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已经开始步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也因此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也因此成为了网络设计人员与客户重视的焦点。本文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概念以及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要结构,并对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关于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一系列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可靠性优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6+.2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379―01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向用户提高服务和信息资源。但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是比较缓慢的,而在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社会环境当中,计算机网络建设应当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怎么实现网络应用当中通信和共享作用功能,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网络的可靠性。所以,只有解决好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才能够是用户可以更方便、更可靠的拥有各种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概念和设计原则
2.1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规定下,网络系统保持连通域满足通信的能力[1]。这时一种反应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保证计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同时也是网络规划和运行的最主要参数之一。
2.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当中,科研工作者总结了许多关于设计网络可靠性的经验和原则,这对后期建设网络可靠性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语规范作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国际标准,采取开放式的网络系统结构,进而可以有效连接异构系统和异构设备,提升网络系统的拓展性和升级能力。
(2)先进性、实用性以及通用性相结合,采用成熟而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网络拓扑结构。
(3)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管理性。选择现阶段最为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以及支持CMIP和SNMP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4)保证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互联能力,并可以支持各种通信协议[2]。
(5)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对硬件设施以及网络布线进行合理的配置。
3.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一般而言,我国现阶段采取的计算机网络模型都是通过概率图G(V,E)来进行表示,这当中结点集合V主要是表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用户终端以及主机或者是相关服务器等等[3]。目前我们主要对这类问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假设;
(1)计算机网络是相互连通的,其可以通过图G(V,E)来对其进行刻画,且在图G当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是不会超过一条直接相连的链路。
(2)计算机网络结点的本身是不会发生故障的。
(3)计算机网络的链路和结点只存在两种工作状态,即存在故障和正常运行,而且这两者的发生是独立运行的。
(4)计算机网络的链路介质的可靠性与其长度无关。
(6)计算机网络的链路和结点的有效运行的概率是已知的,且这两方面的正常状态在概率统计当中是独立的。
(5)计算机网络的模型除了概率图来刻画,也可以通过多状态的模型来刻画。概率图主要是对各边以及各个结点的正常运行状态进行一定的概率值计算后所获得的的图形。而图形的可靠性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分析问题,换言之就是计算一个给定图形的可靠程度。第二,设计问题,换言之即为在给定元素之后先求失效度,再求可靠性。
4.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技术分析
4.1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设计方法
进行容错性设计的指导原则,一般是“并行主干,双网络中心”。总的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通过并行计算机网络与冗余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心的方式,保证所有的终端与服务器都能够同时与网络中心连接。
(2)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网络设计。通过该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灵活组网方式,同时还能够在不切断电源的状况下及时有效地更换出故障模块。
(3)通过采取多处理器与特别设计的具备容错能力的操作系统来进行管理软件的容错设计,提供以检查点为基础的恢复功能。
(4)实现数据链路和路由器在广域范围内的有效互联。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的边界网络至网络系统中心应该采取多路由和多数据的连接方式,以便保障某一数据的连接故障不会对局部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
(5)互联网网络服务器应当实施新技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双机镜像与容错储存等相关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服务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双网络冗余设计方法
双网络冗余设计主要是在单一的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另外再加一种备用网络,以便形成双网络的结构,进而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冗余来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容错[4]。在这个结构当中,网络系统各个结点之间主要的通过双网络来进行连接。例如,当某一个结点需要传送消息到其他的结点上去,双网络的实现可以对数据进行同时传送,还能够通过主备的方式来进行网络系统的备份。因此,这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3计算机网络的层级设计和结构设计方法
众所周知,一个成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除了应当具有先进的网络设备之外,还必须要具备先进的网络体系和网络层次。只有设计出了合理有效地体系结构和网络层次,才可以将先进的网络设备的高可靠性和高性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反之,不仅会影响到设备的先进性,还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降低。随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吞吐量都成倍的增长,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与交换也移至到了用户级,并由此而形成了一个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分层设计模型,该方法则被称之为“网络模块的多层设计”。由于我们一般采用的都是模块化的网络设计,因此网络系统的容量可以随网络结点的不断增加而进一步增大。
4.4采用多层网络结构设计体系
采用多层网络结构设计体系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第三层业务功能,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网络故障进行有效地隔离,使计算机网络的移植变得更为简单。该种设计体系保留了基于路由器与集线器的寻址方案,对过去的网络系统具有十分强大的兼容性[5]。其主要包含三个结构层次;第一,接入层。主要是终端用户被许可介入计算机网络的起点。该层面可以对用户流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在局域网络当中,接入层可以主要具备为终端用户提供计算机接入端口以及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交换宽带两方面的功能。第二,分布层。分布层主要是接入层和核心层的分界点。它可以帮助区分和定义核心层,同时还能够对潜在的费力的数据包操作进行预处理。第三,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功能是尽最大可能的提高交换数据的速度。在这个分层机构当中其不应当被牵扯到费力数据的包操作,在进行计算机的功能划分的时候,也必须要避免在该层面当中采取像访问控制列表。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这个层面而言,核心层主要是提供交换区模块之间的连接以及尽可能的交换数据服务。
5.结语
总的来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可靠性,使其可以抵御各种网络入侵者,进而能够保证用户可以更加方便拥有个性化服务。因此,我们要加快探究网络可靠性技术探究的步伐,使网络可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唐潍.浅谈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途径[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
[2] 黄婕.邹议如何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5).
[3] 程东泥.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提升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6).
