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博采众长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问题的提出
  2001年,国家教育部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核准立项编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此,由“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一纲一本”体制被打破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导下,多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相继出现,可谓是“一标多本”,百花齐放。(下面为了叙述方便,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教材”)。全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六个版本的教材:“人教版”、“沪科版”、“苏科版”、“教科版”、“粤沪版”、“北师大版”。这六套教材都通过了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由于某些地区频繁更换教材版本或教师间主动交换教材,使大多数教师拥有了2—3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有的老师甚至拥有了全部六套教材。但任何一种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存在的地理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知识结构基础、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教材中设置的教学情景不一定都具有普适性,因而,在教材资源多彩纷呈的现代物理教学中,整合教材资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 教材利用的现状
  (1)只顾教好当前版本教材。有的老师只顾教好学生手中正在使用的一种教材,把以前在本地用过的别的版本扔在一边,不关心、不研究,对其他版本教材更是不闻不问。这方面的情况还是相当严重的。
  (2)多种教材并用,迷失在各种版本教材之中。看到不同版本教材对同一知识点的处理方法不同,既想讲这个版本的处理方法,也想讲那个版本的教学设计,甚至把各版本教材所有的处理方法都排在一块全部教给学生!这样由于分不清主次,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反而受到影响,到头来,学生只会什么都没学好。这样做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减负背道而驰。
  (3)参照多种教材,只讲各个教材都涉及的,对其他知识一笔带过,就是取知识的交集。这种教师有自己的思考:都有的肯定是重点。殊不知,这种教法只是注重了知识的传授,阻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看似重点突出,实则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3 教材整合的瞻望
  《课标》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中提到:“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精选适当的教学内容,不要受某一种教科书的局限,要吸取不同教科书的长处。”使用多种参考教材,有利于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选取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利于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每个版本的教材都集中了大量专家的心血,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我们既不能无视这些优秀资源的存在,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也不能在教学时出现资源的拥挤、泛滥。而应该在理解《课标》和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充、替换、改编、扩展、调整,组合等。正如《课标》编写组组长廖伯琴教授所说:“当你拥有不同版本教材的时候,你的空间,你的选择就更大了,而你教学设计的台阶也就更高了,视野也更开阔了。所以,对我们老师而言,应该更广阔地吸纳不同版本的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百花齐放,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更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全面科学素养的目的。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研究《课标》
  《课标》不仅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更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标》对各部分知识的具体要求,理解《课标》要求的本质和意图,从而准确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做到“《课标》在我心中,教学有理有据”。最大限度的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在接触不同版本的教材时,需要明确这部分教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应什么样的《课标》要求。当明确了这些问题后,我们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们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仅要看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看《课标》。只有把《课标》和教材结合在一起,老师的教学才有依据。
  (2)准确理解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地分析、理解教材,科学地使用教材。所谓认真地分析、理解教材,就是要认真钻研、理解教材所承载的内容、重点难点、文化内涵和知识体系,还要认真分析理解其设计意图和活动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所谓科学地使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作为“活”的载体而不是“死”的陈述性知识,不是一味地机械“照本宣科”,而是灵活地使用教材。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要综合比较一下不同教材的优势。但这种比较,一定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排在一块全部教给学生,可以吸收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然后整合到自己的教案里。有可能你用的是“沪科版”教材,但你发现“苏科版”的这个设计(或图片、课题引入、探究活动、例题习题、编排顺序)对你的学生更有效。比如在学习“电功、电功率”时,《课标》中要求“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该知识点属“理解”水平;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分析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从而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各版本教材的处理方法如下:
  人教版对该知识点没有设计实验;苏科版、教科版、粤沪版利用了图1所示装置;北师大版利用了图2所示装置;沪科版利用了图3所示装置。综合比较会发现,图l所示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学生操作、便于利用控制变量法做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我虽然使用的是沪科版教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用图1所示装置让学生做了实验,效果很好。认真比较不同教材对同一知识的解决策略,有利于教师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更方便学生接受、理解,减小教学难度。
  (3)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根本和出发点。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这是一个核心的东西。想学生所想,思学生之惑,真正以学生为本。若教学过程设计的天花乱坠,但不能被学生所接受,不能促进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也是枉然。比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质量、密度”时,要用到科学记数法,对于指数运算特别是负指数的运算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经询问后才知道,数学上的教学进度还没有学到负指数。我看到在北师大版教材《探究——物质的密度》中有“科学记数法”的补充材料,对指数和负指数及其之间的计算进行了举例。我把这些内容引入到课堂中,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再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沪科版教材编排顺序如下“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大多数学生感到知识点编排太乱、重复、第一节安排太难。而其他五个版本的编排顺序大体是“第一节温度的测量、第二节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四节升华和凝华、第五节水循环和水资源”,学生认为这样 安排符合学生实际,易于接受。通过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4)因“地”而异
