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这个文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融为一体,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它的问世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革命者可以用新的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高扬的旗帜,也是指导全人类解放的伟大旗帜。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解放 旗帜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需要的产物。《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十九世纪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同资产阶级及各种假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它的问世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随着产业革命的开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因此,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虽然这“三大工人运动”都失败了,但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也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工人阶级的斗争经验使马克思、恩格斯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材料,方便进行理论研究,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宣言》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宣言》是革命导师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的成果。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发产生,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马、恩的身上。马、恩参加了工人运动,从事大量科学理论研究,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还批判了当时各种错误思潮,如“真正的”社会主义、蒲鲁东的改良主义等,批判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划清了科学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引导工人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正确的行动纲领。《宣言》还有专门的一章讲到清算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同其划清界限。
第三,《宣言》是革命导师在组织工人政党的实践中产生的。1847年马、恩加入正义者同盟,6月他们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并做了修改和补充,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原理》相比之前在内容上有极大的丰富。1847年11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马、恩出席了大会。大会讨论决定委托马、恩起草一个“宣言”形式的“同盟”纲领,马、恩在《共產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两稿的基础上,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不久后《宣言》正式发表。它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二、《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及理解
《宣言》的核心思想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阶级斗争的观点。《宣言》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所做的科学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自有阶级以来,人类社会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唯心主义者却极力掩盖真相。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这一视角出发,他们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英雄人物创造的,这完全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研究社会历史的钥匙,使我们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成为我们批判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恩格斯在谈《宣言》的核心思想时说:“贯穿《宣言》的核心思想: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及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2]《宣言》第二章在批判社会生活中各种攻击、歪曲“共产主义”思想的错误言论时阐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时,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3]揭示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全球化思想。在《宣言》中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的概念,却包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我们可以在马、恩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找到“全球化”的踪迹。书中第一章讲道:“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4]“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思想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5]这句话意指,资产阶级通过强大的工业和廉价的商品,与世界各国建立了联系,建立了世界市场,与此同时,科学、法律、哲学等方面的著作很快传遍了世界。在此,马克思道出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情景,封闭、狭隘的民族历史进入广阔的世界历史领域,经济全球化展开了它的历史性进程。这是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所做出的论断,在之后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充分证明了马克思所作的论断的正确性。
“两个必然”思想。《宣言》第一章结尾处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6]这句话所表达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两者的历史必然性。这个科学的结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鼓舞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继续前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迸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这对“两个必然”思想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对此,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一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克服,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必然存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政党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比分析共产党同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问题,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说明从阶级性上讲,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先进性上讲,《宣言》指出共产党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人政党,它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宣言》最后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恩格斯在谈到《宣言》的核心思想时指出:“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在谈到无产阶级斗争特点时说:“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在批驳欧洲反动势力对共产主义的责难之后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7]《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了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的革命纲领和指导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做了初步阐述。在《宣言》中,马克思突破了《手稿》的局限,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清晰的阐述,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宣言》第二章结尾处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及交往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等,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人的需要的充分满足,人的能力的充分体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同时实现这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又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在联合体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每个人的才能、智慧等都能得到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两个绝大多数”思想是《宣言》第一章在谈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特点时阐发的。《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这一思想可以简化为“两个绝大多数思想”,这一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觀理论的集中概括。现今,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背离“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倾向,英雄史观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要深入理解《宣言》中阐发的群众史观思想,坚持同英雄史观划清界限,因为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三、读《共产党宣言》引发的感想
《宣言》公开发表已经过去170周年了,在这170周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艰难旅程后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再读起它,感想颇多。
一,《宣言》的原理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如: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迄今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等。《宣言》所阐述的这些基本原理,有的后来被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实践所证明,有的被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胜利所证明,有的将会被未来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证明。因此,对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信其科学性,坚定不移地学习和坚持。
二,《宣言》所阐述的原理需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曾说:“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10]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2]中国共产党把正确指导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又是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三,要坚持《宣言》的原理,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些原理。例如,《宣言》指出,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世界历史的进程看,社会主义国家相对来说还在初级阶段,如我国还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没有变,这就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需要一个长的过程,而在这长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同时,我们也看到,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必然会表现出来,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认真阅读《共产党宣言》,把握其基本内涵,不能仅仅停留在说马、听别人说马的阶段,而应该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坚定我们的信仰。
参考文献:
[1][2][3][4][5][6][7][8][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1,252,291,276,276,284,252,294,283.
