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开放型经济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特点,使得银行业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为了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实现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对有效的银行监管具有强烈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银行监管强度的量化分析和在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实现有效的银行监管,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银行监管;有效性;监管强度;市场力量
一、 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提高,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的联动性明显增强。在这种开放型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内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更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美元贬值、金融危机等,这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的特点,使得银行业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为了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实现银行体系稳健运动和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对有效的银行监管具有强烈的要求。
那么,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如何呢?从银行业现状来看,我国银行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比较脆弱,许多基本的统计数据都反映了这种现实状况。在没有国家注资和股份制改造之前的四家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8%,2007年中期深圳发展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为3.88%,远低于8%的要求;浦发、华夏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只是在少高于8%的水平徘徊。近年来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仍然比较高,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虽然继续保持下降,但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53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5%。另外,近年来银行案件也层出不穷,尽管如此,我国尚未发生系统性危机,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了银行业的稳定。然而这种稳定性是以大量监管资源的投入,中央银行再贷款支持,金融资源误配置,道德风险等巨大成本为代价而获得的。从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现力量来看,我国政府监管的组织,框架已经形成,但在制度安排上与有效监管核心原则所倡导的审慎监管存在较大差距,监管漏洞,监管腐败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而银行自我约束,市场约束等市场力量则较为薄弱。总体来看,我国银
行业监管的有效性状况不容乐观。
二、 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国际实践经验及分析
在现实经济中,通常会有监管的需求者抱怨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强度时而不足或时而过严;至于银行监管机构本身,也常常抱怨被监管者不配合,或抱怨社会公众对银行监管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银行监管政策的松紧变化,从而导致银行监管的强度波动不止,不利于银行监管的稳定和有效性的提高。
1. 我国银行监管支付了高额成本,银行监管强度的稳定性只是低水平实现了功利效应。因此,提高有效性就成为研究我国银行监管问题的着力点。下面将以国际实践经验和国际背景来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探讨我国银行监管低效的根源以及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笔者认为,研究银行监管有效性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府监管和市场力量的关系?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就会涉及政府监管安排会对市场主体行为产生什么影响?1997年莫顿(merton)率先提出了使用套利定价方法来分析存款保险对银行承担风险动机的扭曲作用。默顿从理论上说明一些政府监管措施会扭曲市场机制,背离监管的初衷。Kane(1983)提出了监管辩证论,该理论突出强调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关系中对立的一面,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有悖于监管当局最终目标的行动,监管当局被迫扮演着“追赶者”角色,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使两者的目标尽可能的保持一致。20世纪80年代以后银行危机层出不穷,Carlos diaz-Alejandro题为“再见金融压抑,你好金融崩溃!”的论文,直接点明了严格控制性监管制度的解除与金融危机爆发一前一后的关系。Kaminsky和Carmen(1999)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6次银行危机中,有18次银行危机发生在金融自由化之后的5年内。Williamson,J(1998)研究了1980~1997年7月间35个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案例,他发现,有24个银行危机案例与金融自由化有关。这些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和银行危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银行监管制度的安排存在缺陷,缺乏有效性。近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监管体系的设计难以适应正在变化的金融市场,从而影响银行监管制度有效性发挥,导致银行危机。
2. JamesR.Barth,Gerard Caprio,Jr 和Ross Levine(2002)用实证量化的方法分析了各种直接的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他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检验了银行监管的各项措施与银行发展,绩效和稳定性的关系。他们认为,不同银行监管措施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共同作用以实现监管目标。
括号内为标准差;*、**分别表示显著水平为10%、5%;每一行代表一个独立的回归方程,每一方程都包括法律起源的虚拟变量。
2003年,R.Barth.Caprio、Jr和R.Levine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查,并对152个国家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更为全面地验证了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实证结果用表3简要表述。
资料来源:Rethinking Bank Regulation:Till Angles Govern,James R.Barth、Gerard Caprio、Jr and Ross Levin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January 2006.
