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907603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汲取优秀中华文化的同时,产生热爱中华文化,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突出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从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出发,并重点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其中的有效渗透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渗透方法
  
  一、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一) 感受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经过多位专家小组的精心筛选,其中的每一篇古诗文都是古诗文中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的传统精神让古诗文流传了一代又一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现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00后的学生,这一代学生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在祖輩、父母的宠爱中长大,时尚、前卫、大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与此同时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国家意识淡薄的思想。通过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能够让初中生形成爱护国家、自觉承担保护国家使命的责任。比如,学习杜甫“国破山河在”的为国担忧之心,学习辛弃疾“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为国捐躯精神,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他人为国家利益敢于奉献的精神。
  (二) 学习积极乐观精神,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在古诗文中有很多诗词都可以表现出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受到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渲染,有助于初中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比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陶渊明《饮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陶渊明的仕途之路是如何坎坷,曾经四次做官的陶渊明惨遭三次被贬,最后选择隐居桃林,过悠然自得的生活,增加学生对诗词创作背景了解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陶渊明坚毅的品质,面对仕途不顺仍然坚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虽然饮酒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之感,但是却并未因此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相信人生中还有光明。通过这类诗词的欣赏与品鉴,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保持乐观的态度。
  (三) 领悟诗人对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树立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具有远大的理想对于初中生的学习与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理想的实现需要以坚定的信心、坚持不懈地追求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作为助力,才能得以实现。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古诗文的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到愚公面对不可能完成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愚公面对理想不放弃的高贵品质,受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熏陶,树立坚持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二、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法
  (一)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理念,因在中考的试题中几乎很少涉及古代文学常识之类的内容,教师便在课堂教学中极少涉及此类知识的渗透,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数抱着书本学习,几乎不会主动了解古代文学常识,因此导致学生在机械理解古诗文知识的学习模式下,无法感受到古诗文学习的乐趣。因此需要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搜集相关的古代文学常识性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的视野,同时满足了初中生在古诗文学习中的好奇心,激发了初中生对于古诗文传统文化与文学常识等知识的深度挖掘。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中学习传统文化中以“仁”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从“舍生而取义者也”中渗透重“义”轻“利”的传统道德标准,从“不食嗟来之食”中渗透中华民族人民从古至今的民族气节,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中所蕴含的高贵精神与品质,从而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热枕。
  (二) 传授传统文化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诗文均蕴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内容,或忠君爱国、或关心人民疾苦、或尊长重友、或知人论世等等。以忠君爱国思想的传授为例,在封建社会的君主制统治下,人们将忠君与爱国视为一体,这一概念在朝代更替中一直未变,古代的爱国大多是在国家与君主在危难之时,能够不惜性命、挺身而出保卫国家、护卫君主安全,这便是传统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部编版教材中涉及很多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的古诗文,让学生在探究古诗文中的语言之美同时,受到忠君报国思想的感染,进行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比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雁门太守行》的教学中,诗人李贺在诗文开头几句中极力渲染了战争的惨烈场面,最后表达出为了报答君主知遇之恩,甘愿为国捐躯的志向。又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中,通过唐雎与嬴政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唐雎为了国家严正立场、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完整,而将生死置之度外,不卑不亢、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三) 感受传统文化底蕴
  在古诗文的赏析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中的语言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受到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底蕴影响,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古诗文与现代文的措辞等存在巨大差异,古诗文具有措辞严谨、语言精练、韵律感强、具有画面感等特点,如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分析与鉴赏诗词中的边塞途径中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因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品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利用比喻的手法将树上梨花比作积雪,勾勒出塞外雪景,然后以空旷的塞外、阴郁的天空、飞扬的白雪营造出了送别的场景,鲜艳的红旗在银白的世界显得“独树一帜”,通过由画及诗的角度探索古诗文中的古人审美趋向,让学生在鉴赏古诗文、尝试创作诗文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 体悟传统文化精神
  在古诗文中体悟传统文化精神,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是语文教师应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古诗文学习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能够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以古诗文作者的高尚情感与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审美情趣、高尚精神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此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比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中,杜甫所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便未获取功名,但是并未气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乐观与自信,让学生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能够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又如在《破阵子》中领悟作者的壮志未酬、为国尽忠的决心,虽白发老矣仍然希望上阵杀敌,深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 结语
  结合上文可知,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培养,改进古诗文教学方法,深度挖掘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生成,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顾伟球.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书育人,2018(29):14-15.
  [2]格桑卓玛.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45-46.
  [3]金小平.初中语文古诗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培养[J].文教资料,2019(2):29-31.
  [4]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90-91.
  [5]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66-67.
  作者简介:
  黄媛,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模块,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众多的便利。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有助于推动写作教学的有效进展。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并提出具体的写作教学方法,旨在进一
木薯嫁接木薯橡胶接穗可提高产量1952年一位爪哇农场主将木薯橡胶(Manihotglaziovii)嫁接到木薯(manihotesculenta)植株上,结果大大超乎他的想象,嫁接株的地上部分长得像棵树,块茎产量增长了5倍。木薯橡胶是巴西东北地区的
摘 要:语文学习困难会对学习别的学科的知识产生影响,妨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本文将分析对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个性化教育     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管是从学生自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都很重要。我国的教育事业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但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方面两极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会产生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师不能照搬传统式写作教学方法,应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究。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做到一举两得,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
摘 要:专科语文教育由于其所面对的学习能力与注意集中力较薄弱的学生对象与其自身所具有的静态化属性,而在专科教育中陷入困境。但由于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所具有的主体性力量成为院校与教师教研工作的重点。而研究的切入角度应始终契合学生对象的特征而呈现趣味化、自由化、个性化的特质。在此理论下的产物之一便是“写作驱动”,即在由兴趣确定的写作题材与体裁之后,去依据写作需求进行自主的谋篇布局、观察和阅读、
摘 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难度。如何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正致力探究的课题之一,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效果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能力     素质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即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后续的探究性学习.这是统编教材对学生与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纵观此次统编义务教育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不仅是学生开始文化课程学习的关键,同时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前提。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只有学生掌握了足够多的汉字,才能够实现文化课程学习的稳步提升。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增强对学生识字教学的重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优化传统识字教学形式,促进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立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首先简要分析了当下语文识字教学中
摘 要: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教学,因为语文知识大多数都是和生活贴近的,且比较开放,所以引导学生具备发散性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故而,学生如果想要学好语文,仅仅拥有发散性的思维是不够的,集中思维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理解语文课文。可见,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探析。  关键
摘 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以写促读”为切入点,从“写在阅读前,让学生焕发阅读的兴趣”“写在阅读中”“写在阅读后”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以写促读模式引导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旨在于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而轻松构建起阅读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以写促读;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