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案”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是建构式的生态过程,需要我们提供学生感知数学的生活素材,使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各种活动过程,更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效“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敞开灵性思维,使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灵动多姿的。
  一、用“学案”中的情境创设唤醒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的自学质疑需要生活经验的唤醒,教学时应提供有利于学生自学质疑的生活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缺少数学味的情景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意义,缺少生活味的数学教学也是没有价值的。
  案例1:在教学“年、月、日”时,学案中我准备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生日吗?说说自己知道的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有哪些?当学生介绍自己生日的时候,个个眉开眼笑,气氛非常热烈和谐。而当学生讲述自己疑问的时候,我却发现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只是应付回答。
  上述案例,本人由于太注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只是迎合学生的心里需求,没有考虑到将数学与生活相融合,学生因此感到没有什么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而且对互动探究环节,没起任何的作用。
  案例2:重新执教“年、月、日”时,我调整了情境创设的方案:学案开始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可是他每4年才能过一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种问题,学生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经过自己的主动探究然得知闰年的2月有29天,而平年的2月只有28天,通常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奥秘就在其中,学生豁然开朗。课堂教学时我接着启发:同学们好像还有疑问吧?“怎样知道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呢?”“为什么2月的天数不确定呢?”等等问题一一显现。灵性的思维使得学生顿时敞开了心扉,并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情境创设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們要用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学案中也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灵性思维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学会自学质疑,在自学探究质疑中体会到深厚的数学味。
  二、用“学案”中的互动探究带领学生构建新知
  学案中的此环节要预设生成问题的互动探究方案,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案例3: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纸张对折后,撕出一个图形,然后让学生交流: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图形后,得知:图形的两边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
  案例4: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欣赏生活中的物体对称现象,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先用剪刀将一张纸随便剪一个图形,接着让学生对折后再剪一个图形,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区别,得出:对折后的图形两边完全重合。接着启发:如何能准确地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要对折?要对折几次呢?经过这一番思维的启迪,学生的思考意识明显加强,并且积极尝试:我对折3次看看,我对折4次看看……
  案例3注重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用形象的生活中物体对称现象抽象为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探究兴趣比较高。当然,本人认为该案例存在两个商榷的问题:一是直接让学生用手撕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给学生一个很随意的操作,操作的不严谨难免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得以培养。二是没有将学生的思维给予灵性的启迪,数学气息散发的不是很够味。
  案例4感觉数学味比较足,而且并没有强加给学生,而是水到渠成地散发着淡淡的数学味。一是没有让学生用手撕,而是改成了用剪刀剪,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其次,注重了两种图形的对比,明白了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感知了轴对称图形的魅力所在;再次,灵性的思维被激发,难道只有对折1次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对折2次、3次……是不是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呢?学生被这种深深的内在数学味所吸引,通过自己的操作建立了具体表象,通过对比、思索,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见解。
  三、用“学案”中的迁移应用带领学生挖掘数学本真
  学案“迁移应用”环节要精选习题,要设计有部分联系实际的习题,要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建构自己的认知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数学学习还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有时候学生会因为练习题目太难等各种情况感到枯燥,提不起兴趣,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去启发引导,不仅使学生乐学,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5: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时,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你能在卡片上任写一个100以内的数,让你的同桌猜数吗?用“大了”或“小了”来提示,看看你同桌能不能猜到,好不好?学生活动完成后,学案中设计第二个问题:跟同桌说说是怎么调整自己所猜的数字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然后再让学生回答诸如:31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比30大2的数是多少?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对数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学生在不断调整自己猜数字的策略方法中,不仅知道了比30多2的数是32,30后面第3个数是33……而且又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借助“学案”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看似学案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一句启发性的引导,却建构出学生广袤的思维空间,引发了学生的灵性思维,学生与数学接触更亲密,也更为本质,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徐惠仁.浅谈学案的设计与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
  [2]李其柱.“六模块建构式”模式解读
  [3]路向前.关于数学学科使用“教学案”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应注意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变通思维、激发创新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将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新课程倡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
蛇绿岩是地球壳-幔系统层圈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含有代表地球壳-幔系统不同层圈的岩石单元,从形成到定位的过程跨越了板块运动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的构造环境,因此它记录着壳-幔系统不
自从本校开展“20+20”课堂教学模式以来,众多老师都在探索“20+20”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如何建构,这学期我经过多次尝试与反思,探究式地总结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师生发展的教学之路
目前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已被广泛运用于汽车上.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它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抱死,制动踏板
Look!What a tall and beautiful building!If you come to visit our school,you will be surprised,because it’s nicer than what you think.When you walk through our
三十年代中叶,由于西北地区为抗日的后方基地与国际陆路通道,战略地位显要,红军又生根结果于西北,使该地区成为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区域。地域神秘性与政治禁区使西北热刮遍大
【摘要】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初中数学的要求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对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都有了更加与时俱进的要求,教师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具有浓厚的创新精神的氛围,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方式;
2017年3·15,元泽基金大庆分公司联手《黑龙江日报》《大庆日报》、大庆工会等机构单位一起发起为期一个月的“元泽基金诚信之约”活动,随后,企业文化杂志以诚信为主题,采访
期刊
太古宙镁绿岩(Mg-greenstone)与显生宙蛇绿岩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发育科马提岩建造和硫化镍矿床而后者发育超镁铁构造岩建造和豆荚状铬矿床。太古一元古宙暗色岩发育层理超镁铁-镁铁堆积岩建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