱建予对战备工作如何御敌、怎样疏散群众,做到精心组织和规划。二是重视抓成人教育。1939年是广西成人教育年,要求一年内扫除青壮年文盲。全省推行教育家雷沛鸿的国民基础教育,思乐县村村有小学,乡有中心校。成人教育就开办在这些小学内,由各校教师任教。因人口分散,都是中午上课。据当时任广西省教育厅成人教育视导员高福桂(解放后任广西教育学院副院长)回忆:“教的勤,学的也勤,到处是朗朗读书声。我测试学员,对教材基本会读、会写、懂字义。”三是重视抓农业生产,兴修水利。通过引进良种,发动边民广种“肥田草”即绿肥来提高水稻产量。还动员民众建了一个水库,被称为“海渊老水库”,现仍存在,继续为民造福。
朱建予任思乐县长时,他的堂弟、朱锡昂烈士之子朱为流任中共博白地下党特支书记,经省工委陈岸批准去延安,正苦于无路费,只好挪用朱建予寄回由他代转的百元养家费,于1938年5月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朱建予获悉,并不责怪。可谓深明大义!上世纪80年代,朱为流从北京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副社长岗位离休,回忆起这桩往事,感慨万千。
在思乐县长任内,朱建予下乡不像往届县长喜欢坐轿讲排场、摆阔气、前呼后拥,而是常骑一匹马,带2个随从,不事张扬,平易近人,民众视他为亲民县长。因积劳成疾,他在一次出巡中越边界时病情恶化,送龙州医院,医治无效,于1942年2月4日病逝。遗体从龙州船运返思乐县时,沿河边民到河边“路祭”,到达思乐县城时,县政府的官员和群众聚集码头迎灵柩,由龙州专员公署专员主持举行公祭后,葬于思乐县城的中山公园内。
朱建予为官清廉,病逝后无财产供养遗孀和年幼的子女。幸得博白县长庞耀辉、广西省政府谘议员吕集义(解放后任广西交通厅副厅长)这两位生前好友,捐钱给购置几亩田产收租养家。解放后土改时朱建予的遗孀王志兰被误定为地主,一度挨斗,于1954年病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朱建予的后人才敢去当年的思乐县(现宁明县)扫墓,2006年3月将朱建予的遗骨迁回博白家乡,择4月5日清明节下葬。朱建予——这位三度起伏沉浮的民国县长,终于叶落归根、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