  不同教材的教学都要求有一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一些实验器材,但是不同学校的这些教学资源的情况是不同的,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合适的器材而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比如在在学习“电功、电功率”时,老师们也可以根据本校实验器材配备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在学习某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材的内容,根据当地的学生情况、地理环境,使学生能够分别找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同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使老师与同学交流起来言之有物。比如在学“机械能”时,若对城里学生举例“过山车、摩天轮、蹦极”,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大量体验与兴奋点,而大多数农村的学生对此缺乏直观的体验,用在教学中效果未必理想。但农村学生对“荡秋千、滑滑梯、打弹弓”则比较熟悉。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处理方法,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更有利于教师找到更加适合教学实际的方法。
  (5)一本为主,博采众长
  任何一本教材都有其编写的逻辑性、难易程度的层层递进性,另外,每种教材都有编写的严谨性,不同点处理方法的活泼性、灵活性,若把每个不同的版本混在一起使用,原有的严谨性、逻辑性将被打破,把教学内容搞的支离破碎,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我们可以精读学生正在使用的那本教材,参考一下其他版本的教材,在不打破原有体系基础上,吸收其他版本的优势。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材只是我们传授知识的一个媒介,我们老师要做的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应该通过精心的研究教材后,把知识以最好的方式教给学生。因此,我们要善于整合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资源,“采他山之玉,博众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关系,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或许,我们老师只有做到“胸中有教材,手中无教材”的层次才能真正明白: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它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偏差,诸如探究过程流于形式,环节生搬硬套,课堂秩序难于控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甚至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需要教師不断探究
时代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对学习积极情感对自主学习的作用,注意运用知识本身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对学生而言,积极情感比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将探究式教学和传统讲授式的教学优势互补进行融合,如何对学生单纯的看书、听讲获取信息和通过经历活动、情景获取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反应,达到既实现掌握知识技能,又发展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更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方法教育已经作为一个课程目标要求列入课程标准。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把科学方法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  科学方法教育由来已久,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而是如何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科学方
【课标解读】: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本节课的要求是: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  从知识体系看,《温度》是《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核心部分。因为物态变化现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都与“温度是否变化”有关,而且在学习物态变化现象时也都要研究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温度这一节知识是学习六种物态变化的基
[摘 要] 教学实践表明,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中开展跨专题、跨章节的“主题归纳”法,看似冲突,其实可行,而且有效。“主题归纳”法教学有利于本课程教学专题的系统性与教材内容的整体性相结合,有效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历史观分析能力。运用“主题归纳”法需要注重学情分析,做到“以学定教”,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对这一教学法的特点、运用原则等进行说明和阐述。  [关键词] 主题
[摘 要] 地理空间的区隔和地区文化差异带来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化特征。新中国时期的湖湘女性教育重视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努力缩小两性教育差距,女性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代表的女子高等教育规律探索者和践行者。湖南女子学院的办学体现了湖南省妇女联合会突破边界倡导两性教育平等和女校特色办学执着的情怀和冠绝的勇气,显示了湖湘女性教育者巨大的创造力,是湖湘一脉志士仁人长期
摘要: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也符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传统的课程设置国际化和出国学习等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均存在着各自的缺点,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经过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种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新模式—国际暑期学校,文章以新加坡暑期学校活动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具有培养效果好、学生覆盖面广、项目延续性高等优
[摘 要]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以“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财经类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突出专业特点,加强课程思想政治,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基于MOOC 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程设计、学业评价”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努力打造
1876年贝尓发明了电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由“固定”到“移动”,由只能相互讲话到“可视”,由单一功能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电话发生了若干次飞跃性变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昔日还是富贵象征的“大哥大”,现如今已是普通的通讯工具而已.仔细观察分析手机,会发现手机的设计、使用方面涉及到许多初中物理知识,现归纳如下.  1手机的工作原理  手机即是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物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不断调整,以促进其更加有效学习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不可重复的激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