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将何去何从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法国大革命已过去二百多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本文从分析《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主要内容,托克维尔的生平和思想着手,探讨其中的理论价值,最终着眼于《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中国改革实践的启示。本文认为法国大革命虽然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但对于当前中国的改革仍具有强烈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托克维尔 法国 大革命 启示
  作者简介:董玉倩,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05
  发生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其影响力巨大,不仅是在法国、欧洲,乃至影响到世界。法国大革命在我们心目中向来是进步的象征,人们常会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大革命与旧制度是截然对立的。然而,在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法国大革命。
  一、托克维尔的生平及其思想
  托克维尔(1805-1859)出生在诺曼底的一个古老贵族家庭,是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在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建立后,他通过自己的从政机会,掌握大革命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之上,长期对法国的专制与革命进行思考,写下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
  在这本书中,托克维尔表现出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厌恶。他认为,这种社会理应爆发革命,才能拯救民族的堕落。托克维尔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同于马克思,他从自由角度出发。正是由于这一点,他的思想在今天的西方重新为人们接受,得到人们的重视。 当然,托克维尔的思想由于其出身于贵族,他在论述贵族的历史作用时,未能摆脱贵族传统观念的束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结构和亮点
  《旧制度与大革命》共分三编。第一编是全书的导言,论述大革命的意义;第二编论述大革命的深远历史原因;第三编论述大革命爆发的近因。
  托克维尔在前言中写道:“本书是一部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研究。”
  我认为,书中让人眼前一新的内容有:
  1.托克维尔在过去的法国看到许多他所处时期的法国突出的特点。法国大革命通过激进的方式摧毁了封建制度,但实际上,其旧制度的核心——中央集权制并没有因此消失,却在新社会加以巩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 从这里可以看出,旧制度造就了当时法国的民情,这不仅对大革命,也对法国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
  2.在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其制度并没有延续下去,而是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后来成为这场革命主要发源地的法国那些部分,恰恰正是进步最明显的地方。” 由此可见,当开始往好的方向改革的时候,人们会想要更多,希望更好,更有变革的想法。
  3.托克维尔对与法国大革命在最后做了个总结:只有法兰西民族“才能造就一场如此突然,……也不足以解释法国以外类似的革命。” 托克维尔将大革命的直接原因归之于精神原因,特别是法兰西民族的特性,这样的带着唯心主义的观点,可能也有科学的成分,给我们带来新思路:不同的民族在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三、《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主要理论价值
  (一)大革命与旧制度的辩证视角
  大革命实质上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它摧毁了封建制,代之以人人平等为基础的政治社会秩序。但是旧制度没有如预期那般被彻底摧毁,而是在旧制度的残留物上,建立了更为专制、更为强大的中央政权。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革命将会迎来一个更好的社会相反,对那些期望通过激进方式推翻专制制度的人来说,有警惕作用。
  (二)自由与民主(平等)
  托克维尔认为,自由权利的平等就是现代政治的本质,民主作为唯一可能的统治合法性来源。通读《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可以看出托克维尔基本上是把“民主”这个词看成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走向平等的趋势的同义词。
  托克维尔认为自由比民主更为重要。“没有自由的民主的社会可能变得富裕、文雅、华丽,甚至辉煌,但是在此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将永远不断地下降。” 看似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民主和自由,但事实上,两者之间却有着联系。暴政是民主政治最大的危险,而抵制暴政的唯一出路就是自由。理想状态来说,民主和自由应该是并驾齐驱,然而现实中难以实现。
  托克维尔承认平等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但平等不仅可以通向自由,也可能会走向专制。这就是他的“多数的暴政”概念(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以多数的名义滥用权力)的起点。在我看来,不管任何人,都无力行使无限权威。我只承认上帝可以拥有无限权威而不致造成危险,因为上帝的智慧和公正始终是与它的权力相等的。 当然他不是针对民主的多数决定原则,这其实是避免了专制独裁,他针对的是民主由于人多,手中权力叠加,形成“无限权威”。
  四、《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中国改革实践的启示
  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能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我们,将那一时代的事物较全面、综合性地展现给我们看,而是更要能够对我们现状有所帮助。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于《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回到200多年前法国深入了解的同时,关注眼下中国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行思考。我们应当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应当思考其对于我国的可借鉴意义。
  我认为中国若想要顺利变革,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1.若想要使变革顺利进行,中国政府在立足于眼下的国情的基础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政府要着眼于大局,处理好国内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缓解矛盾和冲突。因此,中国政府在进行改革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关于各阶层的民意调查,尽可能准确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使其改革的阻力最小化,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2.若想要使变革顺利进行,政府必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改革的局部化。从《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可以看到,法国大革命通过激烈的手段,想要彻底清除那些不好的东西,也企图变革一些不好的领域,以期望达到繁荣稳定的安乐局面。这也就导致了法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像是脱节了一样,很不协调,使法国大革命的实际效果甚微。以此为鉴,中国政府在变革过程中,要统筹全局,而不是仅改革小部分,避免剩下的那部分就会成为人民的眼中刺,成为大家共同抨击的对象。
  五、结语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要从法国大革命中吸取教训,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避免法国大革命中的问题,使我们的改革开放能够向前推进。在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下,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激进的改革甚至革命,那么我们国家就有走向动荡混乱的危险。因此,当前中国面临的现代化难题不能用激进的手段去解决,当然也不要因此停滞不前,而是大胆而审慎地进一步改革。
  注释:
  冯棠、张丽.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商务印书馆.2013.21.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5.29,214,247,36.
