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傍晚,我蒸了一条午仔鱼。
家乡台湾有句俗语,“一午二鮸三嘉鱲”,给人们爱吃的各种鱼排了名次,其中号称最美味的“午”,指的是午仔鱼,亦即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也产的马友鱼。
我从小爱吃鱼,儿时却不认识这银白修长、鱼鳞细密的海鱼,不但没吃过,连听也没听过。老家在江苏的爸爸,逢年过节独尊眼下有钱怕也买不到的野生大黄鱼,平时也常吃鲫鱼、草鱼或鮸鱼,午仔鱼却从未上过我家餐桌。
十几年前吧,到台北市长安东路的“茂园”吃家常台菜,看到这陌生的鱼,听店家介绍,才头一回尝到台湾人心目中的“鱼状元”,其滋味鲜而不腥,肉质够细致,油脂算丰富。至于是不是鱼中冠军,这不好说,毕竟人人口味不同。
这一天早上,快十一点才到菜场,有点晚,相熟的鱼摊仅存几种鱼,我扫视摊头,随口问道:“这午仔鱼是吧?怎么这么小条?”
“对啊,是午仔。”老板答,“午仔的季节快过去了,今天本就没几条,大一点的都给人挑走了,这最后一条,野生的,不是养殖鱼,很好吃哦。”
“野生的?怎么看?”
“看这里。”老板比着鱼的胸鳍,给我上一堂菜市场的生物课,“黑的,就是野生的,养殖的会有点黄。”
是这样吗?我可又长知识了。就冲着这一点,虽然鱼真有点小,才半斤多一点,还是买了。再说,反正我家就两口人,有了鱼,再弄个热炒,煮个萝卜排骨汤,一人一碗饭。日常晚餐,足够了。
午仔鱼做法多样,可以干煎、煮汤,亦可作成日式的“一夜干”,烤来吃。我呢,偏爱添上一点点的“腌渍破布子”(破布子是一种长在树上的果子,用糖酱油腌制后,用来蒸鱼蒸肉超好吃,又称树子),或咸冬瓜清蒸,觉得这样更尝得出鱼肉的细致和清甜。正巧家中冰箱尚有半罐破布子,就用这个,加点姜葱和酒,大火蒸上八分钟,便是一盘地道台湾风味的蒸鱼了。
用来盛鱼的,是特地到莺歌买的复古手绘餐具。我和丈夫都觉得,自从改用这一套碗盘来盛中式菜肴,不管是细火慢炖的红烧肉,还是大火快炒的青蔬,自家做的菜肴好像都变得更可口,不由得就多添了半碗饭。
这一套古早风味的碗盘一律白釉浅蓝边,图案有青花亦有彩绘,听掌店的女老板说,都是她的父亲手画的。仔细端详,乍看一模一样的图案其实仍有些许不同,也因此,这套餐具虽非细致的骨瓷,亦不是有年代的古董,就算在产地直接跟门市买,价格还是比一般工厂量产货色高上那么一小截。
我们却一点也不嫌它贵,只因这一套深富民艺趣味的碗盘蕴含着手工的“温度”。一碗普通的干拌面盛在那碗里,举箸欲食的人不必等到面条入口,便已感受到古早的风味。日常的好味道剎时之间和民间工艺文化产生了连结,舌齿间仿佛承接了悠远的岁月。
吃东西,不单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己。人类身为万物之灵,吃一口饭也好,啜一口茶也罢,动用到的不只是味觉感官,还有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更重要的—我们的心灵。
吃东西,不单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己。人类身为万物之灵,吃一口饭也好,啜一口茶也罢,动用到的不只是味觉感官,还有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更重要的—我们的心灵。
家乡台湾有句俗语,“一午二鮸三嘉鱲”,给人们爱吃的各种鱼排了名次,其中号称最美味的“午”,指的是午仔鱼,亦即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也产的马友鱼。
我从小爱吃鱼,儿时却不认识这银白修长、鱼鳞细密的海鱼,不但没吃过,连听也没听过。老家在江苏的爸爸,逢年过节独尊眼下有钱怕也买不到的野生大黄鱼,平时也常吃鲫鱼、草鱼或鮸鱼,午仔鱼却从未上过我家餐桌。
十几年前吧,到台北市长安东路的“茂园”吃家常台菜,看到这陌生的鱼,听店家介绍,才头一回尝到台湾人心目中的“鱼状元”,其滋味鲜而不腥,肉质够细致,油脂算丰富。至于是不是鱼中冠军,这不好说,毕竟人人口味不同。
这一天早上,快十一点才到菜场,有点晚,相熟的鱼摊仅存几种鱼,我扫视摊头,随口问道:“这午仔鱼是吧?怎么这么小条?”
“对啊,是午仔。”老板答,“午仔的季节快过去了,今天本就没几条,大一点的都给人挑走了,这最后一条,野生的,不是养殖鱼,很好吃哦。”
“野生的?怎么看?”
“看这里。”老板比着鱼的胸鳍,给我上一堂菜市场的生物课,“黑的,就是野生的,养殖的会有点黄。”
是这样吗?我可又长知识了。就冲着这一点,虽然鱼真有点小,才半斤多一点,还是买了。再说,反正我家就两口人,有了鱼,再弄个热炒,煮个萝卜排骨汤,一人一碗饭。日常晚餐,足够了。
午仔鱼做法多样,可以干煎、煮汤,亦可作成日式的“一夜干”,烤来吃。我呢,偏爱添上一点点的“腌渍破布子”(破布子是一种长在树上的果子,用糖酱油腌制后,用来蒸鱼蒸肉超好吃,又称树子),或咸冬瓜清蒸,觉得这样更尝得出鱼肉的细致和清甜。正巧家中冰箱尚有半罐破布子,就用这个,加点姜葱和酒,大火蒸上八分钟,便是一盘地道台湾风味的蒸鱼了。
用来盛鱼的,是特地到莺歌买的复古手绘餐具。我和丈夫都觉得,自从改用这一套碗盘来盛中式菜肴,不管是细火慢炖的红烧肉,还是大火快炒的青蔬,自家做的菜肴好像都变得更可口,不由得就多添了半碗饭。
这一套古早风味的碗盘一律白釉浅蓝边,图案有青花亦有彩绘,听掌店的女老板说,都是她的父亲手画的。仔细端详,乍看一模一样的图案其实仍有些许不同,也因此,这套餐具虽非细致的骨瓷,亦不是有年代的古董,就算在产地直接跟门市买,价格还是比一般工厂量产货色高上那么一小截。
我们却一点也不嫌它贵,只因这一套深富民艺趣味的碗盘蕴含着手工的“温度”。一碗普通的干拌面盛在那碗里,举箸欲食的人不必等到面条入口,便已感受到古早的风味。日常的好味道剎时之间和民间工艺文化产生了连结,舌齿间仿佛承接了悠远的岁月。
吃东西,不单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己。人类身为万物之灵,吃一口饭也好,啜一口茶也罢,动用到的不只是味觉感官,还有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更重要的—我们的心灵。
吃东西,不单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己。人类身为万物之灵,吃一口饭也好,啜一口茶也罢,动用到的不只是味觉感官,还有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更重要的—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