0表示没有相关性,+表示正相关,++表示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表示强负相关。
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要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应避免依赖政府直接的干预和限制措施,在监管实践中强调增加私人监督,增加私人激励,降低存款保险制度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同时也指出,强化市场约束并不意味着自由放任,与之相反,政府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监管当局可以通过鼓励或强化信息披露来支持市场约束,而不
是代替市场约束。
三.结论与建议
金融国际化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效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是判断金融监管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准,因此,只有适度调整本国银行监管的实现力量,顺应银行监管的市场化趋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虽然对于银行监管实现力量的理论研究尚不系统,笔者也只是从特定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但从中仍可得出一些启示:一是不当的政府监管会对市场机制产生替代或扭曲作用,降低监管有效性;二是为实现银行监管有效性,就要尊重市场机制,予以发展空间;三是政府监管对于市场力量的压抑或替代只在限定条件下有效,政府监管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适应性调整,往往是滞后的。所以,为实现监管有效性,政府监管应该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控制性监管逐步向放松管制和审慎监管的过度阶段,只有市场力量有了较好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审慎性监管对控制性监管的替代。构建监管的有效系统,切实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前监管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从总体上看,要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应提高监管操作体系的务实性,监管信息的真实性,监管法律的权威性等。既要给市场力量适度的发展空间,又要避免对薄弱市场力量的过分依赖,两者之间应互促互进,以实现政府监管制度的优化和市场力量的强化,逐步形成市场力量为主导的监管格局,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艳.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子龙.有效银行监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兵.银行监管边界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杨家才,新理念下的银行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肖春海,金融业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钱婵娟,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银行监管制度思想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7]DavidG.Mayes,LiisaHalme,AarnoLiuksila,2006. Improving Banking supervision.
[8]James R..Barth,Gerard Caprio, Jr, Ross Levine (2002). 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What Works Best? NBER working paper No.9323.
[9]James R..Barth,Gerard Caprio, Jr, Ross Levine (2006). Rethinking Bank Regulation:Till Angles Govern,Cambrindge University Press.
关键词:银行监管;有效性;监管强度;市场力量
一、 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提高,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的联动性明显增强。在这种开放型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内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更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美元贬值、金融危机等,这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的特点,使得银行业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为了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实现银行体系稳健运动和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对有效的银行监管具有强烈的要求。
那么,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如何呢?从银行业现状来看,我国银行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比较脆弱,许多基本的统计数据都反映了这种现实状况。在没有国家注资和股份制改造之前的四家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8%,2007年中期深圳发展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为3.88%,远低于8%的要求;浦发、华夏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只是在少高于8%的水平徘徊。近年来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仍然比较高,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虽然继续保持下降,但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53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5%。另外,近年来银行案件也层出不穷,尽管如此,我国尚未发生系统性危机,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了银行业的稳定。然而这种稳定性是以大量监管资源的投入,中央银行再贷款支持,金融资源误配置,道德风险等巨大成本为代价而获得的。从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现力量来看,我国政府监管的组织,框架已经形成,但在制度安排上与有效监管核心原则所倡导的审慎监管存在较大差距,监管漏洞,监管腐败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而银行自我约束,市场约束等市场力量则较为薄弱。总体来看,我国银
行业监管的有效性状况不容乐观。
二、 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国际实践经验及分析
在现实经济中,通常会有监管的需求者抱怨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强度时而不足或时而过严;至于银行监管机构本身,也常常抱怨被监管者不配合,或抱怨社会公众对银行监管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银行监管政策的松紧变化,从而导致银行监管的强度波动不止,不利于银行监管的稳定和有效性的提高。
