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在治疗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过程中的方法和作用。
方法:将我院获取的100例确诊的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将他们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为对所有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为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常规组中完全治愈的有26例,明显有效的有15例,一般有效的有7例,无效的有2例;观察组中完全治愈的有33例,明显有效的有13例,一般有效的有4例,无效的有0例。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
结论:在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护理对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病 抑郁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65-01
慢性胃病是医学上一种常见的胃病,它是由于胃部发生糜烂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慢性胃病的患者常常还会伴随着抑郁症,因为胃病会对患者的食欲产生影响,进行对患者的情绪影响也比较大。慢性胃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急躁、焦虑、自闭等情绪,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治疗非常关键。本次研究护理在治疗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过程中的方法和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我院获取的100例确诊的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将他们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均在45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3±5.8)岁。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均在47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6.5)岁。所有患者除了慢性胃炎并发抑郁症外,无其他影响研究的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通常选择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口服治疗胃病的洋托拉唑药物,剂量为45mg左右,每天1次。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的调养,合理规范的饮食,不得过度饮酒。再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护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2.1 引导患者情绪。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在情绪上的波动会比较大,出现焦虑不安、紧张、害怕、失望的情绪,容易发怒,而且会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负面情绪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地对患者情绪加以引导。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给患者讲解病情的发展、治疗过程以及一些治疗的注意事项,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事,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1.2.2 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每周安排时间进行2~3次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抑郁的情绪。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和患者进行积极地互动,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一些专业的心理调节方法。
1.3 评价标准。根据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完全治愈、明显有效、一般有效和无效的评定。完全治愈为患者的慢性胃病完全康复,并且无抑郁症状,不出现腹痛、呕吐等情况。明显有效为患者的慢性胃病基本康复,偶尔会有腹痛、呕吐现象。一般有效为患者慢性胃病有所好转,腹痛、呕吐次数减少。无效为患者依旧会经常出现腹痛、呕吐等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对统计数据采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均以(X±S)表示,两组数据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则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中完全治愈的有26例,明显有效的有15例,一般有效的有7例,无效的有2例;观察组中完全治愈的有33例,明显有效的有13例,一般有效的有4例,无效的有0例。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慢性胃病的患者常常还会伴随着抑郁症,慢性胃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急躁、焦虑、自闭等情绪,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治疗慢性胃病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患者抑郁症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治疗后,再进行心理辅导和情绪上的引导沟通,治疗效果明显比仅仅是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要好。同样的,对患者的精神心理方面进行护理,也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慢性胃病引起的抑郁症和胃病的病情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做好治疗工作,缓解抑郁症对患者的影响。
因此,在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护理对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瑞林,赵宁侠,任秦有,周建歧,史恒军,侯颖.吸食阿片类毒品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中医肾虚相关关系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高连印,刘晓艳.腹针调神理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抑郁症30例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年03期
[3] 伊茂森,李文红.博乐欣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对照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方法:将我院获取的100例确诊的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将他们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常规组为对所有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为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常规组中完全治愈的有26例,明显有效的有15例,一般有效的有7例,无效的有2例;观察组中完全治愈的有33例,明显有效的有13例,一般有效的有4例,无效的有0例。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
结论:在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护理对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病 抑郁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65-01
慢性胃病是医学上一种常见的胃病,它是由于胃部发生糜烂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慢性胃病的患者常常还会伴随着抑郁症,因为胃病会对患者的食欲产生影响,进行对患者的情绪影响也比较大。慢性胃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急躁、焦虑、自闭等情绪,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治疗非常关键。本次研究护理在治疗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过程中的方法和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我院获取的100例确诊的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将他们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均在45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3±5.8)岁。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均在47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6.5)岁。所有患者除了慢性胃炎并发抑郁症外,无其他影响研究的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通常选择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口服治疗胃病的洋托拉唑药物,剂量为45mg左右,每天1次。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的调养,合理规范的饮食,不得过度饮酒。再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护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2.1 引导患者情绪。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在情绪上的波动会比较大,出现焦虑不安、紧张、害怕、失望的情绪,容易发怒,而且会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负面情绪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地对患者情绪加以引导。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给患者讲解病情的发展、治疗过程以及一些治疗的注意事项,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事,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1.2.2 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每周安排时间进行2~3次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抑郁的情绪。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和患者进行积极地互动,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一些专业的心理调节方法。
1.3 评价标准。根据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完全治愈、明显有效、一般有效和无效的评定。完全治愈为患者的慢性胃病完全康复,并且无抑郁症状,不出现腹痛、呕吐等情况。明显有效为患者的慢性胃病基本康复,偶尔会有腹痛、呕吐现象。一般有效为患者慢性胃病有所好转,腹痛、呕吐次数减少。无效为患者依旧会经常出现腹痛、呕吐等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对统计数据采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均以(X±S)表示,两组数据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则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中完全治愈的有26例,明显有效的有15例,一般有效的有7例,无效的有2例;观察组中完全治愈的有33例,明显有效的有13例,一般有效的有4例,无效的有0例。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慢性胃病的患者常常还会伴随着抑郁症,慢性胃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急躁、焦虑、自闭等情绪,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治疗慢性胃病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患者抑郁症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治疗后,再进行心理辅导和情绪上的引导沟通,治疗效果明显比仅仅是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要好。同样的,对患者的精神心理方面进行护理,也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慢性胃病引起的抑郁症和胃病的病情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做好治疗工作,缓解抑郁症对患者的影响。
因此,在慢性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护理对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瑞林,赵宁侠,任秦有,周建歧,史恒军,侯颖.吸食阿片类毒品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中医肾虚相关关系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高连印,刘晓艳.腹针调神理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抑郁症30例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年03期
[3] 伊茂森,李文红.博乐欣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对照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