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陕西当代山水画在历代传统经典山水画的基础上,并同时由于受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陕西当代山水在创作风格类型上的多样体格。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把创作主体对于传统山水画精神的态度以及对山水画本体语言把握侧重的不同,把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的类型及体格概括为传统型、中西结合型和传统创新型。
关键词:山水画;传统型;中西结合型;传统创新型
中国山水画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发展、和多次变革,形成了目前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类型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式的繁荣景象。陕西当代山水画在历代传统经典山水画的基础上,并同时由于受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陕西当代山水创作风格类型上的多样体格。
一、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的精神内涵
在当代社会,山水画不但要继承传统,更要紧随时代,无论艺术理念是侧重于传统还是侧重于现代,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是决不能摒弃的,只有扎根于生活才会创作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就像长安画派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一样,山水画创作不但要有技法的积累更要有生活的气息,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是有感情、生命活力、接地气、具有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所特有的盛世气息的艺术作品。
二、陕西地域文化对山水画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
陕西地域文化对山水画的影响,是外在和内在两部分,外在主要是指地理环境对山水画图式和题材的影响,内在影响是在外在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及风俗人情。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是陕西当代山水画家艺术风格所形成的环境背景,是陕西当代山水画家风格形成的基础条件。陕西秦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理想处所,成为后世山水画家乐于描绘的对象。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北宋画家范宽,他放眼于云山之中,作《溪山行旅图》流传后世,影响深远。但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南移,江浙一代文人画逐渐繁盛,陕西画坛日渐没落。直到20世纪中期,长安画派的兴起使得陕西画坛一改消沉之气,在沉寂百年后大放异彩,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立足于中国画坛。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赵望云先生几次带领学生深入西北写生,通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期望通过继承陕西近千年来积淀形成的文化精神,将传统文化内涵与新的笔墨结构结合起来,注重表现自然山水和人民的现实生活。这种将传统与生活结合起来的艺术理念也影响着一批又一批陕西画家,山水画不但要继承传统,更要紧随时代,贴近生活,将对生活的真情实感注入到山水画创作当中也成为了陕西当代山水画家的共识。
三、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的类型
陕西山水画家也逐渐受到各种新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思想的注入,艺术风格也朝着多样性发展。改革开放的脚步,使多样的艺术思想和丰富的艺术元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新一批画家的艺术主张,山水画的笔墨样式和艺术语言也呈现着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主张造就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创作风格,陕西的山水画家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艺术主张,吸收适合于自身的艺术元素,生发出符合于自己,符合于时代的艺术创作风格。通过对陕西当代山水画家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主张的分析,可以将他们的创作风格归纳为传统型,中西结合型、传统创新型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并不局限于单个画家,大多数画家由于艺术素养的逐步沉淀创作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有的从传统型过渡到创新型,有的从中西结合型回归到传统型,决不能一概而论。
(一)、传统型
这一类型的画家根植于中国画传统,以传统笔墨为根本,但并不一味追古,而是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再创造。他们坚持中国画的传统笔墨,通过“新瓶装旧酒”的方式进行创作,期望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创新山水画的图式语言和笔墨样式,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在这一类型画家的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传统笔墨的身影,但给人的整体感受却是具有时代气息的,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新山水。代表性画家有赵望云、何海霞、石鲁、方济众、罗铭等。
(二)、中西结合型
20世纪初期,由于受全新的西方思想和艺术理念的影响,尤其特别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西方绘画以“先进”的优越姿态打开了中国美术界的大门,此时,独持明清绘画精神的传统文人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康有为、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改革派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开始大肆批判,并提出了以西方写实绘画改进中国画的理念,这一理念甚至成为当时中国画界的主流。随着徐悲鸿先生将西方美术教育的引入,直到建国后,以徐先生的教育体系和俄罗斯写实主义思想影响着中国一批又一批中国画学子。大量反应现实生活的写实性作品相继问世。例如《转战陕北》、《北国风光》、《无题》等优秀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好评。
