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链条锅炉层燃技术的应用及配风规律的研究,达到指导锅炉操作,提高锅炉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锅炉层燃技术动力学原理配风规律应用
0 引言
目前,链条锅炉之所以出现燃烧不完全,主要是大多锅炉用煤是原煤,小于3毫米的煤粒含量较大,(超过50%),超出了链条锅炉对原煤粒度的要求,原煤经闸板挤压后形成煤层较厚实,大颗粒之间的间隙被煤霄填满,造成通风困难,颗粒煤集中的地方易形成火口,使燃烧不均匀。一方面不能满足高负荷运行,另一方面由于通风不均匀,燃烧时间短,造成了大量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从而降低了锅炉热效率。
1 锅炉层燃技术的工作原理
锅炉层燃节能装置是在现有条件下,用机械筛分的方法,将不同块茎的燃煤在进入锅炉炉膛前形成先把大块煤铺在炉排上,再将小快铺在大块上的煤层,突出显示了块、粒、粉煤层次分布,使颗粒煤之间的空隙得以保留,减少了煤层的通风阻力,增加了单位面积的通风量,并且使煤层通风均匀,有效地避免了炉排上出现火口和燃烧不均匀的现象,显著提高了火床热强度和煤的燃尽度。分层布煤,在减少鼓风量的同时,提高了炉膛温度,降低了炉渣的含碳量,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2 链条锅炉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层燃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分层燃烧技术对煤质有一定的要求:粒度均匀,20-30毫米的煤粒不少于70%,细煤霄应少于20%,无40毫米以上的大块,煤的干湿程度要合适。而实际在锅炉运行中,燃煤往往达不到以上要求,影响了分层节能装置的使用效果,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
2.1 煤的粒度过大造成卡煤现象
分层给煤装置在遇到大块煤时,容易卡堵,严重时会造成刮板拨叉损坏。布煤不均,难于清理,影响锅炉正常运行,我们在上煤口处加一个铁筛,筛孔尺寸控制在40*40毫米,将大块煤留住,待破碎后再投入使用,避免卡煤。
2.2 煤粉的不完全燃烧问题
原煤中3毫米以下的煤粒较多,经过分层给煤装置形成下大上小的煤层,上层的末煤在燃烧过程中,一部分通过链条缝隙漏掉,另一部分形成飞灰,被烟气带走,特别是在鼓风较大时驳火,末煤的损失量就更大,燃烧状况就差了。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应尽量选用弱结焦煤作为燃料煤,使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结成小焦块,不易被烟气带走,也不易形成焦盖影响通风。其次,如煤种无法改变,可对锅炉炉拱进行改造,延长、压低前后拱,延长烟气在炉内存留时间,提高燃烧区的温度,从而使煤粉得到充分燃烧。最后,要控制好煤的湿度,过湿的煤在预热烘干时会消耗过多热量,延长着火时间,还容易使煤粉结盖,影响通风。过干的煤粉进入燃烧区后,很容易被烟气带走,燃烧不充分。一般,燃煤进入炉膛时以半饱和湿润状态最好,即用手捏住放开后不滴水、形成小团最佳。要求司炉操作人员不断积累经验,加强煤质管理工作。
2.3 及时解决湿煤造成给煤不均的问题
太湿的煤容易将分层给煤装置的拨叉辊筒粘成平滑的圆辊轮,无法有效投煤,如局部粘住,会造成布煤不均,不能保证充分燃烧,也就无法发挥分层给煤装置的节能作用。要根据不同煤种、煤质把握好加水量,及加水时机。另外,分层给煤装置上刮板尽可能多一些,使辊轮在运转中实现自清理。也可增加煤斗隔板,使拨叉辊轮和煤斗隔离,以利于人工清理。
2.4 锅炉移火过程鼓风速度的变化规律
2.4.1 在燃烧的初期,因火层移动使得燃烧层逐渐加厚,须相应增加鼓风流量使燃烧层同时燃烧,因此初期为加速鼓风阶段。
2.4.2 当燃烧层达到最大时,随燃烧时间的进行燃烧层均在燃烧,因此须维持一定的鼓风流量,即中期为恒速鼓风阶段。