1. 我国银行监管支付了高额成本,银行监管强度的稳定性只是低水平实现了功利效应。因此,提高有效性就成为研究我国银行监管问题的着力点。下面将以国际实践经验和国际背景来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探讨我国银行监管低效的根源以及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笔者认为,研究银行监管有效性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府监管和市场力量的关系?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就会涉及政府监管安排会对市场主体行为产生什么影响?1997年莫顿(merton)率先提出了使用套利定价方法来分析存款保险对银行承担风险动机的扭曲作用。默顿从理论上说明一些政府监管措施会扭曲市场机制,背离监管的初衷。Kane(1983)提出了监管辩证论,该理论突出强调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关系中对立的一面,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有悖于监管当局最终目标的行动,监管当局被迫扮演着“追赶者”角色,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使两者的目标尽可能的保持一致。20世纪80年代以后银行危机层出不穷,Carlos diaz-Alejandro题为“再见金融压抑,你好金融崩溃!”的论文,直接点明了严格控制性监管制度的解除与金融危机爆发一前一后的关系。Kaminsky和Carmen(1999)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6次银行危机中,有18次银行危机发生在金融自由化之后的5年内。Williamson,J(1998)研究了1980~1997年7月间35个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案例,他发现,有24个银行危机案例与金融自由化有关。这些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和银行危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银行监管制度的安排存在缺陷,缺乏有效性。近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监管体系的设计难以适应正在变化的金融市场,从而影响银行监管制度有效性发挥,导致银行危机。
2. JamesR.Barth,Gerard Caprio,Jr 和Ross Levine(2002)用实证量化的方法分析了各种直接的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他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检验了银行监管的各项措施与银行发展,绩效和稳定性的关系。他们认为,不同银行监管措施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共同作用以实现监管目标。
括号内为标准差;*、**分别表示显著水平为10%、5%;每一行代表一个独立的回归方程,每一方程都包括法律起源的虚拟变量。
2003年,R.Barth.Caprio、Jr和R.Levine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查,并对152个国家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更为全面地验证了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实证结果用表3简要表述。
资料来源:Rethinking Bank Regulation:Till Angles Govern,James R.Barth、Gerard Caprio、Jr and Ross Levin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January 2006.
0表示没有相关性,+表示正相关,++表示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表示强负相关。
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要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应避免依赖政府直接的干预和限制措施,在监管实践中强调增加私人监督,增加私人激励,降低存款保险制度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同时也指出,强化市场约束并不意味着自由放任,与之相反,政府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监管当局可以通过鼓励或强化信息披露来支持市场约束,而不
是代替市场约束。
三.结论与建议
金融国际化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效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是判断金融监管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准,因此,只有适度调整本国银行监管的实现力量,顺应银行监管的市场化趋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虽然对于银行监管实现力量的理论研究尚不系统,笔者也只是从特定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但从中仍可得出一些启示:一是不当的政府监管会对市场机制产生替代或扭曲作用,降低监管有效性;二是为实现银行监管有效性,就要尊重市场机制,予以发展空间;三是政府监管对于市场力量的压抑或替代只在限定条件下有效,政府监管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适应性调整,往往是滞后的。所以,为实现监管有效性,政府监管应该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控制性监管逐步向放松管制和审慎监管的过度阶段,只有市场力量有了较好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审慎性监管对控制性监管的替代。构建监管的有效系统,切实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前监管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从总体上看,要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应提高监管操作体系的务实性,监管信息的真实性,监管法律的权威性等。既要给市场力量适度的发展空间,又要避免对薄弱市场力量的过分依赖,两者之间应互促互进,以实现政府监管制度的优化和市场力量的强化,逐步形成市场力量为主导的监管格局,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艳.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子龙.有效银行监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兵.银行监管边界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杨家才,新理念下的银行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肖春海,金融业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钱婵娟,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银行监管制度思想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7]DavidG.Mayes,LiisaHalme,AarnoLiuksila,2006. Improving Banking supervision.
[8]James R..Barth,Gerard Caprio, Jr, Ross Levine (2002). 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What Works Best? NBER working paper No.9323.
[9]James R..Barth,Gerard Caprio, Jr, Ross Levine (2006). Rethinking Bank Regulation:Till Angles Govern,Cambrin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