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小说的研究现状与学术空间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小说研究,曾经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十分寂寞的园地,近数十年来,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学术的繁荣,研究界对其关注渐趋增多,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学术成果,然而也存在不少需要调整的问题。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略陈愚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文心雕龙·附会篇》有“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二语,“胶之粘木”易解,而“豆之合黄”却令人费解。黄侃曰“豆疑当作白”,范文澜注“未详其说”(《文心雕龙译注》第654页),陆侃如注曰:“按本篇多以人体为喻,这一段中所用‘偏枯’、‘腠理’等,都是古代医学用语,‘豆之合黄’亦同。《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赵嘏的生卒年,迄今有三说。一、《闻一多全集》第四册《唐诗大系》定赵嘏的生年为宪宗元和十年(815),卒年未考。若据《唐才子传》卷七《赵嘏传》谓其卒时“方四十余”,则卒年当在大中末,约四十三四岁。二、《唐诗人行年考·赵嘏行年考》谓其约生于元和元年(806),约卒于宣宗大中六年(852),约四十七岁。三、《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大中八年条考其约生于元和元年,约卒于大中八年(854),约四十九岁。
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和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承办的“中国首届吴越钱氏家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26-29日在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出版机构、学术刊物、传媒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我国文化学术的发展是空前的,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的成绩怎么评估都不会嫌高。我这里野心不大,只谈谈三十年来的古代文学研究,想为她立块碑石,刻上些文字。因为她即将进入历史,因为她为我们这个学科留下了许多必须面对的历史经验与文化课题。
1972年我从中国剧协调到中华书局,仍从事编辑工作。当其时,外界还在“批林批孔”,这里却聚集了从全国各地“牛棚”中抢救出来的史学界的耆宿,心无旁骛地校点起“二十四史”。随后文学方面的编辑工作也逐步恢复,阅读稿件、联系作者,我也开始熟悉起新的工作。在这书香四溢的世外净土,“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使我既得到学习锻炼,也得以先后结识如朱东润、王季思、顾学颉等学者名家,孙楷第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汪道昆于襄阳知府任上撰有《大雅堂杂剧》四目,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两种,其一有序,该序首题“襄王孙日”,末署“东圃主人书”。对于这篇序文的作者,以及文中出现的“襄王孙”,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辨析,结合序文的内在逻辑,考证“东圃主人”是镇国将军朱祜柯,“襄王孙”则是襄庄王朱厚颊。
国学大师汪辟疆在诗学研究上成就卓越,其宋诗研究,首重苏轼.曾手批清人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六卷,迄今不为学界所知。本文首次揭出,并拟探讨以下内容: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的编纂刊刻情况及其价值;汪辟疆苏诗研究及手批苏诗探源;汪辟疆手批苏诗义例;汪辟疆手批苏诗对清代苏诗评点的选择与裁定;汪辟疆手批苏诗的主要创获。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