[4] 秦少臻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策略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
[5] 陆军,朱文锋.试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技术[J]-工程技术工程技术2011(19).
[关键词]计算机可靠性优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6+.2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379―01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向用户提高服务和信息资源。但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是比较缓慢的,而在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社会环境当中,计算机网络建设应当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怎么实现网络应用当中通信和共享作用功能,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网络的可靠性。所以,只有解决好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才能够是用户可以更方便、更可靠的拥有各种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概念和设计原则
2.1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规定下,网络系统保持连通域满足通信的能力[1]。这时一种反应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保证计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同时也是网络规划和运行的最主要参数之一。
2.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当中,科研工作者总结了许多关于设计网络可靠性的经验和原则,这对后期建设网络可靠性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语规范作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国际标准,采取开放式的网络系统结构,进而可以有效连接异构系统和异构设备,提升网络系统的拓展性和升级能力。
(2)先进性、实用性以及通用性相结合,采用成熟而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网络拓扑结构。
(3)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管理性。选择现阶段最为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以及支持CMIP和SNMP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4)保证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互联能力,并可以支持各种通信协议[2]。
(5)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对硬件设施以及网络布线进行合理的配置。
3.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一般而言,我国现阶段采取的计算机网络模型都是通过概率图G(V,E)来进行表示,这当中结点集合V主要是表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用户终端以及主机或者是相关服务器等等[3]。目前我们主要对这类问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假设;
(1)计算机网络是相互连通的,其可以通过图G(V,E)来对其进行刻画,且在图G当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是不会超过一条直接相连的链路。
(2)计算机网络结点的本身是不会发生故障的。
(3)计算机网络的链路和结点只存在两种工作状态,即存在故障和正常运行,而且这两者的发生是独立运行的。
(4)计算机网络的链路介质的可靠性与其长度无关。
(6)计算机网络的链路和结点的有效运行的概率是已知的,且这两方面的正常状态在概率统计当中是独立的。
(5)计算机网络的模型除了概率图来刻画,也可以通过多状态的模型来刻画。概率图主要是对各边以及各个结点的正常运行状态进行一定的概率值计算后所获得的的图形。而图形的可靠性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分析问题,换言之就是计算一个给定图形的可靠程度。第二,设计问题,换言之即为在给定元素之后先求失效度,再求可靠性。
4.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技术分析
4.1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设计方法
进行容错性设计的指导原则,一般是“并行主干,双网络中心”。总的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通过并行计算机网络与冗余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心的方式,保证所有的终端与服务器都能够同时与网络中心连接。
(2)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网络设计。通过该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灵活组网方式,同时还能够在不切断电源的状况下及时有效地更换出故障模块。
(3)通过采取多处理器与特别设计的具备容错能力的操作系统来进行管理软件的容错设计,提供以检查点为基础的恢复功能。
(4)实现数据链路和路由器在广域范围内的有效互联。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的边界网络至网络系统中心应该采取多路由和多数据的连接方式,以便保障某一数据的连接故障不会对局部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
(5)互联网网络服务器应当实施新技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双机镜像与容错储存等相关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服务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双网络冗余设计方法
双网络冗余设计主要是在单一的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另外再加一种备用网络,以便形成双网络的结构,进而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冗余来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容错[4]。在这个结构当中,网络系统各个结点之间主要的通过双网络来进行连接。例如,当某一个结点需要传送消息到其他的结点上去,双网络的实现可以对数据进行同时传送,还能够通过主备的方式来进行网络系统的备份。因此,这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3计算机网络的层级设计和结构设计方法
众所周知,一个成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除了应当具有先进的网络设备之外,还必须要具备先进的网络体系和网络层次。只有设计出了合理有效地体系结构和网络层次,才可以将先进的网络设备的高可靠性和高性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反之,不仅会影响到设备的先进性,还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降低。随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吞吐量都成倍的增长,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与交换也移至到了用户级,并由此而形成了一个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分层设计模型,该方法则被称之为“网络模块的多层设计”。由于我们一般采用的都是模块化的网络设计,因此网络系统的容量可以随网络结点的不断增加而进一步增大。
4.4采用多层网络结构设计体系
采用多层网络结构设计体系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第三层业务功能,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网络故障进行有效地隔离,使计算机网络的移植变得更为简单。该种设计体系保留了基于路由器与集线器的寻址方案,对过去的网络系统具有十分强大的兼容性[5]。其主要包含三个结构层次;第一,接入层。主要是终端用户被许可介入计算机网络的起点。该层面可以对用户流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在局域网络当中,接入层可以主要具备为终端用户提供计算机接入端口以及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交换宽带两方面的功能。第二,分布层。分布层主要是接入层和核心层的分界点。它可以帮助区分和定义核心层,同时还能够对潜在的费力的数据包操作进行预处理。第三,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功能是尽最大可能的提高交换数据的速度。在这个分层机构当中其不应当被牵扯到费力数据的包操作,在进行计算机的功能划分的时候,也必须要避免在该层面当中采取像访问控制列表。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这个层面而言,核心层主要是提供交换区模块之间的连接以及尽可能的交换数据服务。
5.结语
总的来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可靠性,使其可以抵御各种网络入侵者,进而能够保证用户可以更加方便拥有个性化服务。因此,我们要加快探究网络可靠性技术探究的步伐,使网络可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唐潍.浅谈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途径[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
[2] 黄婕.邹议如何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5).
[3] 程东泥.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提升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6).
[4] 秦少臻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策略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
[5] 陆军,朱文锋.试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技术[J]-工程技术工程技术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