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我校迎来了上级教育局例行的高三年级教学视导。专家们听了课,并给予了反馈。当然高三年级也事先进行了认真详细的教学研讨活动,所以所有的英语课内容都是一致的,可是专家反馈了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度老师与老师差异甚大。有的老师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了100%,而有的老师仅仅完成了50%。视导工作结束后,英语组内的教师们在每日教学研讨会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研讨。有老师提出:我们目前使用的是“建构式生态课堂”,这个课堂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小组活动和大量的交流展示活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度的大幅度下降就是因为在课堂上进行了太多的学生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展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当然不如老师,所以他们通常需要讨论很长时间后才能搞清楚部分知识点,并把这些有限的知识点展示给别的同学。尤其是许多同学不善于在班级前面进行展示,最后再由老师来进行精讲点拨。这样一来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度。降低了课堂效果,最终会导致成绩下降。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 应该怎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在一节课内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实施已久,其理念应该早已广为人知。原来的教育目标是以掌握知识为主,现在应该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讲授了多少书本知识当成是课堂教学目标,而是应该把目标定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上。
二、掌握“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精髓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等几个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情感与能力协同发展的课堂。
三、 有效组织小组活动
在我们英语备课组内的讨论中,许多老师认为交流展示与互动探究两个模块最浪费时间。因为在交流展示模块,要求学生要在上课时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而且形式不限。此模块的要求是:交流展示的同学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板书的同学要书写规范,图文清楚,符号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要突出表达清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余同学要注意主动质疑和补充,促成课堂生成。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关注同学们的反应,不要频繁打断学生的发言,注意总结与归纳。另外,在互动探究模块,也要求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先个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按照方案解决问题,还可以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展示做准备。而教师的任务是巡查各组,指导、参与各组的讨论。
从这两个模块的操作要求就可以看出,这两个模块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可是有时候因为学生的水平或者性格问题,小组活动进行得非常缓慢,耽误了时间,导致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小组活动经常会出现下列问题:
1. 有时候的小组活动仅仅是形式。学生分小组坐好,可是大家都是各顾各的自习,并没有展开有效的讨论。有时是因为学生的问题,有时则是老师设计的活动内容与目标不好造成的。
2. 有的优生会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可是差生很少张口或从不参与讨论。时间长了,别人都习惯于差生的旁观了。老师为了把课上得更加精彩,会在一节课里多次提问到优秀的学生,差生只好“旁听”。
3. 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差太大,让许多小组都没有了竞争的热情。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更加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让小组活动进行得更加流畅。 ① 教师自己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掌握教学所用教材,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和明确教学目标。 ② 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各种关系:男女的比例关系、好生与差生的比例关系、学生与学生的私人关系、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关系、主动学英语与被动学英语的关系等。只有分组合理,学生才有了公平竞争的基础,才会有活动的激情。 ③ 精心设计小组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不可以每次的小组活动都使用一样的方法与程序,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对活动内容的难度也要小心把握。太难或太易都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度要适中,活动要让学生可以完成且具有挑战性。 ④ 精细分工到每个人,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 ⑤ 对小组的活动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甚至给予小小的物质上的奖励,以激励学生的活动热情。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不应该看我们在课堂上讲了多少语言点,讲了多少语法规则,跟学生对了多少练习的答案。而是要看学生在这节课里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能力,要看学生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协同发展取得了多少进步。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将会对学生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好处,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由此带来的益处是无可限量的。
一、 应该怎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在一节课内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实施已久,其理念应该早已广为人知。原来的教育目标是以掌握知识为主,现在应该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讲授了多少书本知识当成是课堂教学目标,而是应该把目标定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上。
二、掌握“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精髓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等几个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情感与能力协同发展的课堂。
三、 有效组织小组活动
在我们英语备课组内的讨论中,许多老师认为交流展示与互动探究两个模块最浪费时间。因为在交流展示模块,要求学生要在上课时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而且形式不限。此模块的要求是:交流展示的同学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板书的同学要书写规范,图文清楚,符号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要突出表达清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余同学要注意主动质疑和补充,促成课堂生成。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关注同学们的反应,不要频繁打断学生的发言,注意总结与归纳。另外,在互动探究模块,也要求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先个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按照方案解决问题,还可以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展示做准备。而教师的任务是巡查各组,指导、参与各组的讨论。
从这两个模块的操作要求就可以看出,这两个模块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可是有时候因为学生的水平或者性格问题,小组活动进行得非常缓慢,耽误了时间,导致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小组活动经常会出现下列问题:
1. 有时候的小组活动仅仅是形式。学生分小组坐好,可是大家都是各顾各的自习,并没有展开有效的讨论。有时是因为学生的问题,有时则是老师设计的活动内容与目标不好造成的。
2. 有的优生会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可是差生很少张口或从不参与讨论。时间长了,别人都习惯于差生的旁观了。老师为了把课上得更加精彩,会在一节课里多次提问到优秀的学生,差生只好“旁听”。
3. 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差太大,让许多小组都没有了竞争的热情。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更加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让小组活动进行得更加流畅。 ① 教师自己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掌握教学所用教材,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和明确教学目标。 ② 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各种关系:男女的比例关系、好生与差生的比例关系、学生与学生的私人关系、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关系、主动学英语与被动学英语的关系等。只有分组合理,学生才有了公平竞争的基础,才会有活动的激情。 ③ 精心设计小组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不可以每次的小组活动都使用一样的方法与程序,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对活动内容的难度也要小心把握。太难或太易都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度要适中,活动要让学生可以完成且具有挑战性。 ④ 精细分工到每个人,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 ⑤ 对小组的活动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甚至给予小小的物质上的奖励,以激励学生的活动热情。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不应该看我们在课堂上讲了多少语言点,讲了多少语法规则,跟学生对了多少练习的答案。而是要看学生在这节课里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能力,要看学生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协同发展取得了多少进步。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将会对学生的自信心有极大的好处,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由此带来的益处是无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