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事情,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思维的花朵,托尔斯泰说:“我们的想象就像阳光,有了这个阳光,在生活的土地里,种子才能发芽、生长、结果。”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指导学生写好富有想象力的作文,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通过编写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故事创作是国外作文训练中很受推崇的训练方式,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仍然怀有童心,仍然喜欢读童话、听童话、写童话。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写童话故事,借此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指导学生写童话故事,首先要组织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童话作品及科普书籍,让学生对童话这种体裁特点形成感性认识。其次是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努力感知,丰富积累,垫高想象的基点。最后帮助学生捕捉事物中所蕴含的美,把各种事物赋予人的语言、动作、情感、意识等。
  让学生进入童话世界,首先可以让他们从称呼上对事物进行人格化,如“太阳公公”“月亮妈妈”“星星宝宝”“风婆婆”“雨姑娘”“青蛙小姐”“蛇外婆”“牛伯伯”“马叔叔”。再让他们编织故事,使这些故事既符合童话的特点,又合乎科学的道理。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有了普遍的提高,不少优秀的作品也出现了。
  二、挖掘实物、图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中国人特别具有想象力,而且情感特别丰富,常常把自己丰富的情感附着于具体的事物,用来表达人的品质、意志、道德精神等。如苍松翠柏、梅兰竹菊、花鸟鱼虫等,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意志品质。这些都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但是,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拘泥于这些已有的形象,而是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中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这些已有的表象储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如面对一棵松树,我让学生首先说说松树的特点,然后由此展开想象,学生的发挥可谓丰富多彩:“松树参天耸立,坚守岗位,让我想到镇守边疆的战士。”“松树的不畏严寒,任劳任怨,让我想到了奋战在艰苦岗位上的那些普通劳动者。”“松树没有漂亮的外表,但它不与百花争艳,让我想到那些信念坚定的人们。”“松树毫不吝嗇地献出它的脂液、松子和枝干,让我想到那些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们。”“松树是鸟儿们栖息的地方,让我想到家的温暖。”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
  三、利用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诗歌语言表意与小说、散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跳跃性,语言序列存在着许多的断裂和空白,这些断裂和空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例如杜牧的《赤壁》一诗就给我们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半柄断戟是怎样留下的?通过这半柄断戟你能想象到当时怎样惨烈的拼杀场面?磨洗辨认后知道是三国时的遗物,这给诗人带来怎样的思考?东风给了周瑜怎样的方便?如果不是这样历史又将怎样发展?从“铜雀台”你知道了曹操怎样的生活作风?……通过这些问题,教师既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深层理解。
  又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给我们留下哪些想象的空间呢?一是杜鹃鸟,相传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通过这个意象,可知诗人对好友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怎样的担忧。二是王昌龄要到贬所必经的“五溪”,到底怎样的荒僻和险要。三是明月是怎么成为诗人的替身的,表达了诗人怎样和情感。这首诗本身就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还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学生自然也可以伴随着李白的这一轮明月,展开想象的翅膀。
  四、通过续写和扩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续写就是接着原来文章的思路,通过合理的想象,重新写成一篇与原文有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文章。对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而言,续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想象贵在合理,这个“理”就是生活的逻辑性。进行续写练习,先要做好写前准备,最重要的准备就是熟读原文,做到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透彻理解,充分把握全文的旨意。如《孔乙己》一文的结尾写道:“孔乙己喝完酒,又在别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这里可以设计一个续写训练:孔乙己将去向何方?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学生的续写可谓千姿百态:有的写孔乙己是为了逃避掌柜那十九个钱而外出谋生,三年后又回到鲁镇,变得斯文起来;有的写孔乙己经过努力,终于考取了举人,当上了县长,并和丁举人打得火热;有的写孔乙己得到好心人的支助,一改前非,自食其力……可见,学生出于对孔乙己的同情而不想让他死去,但这和原文的主题、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以及孔乙己自身的个性特征不相合拍。经过指导,有学生这样写道:“长衫主顾对掌柜说:‘我在破庙里看到了一个大虫豸。’掌柜知道说的是孔乙己,冷冷地说:‘你们说的是孔乙己吧,他这是活该。’这话被一群孩子听到了,他们一窝蜂地向破庙跑去……看到孔乙己冻得瑟瑟发抖,就抱来稻草给他盖上……第二天孩子们又去了,发现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的续写既符合原文主旨,在“残酷”之中也给读者带来一丝暖意:孩子们的行为是孔乙己当初的善良之举得到的回报。
  扩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有利途径。扩写的特点在于“扩”,它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调动表象贮存,通过扩展情节,充实内容等,把原文扩写得更完整具体、更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中故事情节,设计扩写来提高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如《故乡》中的“闰土看瓜”、《木兰诗》中的“十年征战”、《社戏》中的“偷豆”等,都是很好的扩写材料。根据这些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中心扩展情节,保留与原文中心联系密切的语句或段落,在扩写中培养想象力。
