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意义深远。结合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针对大学生的德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寻求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有效对策,增强德育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德育;德育知识;道德意志;合格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践证明,要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任何时期都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据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当前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展开探讨。
一、端正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是“恶”的。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与他的思想和个性有直接关系。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德育,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对自身、对社会的重要作用,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健康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气质和个人的性格。只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行和健康的个性,学生才会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有了一定的兴趣,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倾向性,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在实践中顺利开展。
二、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德育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关怀在德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对德育的冷漠、道德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学生较多的爱心、诚心、热心、关心,给学生多一些理解沟通,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效果,必能使学生走出心灵困惑,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爱”,体会到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师生关系。这种师生氛围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处在这个氛围中的群体行为、个人思维都有重大影响力。然而,师生关系也依托于和谐的群体环境存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身处这种关系中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关系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的环境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育人环境,能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对于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也会让学生精神颓废,道德沦丧,厌恶学习。所以,对于德育不能懈怠,要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真正从学生出发,真正为学生付出,有效开展德育。
三、精心整合德育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礼记·学记》开篇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师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精心丰富德育知识的内容体系,增强德育的趣味性,陶冶学生情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主动性,这样,才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吸引力强的、形式多样的德育,如励志的青春演讲活动、网络道德问题辩论会、重大热点道德问题讨论会。也可以把文艺和娱乐活动融入其中,使道德修养、智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和各种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使命感和道德感,实现知行统一。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组织道德心理讲座,使学生主动接受道德文化知识的熏陶与感染,主动参与到德育中去,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德育效果。
四、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磨炼学生道德意志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忠、孝、礼、义、廉、耻的传统道德文化积淀,造就了无数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应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弘扬传统道德文化,把这个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大力吸收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积极营养成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礼记·大学》中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摆在第一位,只有学生自身修养提高了,才有机会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提高使命感,提高道德心理素质,以规范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意志就是指自觉地确定行为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生在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有坚定的道德意志,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坚持到底,持之以恒,肯定会提高道德修养,磨炼道德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是沒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大学生的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具体的德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吸收新经验,不断充实新观点,不断丰富新内容,切实从学生主体出发,突出道德教育的时代感和真实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大学生德育的时效性,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国富.蒙学之冠:《三字经》及其作者王应麟[M].宁波:宁波出版
社,2007.
[2]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陈才俊.唐诗三百首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4]安彦琴.新形势下德育形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台河职业学院人文系)
关键词:德育;德育知识;道德意志;合格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践证明,要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任何时期都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据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当前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针对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展开探讨。
一、端正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是“恶”的。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与他的思想和个性有直接关系。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德育,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对自身、对社会的重要作用,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健康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气质和个人的性格。只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行和健康的个性,学生才会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有了一定的兴趣,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倾向性,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在实践中顺利开展。
二、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德育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情感关怀在德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对德育的冷漠、道德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学生较多的爱心、诚心、热心、关心,给学生多一些理解沟通,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效果,必能使学生走出心灵困惑,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爱”,体会到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师生关系。这种师生氛围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处在这个氛围中的群体行为、个人思维都有重大影响力。然而,师生关系也依托于和谐的群体环境存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身处这种关系中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关系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说明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很大程度上是受所处的环境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育人环境,能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对于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也会让学生精神颓废,道德沦丧,厌恶学习。所以,对于德育不能懈怠,要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真正从学生出发,真正为学生付出,有效开展德育。
三、精心整合德育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礼记·学记》开篇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师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精心丰富德育知识的内容体系,增强德育的趣味性,陶冶学生情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主动性,这样,才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吸引力强的、形式多样的德育,如励志的青春演讲活动、网络道德问题辩论会、重大热点道德问题讨论会。也可以把文艺和娱乐活动融入其中,使道德修养、智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和各种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使命感和道德感,实现知行统一。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组织道德心理讲座,使学生主动接受道德文化知识的熏陶与感染,主动参与到德育中去,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德育效果。
四、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磨炼学生道德意志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忠、孝、礼、义、廉、耻的传统道德文化积淀,造就了无数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应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弘扬传统道德文化,把这个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大力吸收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积极营养成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礼记·大学》中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摆在第一位,只有学生自身修养提高了,才有机会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提高使命感,提高道德心理素质,以规范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意志就是指自觉地确定行为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生在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有坚定的道德意志,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坚持到底,持之以恒,肯定会提高道德修养,磨炼道德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是沒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大学生的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具体的德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吸收新经验,不断充实新观点,不断丰富新内容,切实从学生主体出发,突出道德教育的时代感和真实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大学生德育的时效性,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国富.蒙学之冠:《三字经》及其作者王应麟[M].宁波:宁波出版
社,2007.
[2]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陈才俊.唐诗三百首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4]安彦琴.新形势下德育形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台河职业学院人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