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要求:提出物理问题,引起认知定向;呈现物理事实,引导观察感知,建立物理表象;确定共同特征,概括本质属性,定义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概念以加深理解,重组信息以完善认知结构。
【关键词】认知定向 物理表象 本质属性 重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51-0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物理现象最本质的特点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影响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拓展,因此搞好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物理结论,不重视物理过程。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听教师讲授,偶尔做些应答,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能懂则懂,不懂也不深究,只要记住最后的结论就行。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物理就像学习文史一样,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大多不知概念的来源,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只注重物理概念的定义,不重视物理现象。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只想到它的定义,不能与物理事实结合起来,缺少必要的物理表象。这样,不但增加了物理概念的抽象性,也影响了形象思维的发挥,使物理学习愈加困难。
3.只注重物理概念本身,不重视物理结构联系。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只注重物理概念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不考虑它在物理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与物理知识结构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整体联系的结构观念。这种倾向不仅影响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影响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4.只注重物理概念的记忆,不重视物理概念的实际应用。
学生学习了一个物理概念后,仅仅满足于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和课后作业,而不能主动地用新学的概念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缺少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了对物理概念的本质含义的认识。例如,许多学生学完高中电学知识,对生活用电却茫然不知,连家用电器最简单的电路故障都不能分析、解决。
二、做好“物理概念”教学的措施
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要搞好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关键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物理概念”的教学:
1.提出物理问题,引起物理认知定向。
认知定向就是使认知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显然不是自发认识的,而是有目标的自觉认识。学生的认知定向不会自然产生,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可能形成。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的开始,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定向,为后面的认知活动确定明确的方向。如何才能形成学生的认知定向呢?关键在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阐明该问题的背景。例如,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首先应指明需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建立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是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在它所在的那个知识单元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要把新概念与已有的相关知识及单元知识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使学生搞清楚自己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在怎样的范围内、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建立一个怎样的概念。
2.呈现物理事实,引导物理观察感知,建立物理表象。
经过研究发现,感性的物理知识就是物理表象,而且从物理现象到物理表象有一个加工的过程,这个加工的过程要受到物理认知定向和原有物理认知结构的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上,需要注意:①要让学生了解物理表象的重要性及其形成过程。②要科学有序地呈现物理事实和物理现象。③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观察和感知。④要有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表象。
3.确定物理现象共同特征,概括物理现象本质属性,定义物理概念。
最初形成的物理表象,往往既包含本质属性又包含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就是对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概括本质属性就是先找出该类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再将共同特征抽象化。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与形成物理表象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概括物理本质属性可理解为形成物理表象的抽象化过程。寻找物理表象的共同特征,先要分析每个物理表象的特征,找出它们的共性,然后进行归纳。物理概念的定义,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完成。但应注意到,物理概念的定义虽然必须反映一类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却也含有人为的和创造的成分,使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定义中的人为因素和创造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文化特征。例如,在学习力这个概念时,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力学现象,把这些现象的共性归纳起来,就可以抽象出力的概念。
4.运用物理概念以加深理解,重组物理信息以完善物理认知结构。
物理概念的定义虽然反映了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但要真正理解其本质属性,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还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地从理性到感性、从感性再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物理概念也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物理概念、规律的认知相互联系,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从而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由此可见,物理概念的形成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之后就结束了,后面还有一个很长的概念深化、结构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列举一些新的同类物理事实或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新概念进行解释、说明;需要把新概念与相近或相似概念进行对比区分;需要把新概念与其他已有概念联系起来认识新规律,等等。最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把这个物理概念组织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参考文献
1 母小勇、李代志著.物理学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认知定向 物理表象 本质属性 重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51-0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物理现象最本质的特点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影响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拓展,因此搞好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物理结论,不重视物理过程。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听教师讲授,偶尔做些应答,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能懂则懂,不懂也不深究,只要记住最后的结论就行。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物理就像学习文史一样,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大多不知概念的来源,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只注重物理概念的定义,不重视物理现象。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只想到它的定义,不能与物理事实结合起来,缺少必要的物理表象。这样,不但增加了物理概念的抽象性,也影响了形象思维的发挥,使物理学习愈加困难。
3.只注重物理概念本身,不重视物理结构联系。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只注重物理概念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不考虑它在物理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与物理知识结构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整体联系的结构观念。这种倾向不仅影响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影响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4.只注重物理概念的记忆,不重视物理概念的实际应用。
学生学习了一个物理概念后,仅仅满足于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和课后作业,而不能主动地用新学的概念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缺少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了对物理概念的本质含义的认识。例如,许多学生学完高中电学知识,对生活用电却茫然不知,连家用电器最简单的电路故障都不能分析、解决。
二、做好“物理概念”教学的措施
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要搞好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关键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物理概念”的教学:
1.提出物理问题,引起物理认知定向。
认知定向就是使认知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显然不是自发认识的,而是有目标的自觉认识。学生的认知定向不会自然产生,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可能形成。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的开始,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定向,为后面的认知活动确定明确的方向。如何才能形成学生的认知定向呢?关键在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阐明该问题的背景。例如,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首先应指明需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建立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是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在它所在的那个知识单元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要把新概念与已有的相关知识及单元知识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使学生搞清楚自己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在怎样的范围内、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建立一个怎样的概念。
2.呈现物理事实,引导物理观察感知,建立物理表象。
经过研究发现,感性的物理知识就是物理表象,而且从物理现象到物理表象有一个加工的过程,这个加工的过程要受到物理认知定向和原有物理认知结构的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上,需要注意:①要让学生了解物理表象的重要性及其形成过程。②要科学有序地呈现物理事实和物理现象。③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观察和感知。④要有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表象。
3.确定物理现象共同特征,概括物理现象本质属性,定义物理概念。
最初形成的物理表象,往往既包含本质属性又包含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就是对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概括本质属性就是先找出该类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再将共同特征抽象化。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与形成物理表象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概括物理本质属性可理解为形成物理表象的抽象化过程。寻找物理表象的共同特征,先要分析每个物理表象的特征,找出它们的共性,然后进行归纳。物理概念的定义,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完成。但应注意到,物理概念的定义虽然必须反映一类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却也含有人为的和创造的成分,使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定义中的人为因素和创造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文化特征。例如,在学习力这个概念时,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力学现象,把这些现象的共性归纳起来,就可以抽象出力的概念。
4.运用物理概念以加深理解,重组物理信息以完善物理认知结构。
物理概念的定义虽然反映了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但要真正理解其本质属性,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还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地从理性到感性、从感性再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物理概念也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物理概念、规律的认知相互联系,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从而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由此可见,物理概念的形成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之后就结束了,后面还有一个很长的概念深化、结构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列举一些新的同类物理事实或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新概念进行解释、说明;需要把新概念与相近或相似概念进行对比区分;需要把新概念与其他已有概念联系起来认识新规律,等等。最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把这个物理概念组织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参考文献
1 母小勇、李代志著.物理学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