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长治学院美术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在思想状况和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积极引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思想问题,强化美术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美术学;学习态度;思想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是影响高校学生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本科招生数量,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方面呈现出一些问题,且带有自身特点。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美术学专业整体的教育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一、当前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思想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高中阶段,家长和老师经常向孩子灌输“考上大学就获得了自由和解放”的观念,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在上大学远离父母学习生活后开始进入一段“安逸期”,一方面他们认为考上大学就完成了目标,另一方面由于高考阶段高压的学习状态致使学生在上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迷茫感。
(二)不会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缺乏自制力
由于大学与高中在管理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较差异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仍然习惯于教师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当主导,未能从高中的学习方式中脱离出来,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控能力也相对薄弱,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吸引,有的忙于校内社团活动,希望交际能力有所提升;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美术机构代课;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沉溺于電脑游戏和各种手机游戏当中……许多大学生不会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缺乏自制力等现象在学生之间普遍存在。
(三)对专业缺乏学习兴趣
大概有70%的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为一般;20%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兴趣;8%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第一批次文科为379分,理科为355分,而文史类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第一批次为542分,理工类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第一批次为507分,在这种艺术类文化课分数线和大文大理类分数线之间巨大的差异下,许多家长由于孩子文化课基础薄弱,迫于升学压力,纷纷盲目跟风,为其选择学习美术,加之近几年来国家扩大本科招生数量,导致近艺考大军的数量呈现出有增无减之势,质量却不如以前,许多学生其实并不了解也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在调查中,一部分大一学生表示自己对美术学专业并不了解,由于不了解,因此对专业缺乏学习兴趣。
(四)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少
学生表示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有距离感,甚至存在代沟,但内心是希望与老师沟通并得到老师关注的。一方面大学与高中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在课下与教师见面机会少,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多关心、关注、关爱学生;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或者自尊心问题,在课堂上也与老师缺乏互动,羞于进行课堂提问、讨论和发言,即使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大部分学生也不敢主动请教老师,这种封闭的学习方式不仅会丧失很大一部分学习热情和学习乐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二、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思想状况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思想意志薄弱,易出现偏差
许多学生迫于升学压力选择学习美术,考上大学之后,既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特色,本身对画画也缺乏发自内心的执着与热爱,因此开始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在思想层面完成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角色转换,不能适应大学的自主式学习和开放式管理,在经历了高考的学习高压后步入大学,以为进入了“舒适区”,在思想上和学习状态上就表现出了一种严重的怠惰状态,比如说缺乏自制力、言行散漫、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等;学生渴望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面对大学宽松自主的课余时间,部分大学生本末倒置,分散了应该建立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兴趣;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也给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在思想上造成一定冲击,美术学专业的学费要比普通文理类专业高,但是就业率却不高,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容易感到迷茫,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目的产生怀疑,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缺乏上进心。
2.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部分学生理想空无,对未来没有目标和长远的规划,缺乏顽强进取、拼搏奋斗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中感到迷茫、得过且过,也没有严格的短期学习计划,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自律能力匮乏,习惯于在教师及家长的督促下学习。在大学期间盲目考证,没有养成长期学习的良好习惯,且许多大学生忽略了思想政治的学习。
(二)学校及教师因素
1.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仍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本科阶段课程数量、门类较多,这就导致一些专业课程的学时数缩短,但绘画本身有其特殊性,比如对绘画材料和工具的要求高,前期准备时间就变长,特殊技法有着非常严格、繁琐的程序,并且作画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许多学生表示一门课程刚“进入状态”,就即将结课。
2.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够
思政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安排的思政课上,而应将其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许多高校教师在这方面存在误区,认为思政教育应是思政专业教师的专长和任务,与己无关,因此对学生思政教育意识淡化,重“教”不重“育”。部分专业课教师面对学生上课迟到、玩手机、考试作弊等行为也冷漠无视,助长了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形成。
(三)家庭因素 有研究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会直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品德修养、理想抱负产生影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明显在这三个方面要优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父母。来自农村的学生,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相比城市学生来说性格要偏沉稳、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和展示自己,不爱主动与人交流,情绪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予以关注,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关心、赞扬、鼓励孩子,多与孩子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进行引导、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家长在高中阶段灌输孩子孩子“考上大学就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观念,当进入大学开始远离父母学习、生活后,学生放松了学习,家长也进入了一段“安逸期”,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认为孩子考上大学便完成了自身任务,这些都是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形成的。
(四)社会因素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本科招生数量,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竞争也愈加激烈。许多用人单位忽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有经验者优先”“双一流重点大学者优先”,严重挫伤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产生质疑,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压力。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三观”也正处于形成阶段,易产生浮躁、攀比、功利的心理,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校园贷”事件、“裸贷”事件等,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对其思想更是一种严重的腐蚀和伤害。如何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增强其自控能力,社会和学校需共同努力。
三、加强美术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