2.4.3 燃烧后期,由于部分煤层逐渐燃尽,燃烧层逐渐缩小,甚至由气膜扩散转为灰层扩散控制(特别是灰分高且粒度大的煤),应相应降低鼓风流量,即后期为降速鼓风阶段。
2.4.4 合理的鼓风速度分布及失重曲线
由以上分析可获得链条锅炉鼓风速度分布如图所示。
我矿对一台10吨/小时链条锅炉进行系统技术工程改造,包括燃料加工、给料器、链条速度、排灰、供风及引风、节煤器、分段供风执行机构、控制柜、仪表盘等设计;锅炉改造后运行稳定,技术系统达到可以推广应用,锅炉满负荷运行热效率达到73~75%以上,排烟SO2小于500mg/m3,NOx小于500mg/m3,其它环境指标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2.5 其他问题
2.5.1 在移火过程中,与燃烧煤层相邻的未燃煤层温度尚不够高,燃烧动力学速度较慢,但对煤的转化率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在以上的分析中将其忽略,可能会造成较小的误差。
2.5.2 煤的转化率很高时即燃烧后期,灰层厚度加大(灰分高时影响大),灰层扩散的影响变大。为尽量降低残炭,须在较高温度下延长后期燃烧时间,但其与前期、中期燃烧时间和链条速度及链条长度有关,须综合考虑。
2.5.3 传质系数与空气流速、煤粒度、空隙率、燃烧温度等有一定的关系,且随燃烧的进行床层空隙率随之变大,比表面积亦有变化。因此,具体计算中应以测定的平均值来估计。
参考文献:
[1]王秋,姜先元著.《工业炉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
[2]金志刚著.《燃气应用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3]周国庆,孙涛著.《工业锅炉安全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孙巍,孙光远著.《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施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版.
关键词:锅炉层燃技术动力学原理配风规律应用
0 引言
目前,链条锅炉之所以出现燃烧不完全,主要是大多锅炉用煤是原煤,小于3毫米的煤粒含量较大,(超过50%),超出了链条锅炉对原煤粒度的要求,原煤经闸板挤压后形成煤层较厚实,大颗粒之间的间隙被煤霄填满,造成通风困难,颗粒煤集中的地方易形成火口,使燃烧不均匀。一方面不能满足高负荷运行,另一方面由于通风不均匀,燃烧时间短,造成了大量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从而降低了锅炉热效率。
1 锅炉层燃技术的工作原理
锅炉层燃节能装置是在现有条件下,用机械筛分的方法,将不同块茎的燃煤在进入锅炉炉膛前形成先把大块煤铺在炉排上,再将小快铺在大块上的煤层,突出显示了块、粒、粉煤层次分布,使颗粒煤之间的空隙得以保留,减少了煤层的通风阻力,增加了单位面积的通风量,并且使煤层通风均匀,有效地避免了炉排上出现火口和燃烧不均匀的现象,显著提高了火床热强度和煤的燃尽度。分层布煤,在减少鼓风量的同时,提高了炉膛温度,降低了炉渣的含碳量,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2 链条锅炉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层燃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分层燃烧技术对煤质有一定的要求:粒度均匀,20-30毫米的煤粒不少于70%,细煤霄应少于20%,无40毫米以上的大块,煤的干湿程度要合适。而实际在锅炉运行中,燃煤往往达不到以上要求,影响了分层节能装置的使用效果,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
2.1 煤的粒度过大造成卡煤现象