  总之,想象作文的指导,功在平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和想象训练。想象作文动笔前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指引学生想象的路径和角度,引导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教师要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虚构、积极幻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扩招背景,需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为紧跟时政,积极拥护国家经济、教育发展号召,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减少贫困待业人口,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水平,顺应时代潮流新方向。更好推进扩招任务,需要透彻了解对高等职业教育扩招百万的深刻意义;探讨扩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并针对现实状况制定改革与发展的策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能
新课本发下来了,第一件事你要做什么呢?是不是摆好教案纸、拿出教参翻看《标准》?抑或是搜寻往年的教案重新加工?然而,如此下去,3年、5年、10年……用这种方法备出来的课会有怎样的引领作用和思维深度呢?所以精准、深入、到位的文本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一定要对文本有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即解读。  怎样才能做到精准、独到地解读文本呢?从实践上看,文学文本的解读大体
语文课堂本应该是充满趣味、灵气和诗情的课堂,语文也应该是最能激起学生内心情感和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学科,但这一本来与历史现实、红尘万象、生命感知天然融合、密不可分的鲜活之物,却在很多学生心中和嘴里变得味同嚼蜡,形同鸡肋。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一是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源头活水;二是课堂教学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让语文失去了血肉。  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渊薮,就需要引进生活的源泉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老师都会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不遗余力。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家常便饭,但是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要么就是千篇一律,脱离生活实际,脱离自身感受,要么就是逻辑混乱,表达不清,句不成句,段不成段。更让人伤心的是,老师改得累,学生却不领情,只是看看分数就丢在一边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的作文批语指向性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运用广泛的学科,在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意在通过学生的主动阅读、主动展示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个性化阅读更是语文教育的必然途径以及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这意味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下便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立足阅读期待
近来,接触到一个新词——抟物。  抟,“以手圜之也”,本意是用手将土细细抟成圆形。周公度先生《抟物》一书中,描画了一群陶工的生活:一位位老陶工,满头银发,手捧陶土, 静心抟制,让普通的陶土慢慢发生神奇的变化,成为形态各异、朴实雅致的陶具。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听过的一节语文课。这是一位平凡的男教师,一头银发,即将退休离开站了几十年的讲台。走进课堂,老教师不多言语,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我环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尤为重要。如何让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效呢?我们可以巧用抓手。何为“抓手”呢?“抓手”的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在上面,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果没有“抓手”,某些活动和工作就无法开展。在语文课堂提问时,选好了抓手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那么怎么巧用抓手,让课堂提问变得更有效呢?在此,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巧以“主问题”为抓
[摘 要:近年来,语言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是,学生如果想在动荡的人才竞赛中获胜,则必须从小就积累深厚的文学知识。具备良好的中文核心素养是积累知识的前提。《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习之母,具有良好的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其他课程,而且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教师应以“注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当前实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计划,如今“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价值已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在“中国知网”上输入“整本书阅读”这一关键词,我们会发现,2015年以后关于这一问题的论文数量急剧上升,这充分说明该教学领域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然而,冷观这几年的热度,我们会发现现
[摘 要: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标志。其渗透到教学领域中,提出创新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内容,足以看出创新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此,如何将创新能力渗透在初中英语层次教学中,是本文重点分析与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社会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