以系、班级、宿舍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分享有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发展等方面的推文,通过留言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校园美术馆定期组织举办主题画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等……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去,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增强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
(二)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除了思政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外,专业课教师也应在专业课教学中寻找思政切入点,在专业中植入爱国主义情操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专业发展同国家的改革发展相联系;鼓励、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当中汲取养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在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创作能够反映我们国家时代主题和人民精神面貌的艺术作品。
(三)優化课程结构,建立“第二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针对美术学专业来讲,学生在分专业前所涉及的基础课程范围广、门类多,但在分专业之后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方向和学科特点来安排课时数量,整合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顺序。可以在校内为学生创建“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但其形式要更加灵活轻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技能的提升都有一定好处。
(四)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的形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相比高中,大学里教师与学生见面、交流的机会少,低年级学生普遍感到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和代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其实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自内心地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增进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家长应该放弃“唯成绩论”和“考上大学就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教育观点,选专业时首先应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给出适当建议。在孩子步入大学后,家长也不应放松对他们的教育,不应把考上大学作为教育的终点,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多关心、关注他们不同时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积极进行沟通。
辅导员在学生进校时就应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摸查、落实清楚每一位学生具体的家庭情况,留存好家长的联系方式,在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家长也应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实现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目的。
(五)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增加就业机会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企业引进校园,将学校办到企业去,实现产教合一新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也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实际的知识和技术,使学习过程成为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改变传统课堂 “灌输式”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为企业输送符合其用人标准的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不再为就业感到悲观和迷茫,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问题。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孙伟胜.论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13-16.
[3]张运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9):159-160.
[4]陈晓蕾.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16(12):59-60.
作者简介:贾慧芬(1990-),女,汉族,山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基金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当前美术学专业大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态度以及存在问题的对策与调查研究——以长治学院美术学专业大学生为例”。
【关键词】大学生;美术学;学习态度;思想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是影响高校学生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本科招生数量,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方面呈现出一些问题,且带有自身特点。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美术学专业整体的教育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一、当前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思想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高中阶段,家长和老师经常向孩子灌输“考上大学就获得了自由和解放”的观念,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在上大学远离父母学习生活后开始进入一段“安逸期”,一方面他们认为考上大学就完成了目标,另一方面由于高考阶段高压的学习状态致使学生在上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迷茫感。
(二)不会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缺乏自制力
由于大学与高中在管理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较差异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仍然习惯于教师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当主导,未能从高中的学习方式中脱离出来,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控能力也相对薄弱,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吸引,有的忙于校内社团活动,希望交际能力有所提升;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美术机构代课;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沉溺于電脑游戏和各种手机游戏当中……许多大学生不会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缺乏自制力等现象在学生之间普遍存在。
(三)对专业缺乏学习兴趣
大概有70%的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为一般;20%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兴趣;8%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第一批次文科为379分,理科为355分,而文史类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第一批次为542分,理工类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第一批次为507分,在这种艺术类文化课分数线和大文大理类分数线之间巨大的差异下,许多家长由于孩子文化课基础薄弱,迫于升学压力,纷纷盲目跟风,为其选择学习美术,加之近几年来国家扩大本科招生数量,导致近艺考大军的数量呈现出有增无减之势,质量却不如以前,许多学生其实并不了解也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在调查中,一部分大一学生表示自己对美术学专业并不了解,由于不了解,因此对专业缺乏学习兴趣。
(四)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少
学生表示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有距离感,甚至存在代沟,但内心是希望与老师沟通并得到老师关注的。一方面大学与高中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在课下与教师见面机会少,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多关心、关注、关爱学生;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或者自尊心问题,在课堂上也与老师缺乏互动,羞于进行课堂提问、讨论和发言,即使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大部分学生也不敢主动请教老师,这种封闭的学习方式不仅会丧失很大一部分学习热情和学习乐趣,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二、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思想状况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思想意志薄弱,易出现偏差
许多学生迫于升学压力选择学习美术,考上大学之后,既不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特色,本身对画画也缺乏发自内心的执着与热爱,因此开始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在思想层面完成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角色转换,不能适应大学的自主式学习和开放式管理,在经历了高考的学习高压后步入大学,以为进入了“舒适区”,在思想上和学习状态上就表现出了一种严重的怠惰状态,比如说缺乏自制力、言行散漫、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等;学生渴望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面对大学宽松自主的课余时间,部分大学生本末倒置,分散了应该建立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兴趣;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也给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在思想上造成一定冲击,美术学专业的学费要比普通文理类专业高,但是就业率却不高,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容易感到迷茫,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目的产生怀疑,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缺乏上进心。