[10]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4-275.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解放 旗帜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需要的产物。《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十九世纪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同资产阶级及各种假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的产物。它的问世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随着产业革命的开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因此,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虽然这“三大工人运动”都失败了,但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也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工人阶级的斗争经验使马克思、恩格斯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材料,方便进行理论研究,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宣言》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宣言》是革命导师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的成果。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发产生,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马、恩的身上。马、恩参加了工人运动,从事大量科学理论研究,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还批判了当时各种错误思潮,如“真正的”社会主义、蒲鲁东的改良主义等,批判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划清了科学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引导工人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正确的行动纲领。《宣言》还有专门的一章讲到清算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同其划清界限。
第三,《宣言》是革命导师在组织工人政党的实践中产生的。1847年马、恩加入正义者同盟,6月他们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同盟”。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并做了修改和补充,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原理》相比之前在内容上有极大的丰富。1847年11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马、恩出席了大会。大会讨论决定委托马、恩起草一个“宣言”形式的“同盟”纲领,马、恩在《共產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两稿的基础上,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不久后《宣言》正式发表。它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二、《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及理解
《宣言》的核心思想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阶级斗争的观点。《宣言》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所做的科学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自有阶级以来,人类社会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唯心主义者却极力掩盖真相。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这一视角出发,他们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英雄人物创造的,这完全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研究社会历史的钥匙,使我们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成为我们批判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恩格斯在谈《宣言》的核心思想时说:“贯穿《宣言》的核心思想: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及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2]《宣言》第二章在批判社会生活中各种攻击、歪曲“共产主义”思想的错误言论时阐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时,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3]揭示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全球化思想。在《宣言》中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的概念,却包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我们可以在马、恩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找到“全球化”的踪迹。书中第一章讲道:“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4]“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思想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5]这句话意指,资产阶级通过强大的工业和廉价的商品,与世界各国建立了联系,建立了世界市场,与此同时,科学、法律、哲学等方面的著作很快传遍了世界。在此,马克思道出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情景,封闭、狭隘的民族历史进入广阔的世界历史领域,经济全球化展开了它的历史性进程。这是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所做出的论断,在之后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充分证明了马克思所作的论断的正确性。
“两个必然”思想。《宣言》第一章结尾处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6]这句话所表达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两者的历史必然性。这个科学的结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鼓舞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继续前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迸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这对“两个必然”思想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对此,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一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克服,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必然存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政党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比分析共产党同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问题,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说明从阶级性上讲,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先进性上讲,《宣言》指出共产党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人政党,它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宣言》最后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恩格斯在谈到《宣言》的核心思想时指出:“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在谈到无产阶级斗争特点时说:“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在批驳欧洲反动势力对共产主义的责难之后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7]《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了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的革命纲领和指导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做了初步阐述。在《宣言》中,马克思突破了《手稿》的局限,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清晰的阐述,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宣言》第二章结尾处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及交往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等,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人的需要的充分满足,人的能力的充分体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同时实现这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又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在联合体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每个人的才能、智慧等都能得到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两个绝大多数”思想是《宣言》第一章在谈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特点时阐发的。《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这一思想可以简化为“两个绝大多数思想”,这一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觀理论的集中概括。现今,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背离“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倾向,英雄史观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要深入理解《宣言》中阐发的群众史观思想,坚持同英雄史观划清界限,因为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三、读《共产党宣言》引发的感想
《宣言》公开发表已经过去170周年了,在这170周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艰难旅程后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再读起它,感想颇多。
一,《宣言》的原理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如: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迄今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等。《宣言》所阐述的这些基本原理,有的后来被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实践所证明,有的被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胜利所证明,有的将会被未来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证明。因此,对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坚信其科学性,坚定不移地学习和坚持。
二,《宣言》所阐述的原理需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曾说:“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10]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2]中国共产党把正确指导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又是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三,要坚持《宣言》的原理,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些原理。例如,《宣言》指出,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世界历史的进程看,社会主义国家相对来说还在初级阶段,如我国还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没有变,这就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需要一个长的过程,而在这长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同时,我们也看到,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必然会表现出来,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认真阅读《共产党宣言》,把握其基本内涵,不能仅仅停留在说马、听别人说马的阶段,而应该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坚定我们的信仰。
参考文献:
[1][2][3][4][5][6][7][8][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1,252,291,276,276,284,252,294,283.
[10]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4-275.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