这类画家摒弃了中国传统文人画注重主观感受的抒情写意式的表达方法,吸收西方绘画的造型和构图手段,主张将西方绘画元素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例如石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转战陕北》中,通过运用强烈的光影效果烘托出黄土塬的厚重与伟岸的气势和滔滔黄河水的大气磅礴之势态。在对毛主席形象的刻画过程中,运用西方绘画大暗面的处理方法,从而增强了毛主席形象的伟大,具有压倒群山之势在人物极少的画面里给人传达的却是千军万马的感受,极大的表现了转战陕北的历史形象。画面中所体现的还是对传统山水画斧劈皴和折带皴的面貌,但其笔墨面貌归根还是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样式,是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现代笔墨样式,并利用西方光影和造型方式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使山水画更能表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罗平安的《无题》以表现陕北农村为题材,将陕北农村的土塬、窑洞等生活环境以黑白对比及其明显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手段营造出陕北农村朴拙、厚重的艺术形象,使得画面传达出十分强烈的泥土气息。吸收西方版画元素,打破了传统的山水画构图样式,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关系和变形式速写的墨线结构创新出新的山水画艺术样式。代表画家有方济众、刘蒙天、崔振宽、罗平安、张振学、范华,王犇等。
(三)、传统创新型
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几十年封闭的国门被打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现代科技与艺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批中青年画家深感时代的气息越来越强烈。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影响着这批画家的艺术理念,多元的艺术技法和艺术主张适时的激发着这批山水画家创造新的创作手法,完全打破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样式和笔墨样式。将中国画中的水墨成分剥离出来,以西方现代、后现代理念和表现形式为指导,建立新的水墨画图式语言,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山水画样式。
这类画家是传统型和中西结合型的一个结合体,在作品里既体现出传统型画家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同时又体现出中西结合型画家对西方现代艺术中有益成分吸收的特征,这类画家群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和技法的执着,目的是通过对山水画材料和形式语言的探索,力图打造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更为开放的山水画图式语言及构成样式。代表画家如崔振宽、赵步唐,赵振川、张振学、李秦隆、王保安、李玉田、王建树等。
四、结语
通过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的类型及体格的分析与探究,目的是为目前陕西山水画创作提供丰富的、可利用的图像资源和为创作者探索与形成自己个性的创作风格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作者简介:李康鹏(1993—),男,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2011级学生,主要从事中国山水画学习和创作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研究(2014XK048)
关键词:山水画;传统型;中西结合型;传统创新型
中国山水画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发展、和多次变革,形成了目前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类型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式的繁荣景象。陕西当代山水画在历代传统经典山水画的基础上,并同时由于受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陕西当代山水创作风格类型上的多样体格。
一、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的精神内涵
在当代社会,山水画不但要继承传统,更要紧随时代,无论艺术理念是侧重于传统还是侧重于现代,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是决不能摒弃的,只有扎根于生活才会创作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就像长安画派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一样,山水画创作不但要有技法的积累更要有生活的气息,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是有感情、生命活力、接地气、具有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所特有的盛世气息的艺术作品。
二、陕西地域文化对山水画创作风格形成的影响
陕西地域文化对山水画的影响,是外在和内在两部分,外在主要是指地理环境对山水画图式和题材的影响,内在影响是在外在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及风俗人情。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是陕西当代山水画家艺术风格所形成的环境背景,是陕西当代山水画家风格形成的基础条件。陕西秦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理想处所,成为后世山水画家乐于描绘的对象。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北宋画家范宽,他放眼于云山之中,作《溪山行旅图》流传后世,影响深远。但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南移,江浙一代文人画逐渐繁盛,陕西画坛日渐没落。直到20世纪中期,长安画派的兴起使得陕西画坛一改消沉之气,在沉寂百年后大放异彩,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立足于中国画坛。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赵望云先生几次带领学生深入西北写生,通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期望通过继承陕西近千年来积淀形成的文化精神,将传统文化内涵与新的笔墨结构结合起来,注重表现自然山水和人民的现实生活。这种将传统与生活结合起来的艺术理念也影响着一批又一批陕西画家,山水画不但要继承传统,更要紧随时代,贴近生活,将对生活的真情实感注入到山水画创作当中也成为了陕西当代山水画家的共识。
三、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的类型
