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历史,说得通俗点,就是家乡的历史,它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笔者工作的前几年,每届初二学生都会收到一本乡土教材的小册子,但往往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而现在,乡土历史仿佛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基本上无人问津。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笔者深切感受到运用乡土历史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乡土历史是生动的直观教材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年来学生认为课本上的历史事件离现实太遥远,学习历史没有实用价值,因而提不起兴趣。而乡土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土生土长,学生对此有一知半解,可以大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比如,对初一新生讲宗教的时候,学生不感兴趣,于是笔者就添加了乡土历史的资料:本市孔望山的南麓的汉代佛教摩崖造像,属于东汉晚期,比前秦苻坚时期敦煌莫高窟的佛教造像约早二百年。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引起。笔者接着说:孔望山摩崖造像中,一百余尊人像各具姿态,最大的一点五四米,最小的仅十厘米。以三尊立佛和三尊卧佛较为突出。那么,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统治者为何如此重视?带着疑问,我们一起学习。由对乡土历史的兴趣逐渐迁移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从而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学习乡土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故乡开始的。”乡土历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不可缺少的好素材。连云港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丰富了当地乡土历史的内容。比如,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因在此登山望海,世传其山为孔望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三次来到海州,并留下了十四首诗词;《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任海州沭阳主簿,对海、沭一带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一部与我市花果山有着血肉联系的文学巨著,被拍成电视剧后更是家喻户晓……有这么多名人都在我们的家乡生活过,大家有何感想呢?此时,班级的气氛活跃起来。
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学生引以为豪的最佳材料,可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生动教材。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探究,培养他们为建设美好家乡和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三、学习乡土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让学生走出课堂关注乡土文化,能培养学生以“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情感,强调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连云港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锦屏山桃花涧、孔望山、将军崖以及东海县大贤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和发掘,说明四五万年前的人类就曾在这里繁衍生息。1981年,在锦屏山南麓将军崖发现了一幅属于原始社会的岩画,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岩画时代最早的一处岩画,也是岩画艺术在汉族地区的首次发现。
随着将军崖岩画知名度的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然而,人们对这处宝贵的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却非常淡薄。虽然,桃花涧景区现在进行了一定保护,但岩画刻像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严重的损坏。
当笔者在课上讲解这些内容时,课堂沸腾了,学生们为了保护石刻纷纷献计献策。有人说在石刻的上方搭建筑物;有人说加强石刻周围的保护;还有人说应该在桃花涧门票的背面印上宣传口号,提醒游客在游玩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文物。笔者的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围绕乡土历史的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即教育不能割断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就是经验学习、重组或改造的活动,经验从做中学。因此,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师教的方式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立足“学以致用”。
最近,学校要求各学科编写校本教材,而笔者则将校本教材与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相结合,给学生布置的课题是“连云港历史的变迁”,并做了适当的分工:第一组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去了解家乡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二组学生用新旧照片的对比来证明家乡城市面貌的变化;第三组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查找资料;第四组学生采访身边的老人,收集口述史料。但是这些活动单靠初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所以笔者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多实践、多体验,使广大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深切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和今天的腾飞,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立志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向学生传播乡土历史文化,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向未来的建设者灌输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只有对家乡怀着深切的热爱之情,才能衍生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才能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立志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奋斗。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乡土历史是生动的直观教材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年来学生认为课本上的历史事件离现实太遥远,学习历史没有实用价值,因而提不起兴趣。而乡土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土生土长,学生对此有一知半解,可以大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比如,对初一新生讲宗教的时候,学生不感兴趣,于是笔者就添加了乡土历史的资料:本市孔望山的南麓的汉代佛教摩崖造像,属于东汉晚期,比前秦苻坚时期敦煌莫高窟的佛教造像约早二百年。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引起。笔者接着说:孔望山摩崖造像中,一百余尊人像各具姿态,最大的一点五四米,最小的仅十厘米。以三尊立佛和三尊卧佛较为突出。那么,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统治者为何如此重视?带着疑问,我们一起学习。由对乡土历史的兴趣逐渐迁移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从而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学习乡土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故乡开始的。”乡土历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不可缺少的好素材。连云港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丰富了当地乡土历史的内容。比如,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因在此登山望海,世传其山为孔望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三次来到海州,并留下了十四首诗词;《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任海州沭阳主簿,对海、沭一带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一部与我市花果山有着血肉联系的文学巨著,被拍成电视剧后更是家喻户晓……有这么多名人都在我们的家乡生活过,大家有何感想呢?此时,班级的气氛活跃起来。
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学生引以为豪的最佳材料,可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生动教材。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探究,培养他们为建设美好家乡和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三、学习乡土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让学生走出课堂关注乡土文化,能培养学生以“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情感,强调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连云港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锦屏山桃花涧、孔望山、将军崖以及东海县大贤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和发掘,说明四五万年前的人类就曾在这里繁衍生息。1981年,在锦屏山南麓将军崖发现了一幅属于原始社会的岩画,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岩画时代最早的一处岩画,也是岩画艺术在汉族地区的首次发现。
随着将军崖岩画知名度的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然而,人们对这处宝贵的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却非常淡薄。虽然,桃花涧景区现在进行了一定保护,但岩画刻像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严重的损坏。
当笔者在课上讲解这些内容时,课堂沸腾了,学生们为了保护石刻纷纷献计献策。有人说在石刻的上方搭建筑物;有人说加强石刻周围的保护;还有人说应该在桃花涧门票的背面印上宣传口号,提醒游客在游玩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文物。笔者的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围绕乡土历史的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即教育不能割断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就是经验学习、重组或改造的活动,经验从做中学。因此,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师教的方式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立足“学以致用”。
最近,学校要求各学科编写校本教材,而笔者则将校本教材与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相结合,给学生布置的课题是“连云港历史的变迁”,并做了适当的分工:第一组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去了解家乡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二组学生用新旧照片的对比来证明家乡城市面貌的变化;第三组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查找资料;第四组学生采访身边的老人,收集口述史料。但是这些活动单靠初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所以笔者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多实践、多体验,使广大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深切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和今天的腾飞,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立志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向学生传播乡土历史文化,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向未来的建设者灌输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只有对家乡怀着深切的热爱之情,才能衍生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才能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立志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奋斗。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