2.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部分学生理想空无,对未来没有目标和长远的规划,缺乏顽强进取、拼搏奋斗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中感到迷茫、得过且过,也没有严格的短期学习计划,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自律能力匮乏,习惯于在教师及家长的督促下学习。在大学期间盲目考证,没有养成长期学习的良好习惯,且许多大学生忽略了思想政治的学习。
(二)学校及教师因素
1.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仍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本科阶段课程数量、门类较多,这就导致一些专业课程的学时数缩短,但绘画本身有其特殊性,比如对绘画材料和工具的要求高,前期准备时间就变长,特殊技法有着非常严格、繁琐的程序,并且作画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许多学生表示一门课程刚“进入状态”,就即将结课。
2.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够
思政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安排的思政课上,而应将其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许多高校教师在这方面存在误区,认为思政教育应是思政专业教师的专长和任务,与己无关,因此对学生思政教育意识淡化,重“教”不重“育”。部分专业课教师面对学生上课迟到、玩手机、考试作弊等行为也冷漠无视,助长了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形成。
(三)家庭因素 有研究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会直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品德修养、理想抱负产生影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明显在这三个方面要优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父母。来自农村的学生,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相比城市学生来说性格要偏沉稳、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和展示自己,不爱主动与人交流,情绪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予以关注,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关心、赞扬、鼓励孩子,多与孩子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进行引导、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家长在高中阶段灌输孩子孩子“考上大学就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观念,当进入大学开始远离父母学习、生活后,学生放松了学习,家长也进入了一段“安逸期”,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认为孩子考上大学便完成了自身任务,这些都是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形成的。
(四)社会因素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本科招生数量,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竞争也愈加激烈。许多用人单位忽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有经验者优先”“双一流重点大学者优先”,严重挫伤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产生质疑,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压力。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三观”也正处于形成阶段,易产生浮躁、攀比、功利的心理,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校园贷”事件、“裸贷”事件等,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对其思想更是一种严重的腐蚀和伤害。如何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增强其自控能力,社会和学校需共同努力。
三、加强美术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
以系、班级、宿舍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分享有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发展等方面的推文,通过留言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校园美术馆定期组织举办主题画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等……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去,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增强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
(二)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除了思政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外,专业课教师也应在专业课教学中寻找思政切入点,在专业中植入爱国主义情操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意识,引导学生将个人专业发展同国家的改革发展相联系;鼓励、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当中汲取养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在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创作能够反映我们国家时代主题和人民精神面貌的艺术作品。
(三)優化课程结构,建立“第二课堂”,提升教学水平
针对美术学专业来讲,学生在分专业前所涉及的基础课程范围广、门类多,但在分专业之后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方向和学科特点来安排课时数量,整合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顺序。可以在校内为学生创建“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但其形式要更加灵活轻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技能的提升都有一定好处。
(四)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的形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相比高中,大学里教师与学生见面、交流的机会少,低年级学生普遍感到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和代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其实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自内心地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增进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家长应该放弃“唯成绩论”和“考上大学就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教育观点,选专业时首先应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给出适当建议。在孩子步入大学后,家长也不应放松对他们的教育,不应把考上大学作为教育的终点,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多关心、关注他们不同时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积极进行沟通。
辅导员在学生进校时就应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摸查、落实清楚每一位学生具体的家庭情况,留存好家长的联系方式,在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家长也应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实现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目的。
(五)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增加就业机会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企业引进校园,将学校办到企业去,实现产教合一新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也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实际的知识和技术,使学习过程成为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改变传统课堂 “灌输式”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为企业输送符合其用人标准的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其不再为就业感到悲观和迷茫,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状况问题。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孙伟胜.论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13-16.
[3]张运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9):159-160.
[4]陈晓蕾.大学生学习状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16(12):59-60.
作者简介:贾慧芬(1990-),女,汉族,山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基金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当前美术学专业大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态度以及存在问题的对策与调查研究——以长治学院美术学专业大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