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对学习本课,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与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 品读课文
1. 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自然、不做作。
〖JP+1〗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彬彬有礼。他们去三顾茅庐,有什么深意呢?
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课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作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
2 领略奇美的环境
师:我们常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诸葛亮是个奇人,他生活的地方想必也是充满灵气与神奇吧!现在,请大家深入钻研课文,看看环境奇在哪里。
生:我发现第3自然段的第1、2两句描写了隆中的环境。看,“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景色秀丽宜人。”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啊!
生:“隆中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蜿蜒起伏”传神地刻画了山冈的外形特征;“卧龙”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山冈的形状写得具体形象。
师:他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得有理有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赏析。
生:老师,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从字面看,“卧龙”是喻“山冈”,这一点也不错。但我看过《三国演义》,发现诸葛亮的号也是“卧龙”,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别的深意呢?
师:老师要感谢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我以为,文中“山冈”喻为“卧龙”,既有其外形蜿蜒起伏之特征,又暗指诸葛亮。他不就是一条心怀天下,胸有伟略,一遇明君就准备出山的卧龙吗?文章由“卧龙”自然地引出诸葛亮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传奇人物。
3 探究跌宕起伏的情节
师:“三顾茅庐”这个故事,除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外,就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三顾茅庐”有哪些波折。
生:刘备第一次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可没有遇到,真是好事多磨。
生:刘备第二次去还是没有遇到。刘备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失望,但并没有灰心。
生:第三次,诸葛亮总是在家了,但是诸葛亮却在草堂午睡。一个迫不及待,一个不慌不忙,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生:刘备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可见等的时间之长。但他恭恭敬敬,显得非常虔诚。我想,这样写除了表现情节变化外,还能突出他的诚心诚意吧。
师: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说出了其中波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和刘备会面了。那么诸葛亮是怎样为刘备指点江山的呢?请齐读课文最后两段,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生: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群雄割据的混乱形势。
生: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生:老师,我看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的正确方针,这是三分天下的重要前提。但我不理解的是,蜀国后来因为人才凋零,渐渐衰落,后主刘禅被俘,蜀国灭亡。可文中却说“最后取胜”,这能说明诸葛亮策略的伟大、正确吗?
师:老师很欣赏你很有主见,提出自己的独到发现和思考。我们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生陷入沉思,纷纷摇头,无人作答)
师:还是老师为你们解惑吧。我以为,他结合天下群雄纷争的现实形势,提出三分天下,最终达成一统天下的伟大策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诸葛亮有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的睿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终因幼主昏庸,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大概是他没有想到的吧。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问题。刘备聆听了诸葛亮的指点,有什么反应,又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呢?
生: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一下子恍然大悟,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生:刘备把诸葛亮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常听人说,伴君如伴虎。但是他们虽名为君臣,却实为情同手足的兄弟、朋友。
生: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是啊,鱼儿离开水怎么能活呢?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他们和谐、友好的君臣关系。
师:听了你们精彩纷呈的发言,老师不禁也想说上几句。最后两段用了两个比喻。“拨云见日”形象具体而贴切地写出刘备聆听以后豁然开朗之感。“鱼水”之譬喻,既诚恳地说出他们水乳交融的君臣关系,又郑重地推崇诸葛亮对蜀国立国的核心作用。
三、 课堂总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感受了三国人物活灵活现的音容笑貌,畅游了隆中如诗如画般的奇美环境,还聆听了诸葛亮流芳百世的隆中对策。《三国演义》这部辉煌巨著已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一道迷人的风景,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营养品。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会延续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三国”,了解研究“桃园结义”“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引人入胜的故事。老师准备下节课举行“三国故事擂台赛”,同学们,努力吧!
(作者单位:东台市梁垛镇台南小学)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对学习本课,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与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 品读课文
1. 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自然、不做作。
〖JP+1〗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彬彬有礼。他们去三顾茅庐,有什么深意呢?
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课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作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
2 领略奇美的环境
师:我们常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诸葛亮是个奇人,他生活的地方想必也是充满灵气与神奇吧!现在,请大家深入钻研课文,看看环境奇在哪里。
生:我发现第3自然段的第1、2两句描写了隆中的环境。看,“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景色秀丽宜人。”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啊!
生:“隆中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蜿蜒起伏”传神地刻画了山冈的外形特征;“卧龙”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山冈的形状写得具体形象。
师:他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得有理有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赏析。
生:老师,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从字面看,“卧龙”是喻“山冈”,这一点也不错。但我看过《三国演义》,发现诸葛亮的号也是“卧龙”,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别的深意呢?
师:老师要感谢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我以为,文中“山冈”喻为“卧龙”,既有其外形蜿蜒起伏之特征,又暗指诸葛亮。他不就是一条心怀天下,胸有伟略,一遇明君就准备出山的卧龙吗?文章由“卧龙”自然地引出诸葛亮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传奇人物。
3 探究跌宕起伏的情节
师:“三顾茅庐”这个故事,除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外,就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三顾茅庐”有哪些波折。
生:刘备第一次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可没有遇到,真是好事多磨。
生:刘备第二次去还是没有遇到。刘备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失望,但并没有灰心。
生:第三次,诸葛亮总是在家了,但是诸葛亮却在草堂午睡。一个迫不及待,一个不慌不忙,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生:刘备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可见等的时间之长。但他恭恭敬敬,显得非常虔诚。我想,这样写除了表现情节变化外,还能突出他的诚心诚意吧。
师: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说出了其中波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和刘备会面了。那么诸葛亮是怎样为刘备指点江山的呢?请齐读课文最后两段,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生: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群雄割据的混乱形势。
生: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生:老师,我看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的正确方针,这是三分天下的重要前提。但我不理解的是,蜀国后来因为人才凋零,渐渐衰落,后主刘禅被俘,蜀国灭亡。可文中却说“最后取胜”,这能说明诸葛亮策略的伟大、正确吗?
师:老师很欣赏你很有主见,提出自己的独到发现和思考。我们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生陷入沉思,纷纷摇头,无人作答)
师:还是老师为你们解惑吧。我以为,他结合天下群雄纷争的现实形势,提出三分天下,最终达成一统天下的伟大策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诸葛亮有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的睿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终因幼主昏庸,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大概是他没有想到的吧。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问题。刘备聆听了诸葛亮的指点,有什么反应,又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呢?
生: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一下子恍然大悟,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生:刘备把诸葛亮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常听人说,伴君如伴虎。但是他们虽名为君臣,却实为情同手足的兄弟、朋友。
生: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是啊,鱼儿离开水怎么能活呢?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他们和谐、友好的君臣关系。
师:听了你们精彩纷呈的发言,老师不禁也想说上几句。最后两段用了两个比喻。“拨云见日”形象具体而贴切地写出刘备聆听以后豁然开朗之感。“鱼水”之譬喻,既诚恳地说出他们水乳交融的君臣关系,又郑重地推崇诸葛亮对蜀国立国的核心作用。
三、 课堂总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感受了三国人物活灵活现的音容笑貌,畅游了隆中如诗如画般的奇美环境,还聆听了诸葛亮流芳百世的隆中对策。《三国演义》这部辉煌巨著已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一道迷人的风景,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营养品。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会延续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三国”,了解研究“桃园结义”“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引人入胜的故事。老师准备下节课举行“三国故事擂台赛”,同学们,努力吧!
(作者单位:东台市梁垛镇台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