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歌先生的《观察日本的视角》(《读书》二○○八年五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尤其是“如果我们仅仅把一些固定的意象作为历史讨论的话题,那么活着的历史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便不得不置身于历史之外,而我们的思考,也可能因而失掉历史性”。
暂时抛开学者的目光和态度,回到“口述历史”,回到儿时夏天纳凉的平房顶,奶奶边摇蒲扇边讲故事的场景。“老日”——爷爷、奶奶这代经历过那个时期的长辈人都如此称呼日本侵华军队:
噫,你都不知道,一听说老日过了黄河,要来咱县了,中央军都跑了,大家魂儿都飞了!
那时候,一个老日能撵住一个村儿几百口的人跑!
这墙(这边)老日打一枪,那墙(那边)中央军“嗡”的都蹿起来了!
除了这些恐怖的形象,偶尔奶奶也说一些这样的话:“咱们村子驻的几个老日,天不亮都起来跑操,他们也不往家里头抢粮食——就是大冬天的穿着一丁点的小白裤衩洗凉水澡,恶心人!老县城的老日多,但是没有几个真老日:好些(多)都是朝鲜人,还有台湾人和山东人,他们会说中国话和日本话,穿着老日的军装,这些人最坏!跟保安队一起作孽!咱们村的某某就是被几个朝鲜人强暴的……”
生于八十年代的乡村,不是书香门第,没有电视机,没有网络,只有口耳相传的故事伴我度过漫长的幼年。奶奶讲的故事算不上历史,也更不会是意识形态的想象。可是它们给我的影响并不会比学者们的著作弱,因为这也是最亲爱的奶奶遗产的一部分。
今天這个时代,大众文化正在生产大规模的“政治冷漠症候群”,但是偶尔的政治风向的转动,也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躁动着的言论和行为,浮躁地坐在电脑前,看着不知是否准确的消息,转发掺杂了自己私愤的言论——也许,我们的民族性格真的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
孙歌说:“和解和仇恨,在历史中都可以找到位置,但是它们不是通向历史的途径。”我们是历史的继承人,就像我的奶奶一样,总要有一天会在自己的后代前面讲一些我们的经历,那时候,我会讲些什么呢?
暂时抛开学者的目光和态度,回到“口述历史”,回到儿时夏天纳凉的平房顶,奶奶边摇蒲扇边讲故事的场景。“老日”——爷爷、奶奶这代经历过那个时期的长辈人都如此称呼日本侵华军队:
噫,你都不知道,一听说老日过了黄河,要来咱县了,中央军都跑了,大家魂儿都飞了!
那时候,一个老日能撵住一个村儿几百口的人跑!
这墙(这边)老日打一枪,那墙(那边)中央军“嗡”的都蹿起来了!
除了这些恐怖的形象,偶尔奶奶也说一些这样的话:“咱们村子驻的几个老日,天不亮都起来跑操,他们也不往家里头抢粮食——就是大冬天的穿着一丁点的小白裤衩洗凉水澡,恶心人!老县城的老日多,但是没有几个真老日:好些(多)都是朝鲜人,还有台湾人和山东人,他们会说中国话和日本话,穿着老日的军装,这些人最坏!跟保安队一起作孽!咱们村的某某就是被几个朝鲜人强暴的……”
生于八十年代的乡村,不是书香门第,没有电视机,没有网络,只有口耳相传的故事伴我度过漫长的幼年。奶奶讲的故事算不上历史,也更不会是意识形态的想象。可是它们给我的影响并不会比学者们的著作弱,因为这也是最亲爱的奶奶遗产的一部分。
今天這个时代,大众文化正在生产大规模的“政治冷漠症候群”,但是偶尔的政治风向的转动,也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躁动着的言论和行为,浮躁地坐在电脑前,看着不知是否准确的消息,转发掺杂了自己私愤的言论——也许,我们的民族性格真的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
孙歌说:“和解和仇恨,在历史中都可以找到位置,但是它们不是通向历史的途径。”我们是历史的继承人,就像我的奶奶一样,总要有一天会在自己的后代前面讲一些我们的经历,那时候,我会讲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