陕西山水画家也逐渐受到各种新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思想的注入,艺术风格也朝着多样性发展。改革开放的脚步,使多样的艺术思想和丰富的艺术元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新一批画家的艺术主张,山水画的笔墨样式和艺术语言也呈现着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主张造就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创作风格,陕西的山水画家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艺术主张,吸收适合于自身的艺术元素,生发出符合于自己,符合于时代的艺术创作风格。通过对陕西当代山水画家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主张的分析,可以将他们的创作风格归纳为传统型,中西结合型、传统创新型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并不局限于单个画家,大多数画家由于艺术素养的逐步沉淀创作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有的从传统型过渡到创新型,有的从中西结合型回归到传统型,决不能一概而论。
(一)、传统型
这一类型的画家根植于中国画传统,以传统笔墨为根本,但并不一味追古,而是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再创造。他们坚持中国画的传统笔墨,通过“新瓶装旧酒”的方式进行创作,期望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创新山水画的图式语言和笔墨样式,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在这一类型画家的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传统笔墨的身影,但给人的整体感受却是具有时代气息的,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新山水。代表性画家有赵望云、何海霞、石鲁、方济众、罗铭等。
(二)、中西结合型
20世纪初期,由于受全新的西方思想和艺术理念的影响,尤其特别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西方绘画以“先进”的优越姿态打开了中国美术界的大门,此时,独持明清绘画精神的传统文人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康有为、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改革派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开始大肆批判,并提出了以西方写实绘画改进中国画的理念,这一理念甚至成为当时中国画界的主流。随着徐悲鸿先生将西方美术教育的引入,直到建国后,以徐先生的教育体系和俄罗斯写实主义思想影响着中国一批又一批中国画学子。大量反应现实生活的写实性作品相继问世。例如《转战陕北》、《北国风光》、《无题》等优秀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好评。
这类画家摒弃了中国传统文人画注重主观感受的抒情写意式的表达方法,吸收西方绘画的造型和构图手段,主张将西方绘画元素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例如石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转战陕北》中,通过运用强烈的光影效果烘托出黄土塬的厚重与伟岸的气势和滔滔黄河水的大气磅礴之势态。在对毛主席形象的刻画过程中,运用西方绘画大暗面的处理方法,从而增强了毛主席形象的伟大,具有压倒群山之势在人物极少的画面里给人传达的却是千军万马的感受,极大的表现了转战陕北的历史形象。画面中所体现的还是对传统山水画斧劈皴和折带皴的面貌,但其笔墨面貌归根还是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样式,是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现代笔墨样式,并利用西方光影和造型方式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使山水画更能表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罗平安的《无题》以表现陕北农村为题材,将陕北农村的土塬、窑洞等生活环境以黑白对比及其明显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手段营造出陕北农村朴拙、厚重的艺术形象,使得画面传达出十分强烈的泥土气息。吸收西方版画元素,打破了传统的山水画构图样式,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关系和变形式速写的墨线结构创新出新的山水画艺术样式。代表画家有方济众、刘蒙天、崔振宽、罗平安、张振学、范华,王犇等。
(三)、传统创新型
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几十年封闭的国门被打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现代科技与艺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批中青年画家深感时代的气息越来越强烈。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影响着这批画家的艺术理念,多元的艺术技法和艺术主张适时的激发着这批山水画家创造新的创作手法,完全打破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样式和笔墨样式。将中国画中的水墨成分剥离出来,以西方现代、后现代理念和表现形式为指导,建立新的水墨画图式语言,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山水画样式。
这类画家是传统型和中西结合型的一个结合体,在作品里既体现出传统型画家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同时又体现出中西结合型画家对西方现代艺术中有益成分吸收的特征,这类画家群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和技法的执着,目的是通过对山水画材料和形式语言的探索,力图打造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更为开放的山水画图式语言及构成样式。代表画家如崔振宽、赵步唐,赵振川、张振学、李秦隆、王保安、李玉田、王建树等。
四、结语
通过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的类型及体格的分析与探究,目的是为目前陕西山水画创作提供丰富的、可利用的图像资源和为创作者探索与形成自己个性的创作风格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作者简介:李康鹏(1993—),男,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2011级学生,主要从事中国山水画学习和创作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陕西当代山水画创作风格研究(2014XK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