  [法]托克维尔.托克维尔文集第2卷论美国的民主(下).商务印书馆.2013.472-473.
  [法]托克维尔.托克维尔文集第1卷论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2013.316-318.
  参考文献:
  [1]张明忠、涂龙萍.托克维尔论法国大革命.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5).
  [2]任玥.托克维尔笔下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6).
  [3]王刚.制度与革命的博弈——《旧制度与大革命》引发的思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4).
  [4]马凌.“多数的暴政”与“舆论的宗教”——托克维尔的公众舆论观念.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曹伟.法国大革命与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有感.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6).
  [6]雷荣.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兼论法国大革命对中国改革的启示.人民论坛.2014(13).
  [7]陈建兰.托克维尔论法国大革命.唐都学刊.2006,22(2).
  [8]吴心越.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状况分析——从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谈起.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1).
  [9]姚选民.国家政治竞争与法国大革命——兼论《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中国的启示.社会科学论坛.2015(9).
  [10]张铭.结构、方法、意义与局限——《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宏观审视.理论视野.2013(4).
  [11]崇明.民主与社会改革:托克维尔论社会问题.社会学研究.2008(2).
  [12]陶磊.浅谈法国大革命——读托克维尔《旧制度和大革命》.法制与社会.2009(4).
  [13]韩瑞波.权威与自由之衡——由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引发的国家理性探赜.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29(2).
  [14]倪玉珍.托克维尔理解民主的独特视角:作为一种“社会状况”的民主.社会学研究.2008(3).
  [15]董小燕.自由与平等两种激情的遭遇——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2).
其他文献
摘 要 标的与客体是在法学类教材与著作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概念,但其使用却很混乱,二者到底有无各自特定的指向和使用范围,该如何区别和正确使用这两个概念,学界对此莫衷一是。因此,分析其差别、厘清其使用范畴,对规范其使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画图法、对比法来分析标的与客体在不同法律术语中的含义,旨在分清不同的法律学科中同一词的不同用法,以避免同一语词的滥用。  关键词 标的 客体 法律关系  作者简介
摘 要 随着近期震惊全国的“呼格案”进入尾声,不禁让人深刻反思我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依法治国的《决议》中提出“要做到司法公正,要让人民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文章通过对“呼格案”的反思,进而探讨什么是司法正义,如何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司法正义,以此来避免再次出现“呼格案”一样的案件,迟来的正义。  关键词 呼格案 司法正义 司法独立  作者简介:陈红,四川省社会科
摘 要 考试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考生的成绩能准确反映出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对考试的管理意义重大,同时,加强对考试的管理也有助于促进学校考风与学风的建设。本文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分析系统改革对英语AB级考试的管理,在改进考风、提高学风方面的具体成效,为今后高校改革考试管理,促进考风学风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 
摘 要 在一般情况下, 知识产权人即使拒绝交易, 但是这样的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并不产生冲突, 那么是会受到法律的尊重及保护。然而,在当前新的经济背景下, 某些领域内的知识产权人,特别是那些存在互连、互通关系的行业,一旦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人的拒绝交易, 就极有可能产生妨碍、限制甚至消除竞争的影响, 最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人的拒绝交易就应当是违法的, 并应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关
摘 要 自1997 年刑法颁布至今,我国已对现行刑法典进行了九次修正,其中,2015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切合反腐形势以及现阶段社会稳定和谐的现实需求。本文试图通过对本次刑法修改进行分析,希望我国刑法在今后的改革中,能在保持刑法稳定的基础上,恪守刑法修正的理性。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 宽严相济 犯罪圈 刑罚设置  作者简介:黄慧慧,广西政法管
摘 要 商法的分权理论和集权理论,给商法和民法的原有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对社会的责任。集中财产权是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理论基础,分权理论是企业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保障。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其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义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集中财产权 分权  作者简介:何益萍,浙江师范大学2010届民商法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
摘 要 本文指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和客观公正义务,决定了其在“排非”程序中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防止法官被非法证据污染而产生偏见的风险,有利于保障庭审程序集中、高效进行。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审查起诉阶段的“排非”程序运行中,存在非法证据排除比例不高、辩护律师参与率较低、证据收集合法性证明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强化检察官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专题教育培训,纠正其认识误
摘 要 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司法公正、促进社会正义的有力举措。因此进一步研究如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及加强司法的群众路线,符合当前我国司法工作的整体部署。本文论述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路线的内在关系,阐明了司法体制改革与群众路线的契合及共生关系。  关键词 群众路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平正义  作者简介:项旭锋,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助理审判员。  
摘 要 伴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开展,“法治”已成为时下法律理念的核心,然而对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乡土社会传统,长期以家族为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国家来说,推行个人本位的法律理念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阻力重重,主要原因之一是自发产生于中国社会的“礼”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法治建设中研究礼与法的关系及其各自发挥的作用,并探索现代法律如何在从家族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的潮流中取舍,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礼与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 立足于教改实践,通过对不同教学班级的不同教学设计,分析学习环境的运作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所起的作用,提出教学中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预设的不同,会导致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评价结论。对于学习效果的发生而言,老师的导引作用最为关键,既要创设学习环境、设计出匹配概念知识点的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更要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动态把握住学习方向,使学生能自己走向“正确”答案。以法学应用能力培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