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香港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一同缅怀广播历程》的文章,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苏祖国先生。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工业实业家,精通无线电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是中国无线电行业的开拓者之一。
1924年苏氏姐弟共同创建了亚美无线电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自制无线电零件和收音机的专业公司(上海无线电26厂前身)。1929年苏祖国先生创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经营的亚美广播电台并亲任经理,为了使无线电技术标准能在中国得到统一、为了让无线电知识能在中国得到普及,苏祖国先生于1933年又担任上海新闻无线电周刊编辑,通过文章交流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其中有很多人成为新中国无线电事业的专家。抗战期间苏祖国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利用自己创办的电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宣传抗日,支援前线,并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合作发起捐献运动,当时抗日主力第19路军指挥部致函电台以表感谢。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苏祖国先生任上海市抗日救亡后援会广播组委员,并联系24家民营电台进行联合抗日救亡宣传,当日寇侵占上海后,他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拆除亚美电台,转而从事机械事业。抗战胜利后,他兼自办的中国兴记汽门厂经理、又任上海亚美电台与磷记电台合并后的亚美磷记广播电台经理兼工程师。1934年和1946年苏祖国先生为使上海播音事业有序发展,为了巩固和扩大民营广播电台的商业化发展,他先后发起成立了上海市播音同业公会、上海市民营广播电台商业同业公会,均任副理事长。1952年苏祖国先生团结同业申请公私合营,成立上海联合广播电台,任董事、监察人,1954年联合电台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收购。至此,苏祖国先生为中国无线电事业从初始研发、自制零件、整机生产、电台经营到人才培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我不仅看到我外公的智慧、顽强、自信和兢兢业业,更体会到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艰辛和曲折。
解放后,苏祖国先生离开他所热爱的无线电事业去开拓新中国又一个重大产业——汽车工业。1955年任中国汽车机件制造厂副厂长,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工业公会副主任委员和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1956年至1966年分别任上海内燃机配件公司、动力机械公司、农业机械公司副经理。1979年任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顾问。在文革期间,苏祖国先生遭遇了极其残皓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但他对事业的追求、对技术的执著、对人才的培养始终不动摇。在他70多岁之时仍带领当时技术革新组的青年人共同设计和制造了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第一部“机械手”,从而降低制造厂工人的工伤事故,提高了制造厂的机械化程度,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人自行研制“机器人手”的空白。同样,我外公在上海汽车产业中从技术研发、配件配套、整机生产到人才培养的整个产业链里,不辞辛苦、尽心尽职、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厥文先生曾给我外公题词:专工机械事业,终身不懈,造福非浅。
亚美曾经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民族品牌的象征;亚美的技术不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更影响了东南亚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亚美的声音不仅曾号召人民奋起抗日,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世界与世界之间的距离。8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亚美已不覆存在,曾是中国无线电摇蓝的亚美厂址早已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亚美的消失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一个企业的消失,更是一个民族产业的消失。纵观世界各著名企业从它的诞生、壮大到辉煌都会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决不会轻易消逝。目前海外无线电产业方兴未艾,外型采用传统而古老的设计理念,技术采用收音机与CD结合、iPAL(收音机)与iPOD无线连接等最新科技技术,正是由于不断创新使这一传统的“话匣子”依然受到市场的青睐。
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城市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林立的大厦、发达的服务业,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一个产业之中。产业应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是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产业是就业的保障,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我很期盼我们的民族产业能再次腾飞。今天,我更加怀念曾经终身不懈为我国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我的外公苏祖国。
(作者系美国Gartner公司上海区经理、上海麦宏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1924年苏氏姐弟共同创建了亚美无线电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自制无线电零件和收音机的专业公司(上海无线电26厂前身)。1929年苏祖国先生创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经营的亚美广播电台并亲任经理,为了使无线电技术标准能在中国得到统一、为了让无线电知识能在中国得到普及,苏祖国先生于1933年又担任上海新闻无线电周刊编辑,通过文章交流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其中有很多人成为新中国无线电事业的专家。抗战期间苏祖国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利用自己创办的电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宣传抗日,支援前线,并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合作发起捐献运动,当时抗日主力第19路军指挥部致函电台以表感谢。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苏祖国先生任上海市抗日救亡后援会广播组委员,并联系24家民营电台进行联合抗日救亡宣传,当日寇侵占上海后,他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拆除亚美电台,转而从事机械事业。抗战胜利后,他兼自办的中国兴记汽门厂经理、又任上海亚美电台与磷记电台合并后的亚美磷记广播电台经理兼工程师。1934年和1946年苏祖国先生为使上海播音事业有序发展,为了巩固和扩大民营广播电台的商业化发展,他先后发起成立了上海市播音同业公会、上海市民营广播电台商业同业公会,均任副理事长。1952年苏祖国先生团结同业申请公私合营,成立上海联合广播电台,任董事、监察人,1954年联合电台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收购。至此,苏祖国先生为中国无线电事业从初始研发、自制零件、整机生产、电台经营到人才培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我不仅看到我外公的智慧、顽强、自信和兢兢业业,更体会到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艰辛和曲折。
解放后,苏祖国先生离开他所热爱的无线电事业去开拓新中国又一个重大产业——汽车工业。1955年任中国汽车机件制造厂副厂长,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工业公会副主任委员和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1956年至1966年分别任上海内燃机配件公司、动力机械公司、农业机械公司副经理。1979年任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顾问。在文革期间,苏祖国先生遭遇了极其残皓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但他对事业的追求、对技术的执著、对人才的培养始终不动摇。在他70多岁之时仍带领当时技术革新组的青年人共同设计和制造了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第一部“机械手”,从而降低制造厂工人的工伤事故,提高了制造厂的机械化程度,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人自行研制“机器人手”的空白。同样,我外公在上海汽车产业中从技术研发、配件配套、整机生产到人才培养的整个产业链里,不辞辛苦、尽心尽职、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厥文先生曾给我外公题词:专工机械事业,终身不懈,造福非浅。
亚美曾经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民族品牌的象征;亚美的技术不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更影响了东南亚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亚美的声音不仅曾号召人民奋起抗日,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世界与世界之间的距离。8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亚美已不覆存在,曾是中国无线电摇蓝的亚美厂址早已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亚美的消失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一个企业的消失,更是一个民族产业的消失。纵观世界各著名企业从它的诞生、壮大到辉煌都会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决不会轻易消逝。目前海外无线电产业方兴未艾,外型采用传统而古老的设计理念,技术采用收音机与CD结合、iPAL(收音机)与iPOD无线连接等最新科技技术,正是由于不断创新使这一传统的“话匣子”依然受到市场的青睐。
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城市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林立的大厦、发达的服务业,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一个产业之中。产业应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是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产业是就业的保障,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我很期盼我们的民族产业能再次腾飞。今天,我更加怀念曾经终身不懈为我国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我的外公苏祖国。
(作者系美国Gartner公司上海区经理、上海麦宏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