分层给煤装置在遇到大块煤时,容易卡堵,严重时会造成刮板拨叉损坏。布煤不均,难于清理,影响锅炉正常运行,我们在上煤口处加一个铁筛,筛孔尺寸控制在40*40毫米,将大块煤留住,待破碎后再投入使用,避免卡煤。
2.2 煤粉的不完全燃烧问题
原煤中3毫米以下的煤粒较多,经过分层给煤装置形成下大上小的煤层,上层的末煤在燃烧过程中,一部分通过链条缝隙漏掉,另一部分形成飞灰,被烟气带走,特别是在鼓风较大时驳火,末煤的损失量就更大,燃烧状况就差了。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应尽量选用弱结焦煤作为燃料煤,使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结成小焦块,不易被烟气带走,也不易形成焦盖影响通风。其次,如煤种无法改变,可对锅炉炉拱进行改造,延长、压低前后拱,延长烟气在炉内存留时间,提高燃烧区的温度,从而使煤粉得到充分燃烧。最后,要控制好煤的湿度,过湿的煤在预热烘干时会消耗过多热量,延长着火时间,还容易使煤粉结盖,影响通风。过干的煤粉进入燃烧区后,很容易被烟气带走,燃烧不充分。一般,燃煤进入炉膛时以半饱和湿润状态最好,即用手捏住放开后不滴水、形成小团最佳。要求司炉操作人员不断积累经验,加强煤质管理工作。
2.3 及时解决湿煤造成给煤不均的问题
太湿的煤容易将分层给煤装置的拨叉辊筒粘成平滑的圆辊轮,无法有效投煤,如局部粘住,会造成布煤不均,不能保证充分燃烧,也就无法发挥分层给煤装置的节能作用。要根据不同煤种、煤质把握好加水量,及加水时机。另外,分层给煤装置上刮板尽可能多一些,使辊轮在运转中实现自清理。也可增加煤斗隔板,使拨叉辊轮和煤斗隔离,以利于人工清理。
2.4 锅炉移火过程鼓风速度的变化规律
2.4.1 在燃烧的初期,因火层移动使得燃烧层逐渐加厚,须相应增加鼓风流量使燃烧层同时燃烧,因此初期为加速鼓风阶段。
2.4.2 当燃烧层达到最大时,随燃烧时间的进行燃烧层均在燃烧,因此须维持一定的鼓风流量,即中期为恒速鼓风阶段。
2.4.3 燃烧后期,由于部分煤层逐渐燃尽,燃烧层逐渐缩小,甚至由气膜扩散转为灰层扩散控制(特别是灰分高且粒度大的煤),应相应降低鼓风流量,即后期为降速鼓风阶段。
2.4.4 合理的鼓风速度分布及失重曲线
由以上分析可获得链条锅炉鼓风速度分布如图所示。
我矿对一台10吨/小时链条锅炉进行系统技术工程改造,包括燃料加工、给料器、链条速度、排灰、供风及引风、节煤器、分段供风执行机构、控制柜、仪表盘等设计;锅炉改造后运行稳定,技术系统达到可以推广应用,锅炉满负荷运行热效率达到73~75%以上,排烟SO2小于500mg/m3,NOx小于500mg/m3,其它环境指标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2.5 其他问题
2.5.1 在移火过程中,与燃烧煤层相邻的未燃煤层温度尚不够高,燃烧动力学速度较慢,但对煤的转化率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在以上的分析中将其忽略,可能会造成较小的误差。
2.5.2 煤的转化率很高时即燃烧后期,灰层厚度加大(灰分高时影响大),灰层扩散的影响变大。为尽量降低残炭,须在较高温度下延长后期燃烧时间,但其与前期、中期燃烧时间和链条速度及链条长度有关,须综合考虑。
2.5.3 传质系数与空气流速、煤粒度、空隙率、燃烧温度等有一定的关系,且随燃烧的进行床层空隙率随之变大,比表面积亦有变化。因此,具体计算中应以测定的平均值来估计。
参考文献:
[1]王秋,姜先元著.《工业炉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版.
[2]金志刚著.《燃气应用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3]周国庆,孙涛著.《工业锅炉安全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孙巍,孙光远著.《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施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