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自实施以来,已打破了原有的特殊教育以特殊学校为主的隔离形态,促进了特殊儿童的社会参与和融入.但在实践中,随班就读这一教育安置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从社会排斥理论视角审视我国随班就读所存在的问题,从社会构建的客观排斥和个体生成的主观排斥两种路径来分析问题产生的机理,并从装备育人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希冀能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裨益.
【机 构】
: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100080;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自实施以来,已打破了原有的特殊教育以特殊学校为主的隔离形态,促进了特殊儿童的社会参与和融入.但在实践中,随班就读这一教育安置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从社会排斥理论视角审视我国随班就读所存在的问题,从社会构建的客观排斥和个体生成的主观排斥两种路径来分析问题产生的机理,并从装备育人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希冀能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尼·伊·普鲁茨科夫主编的四卷本《俄国文学史》的建构,始终注目于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力求阐明各种文学流派的艺术独特性,高度重视各派诗人和作家的语言特色,不仅显示出致力于探索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进程的意向与思路,也标志出文学史观念、方法论原则和书写方式的重要更新.
安德烈·别雷在早期创作中就以其创作的非凡且广阔的自我表现而独树一帜.他是特殊散文体裁(《交响曲》)的创造者,同时他的《碧空之金》《灰烬》《骨灰盒》是诗歌创新中的重要作品.作为象征主义的主要思想家之一,别雷在《象征主义》和《绿草地》中对象征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证.别雷的创作遗产异彩纷呈,丰富多样,而且具有罕见的内在完整性.
时光荏苒,联想专班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实训课程已经进行一个月了,同学们从刚开始的懒散懈怠到现在的积极努力,每一个人都在蜕变.为了检验学习成果,联想班的传统挑战项目——高台演讲活动拉开了序幕.
最近在购物网搜索新的手机壳,众所周知,现在的手机壳亮点已经不在于设计或者主色调,而是背壳上那些戳人心窝子的话,比如“讨厌出门”“发财”“猫狗双全”之类的.我挑来挑去,意外发现有一款手机壳的销售量居然是最高的,背后写着“早日退休”.rn这可真是现代社畜的终极梦想了.rn那么,如果真的退休了,你会怎么过退休生活呢?
典籍中文化关键词的翻译和跨文化阐释关系着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本文以文化关键词为研究对象,以典籍俄译本为语料,参考雷蒙·威廉斯提出的“关键词研究”的理论方法,将历史语义学运用于典籍文化关键词的翻译研究中,考察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理解和跨文化差异,对比不同译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归纳总结文化关键词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外传播及其影响力分析提供借鉴.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既是20世纪初期俄罗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颇有成就的戏剧家.他著有《走向星空》《萨瓦》《人的一生》《饥饿之王》《阿纳泰马》等剧作.在这些作品中,剧作家从表现以革命和科学方式改造现实的尝试,到探索人类本质中存在的叛逆性问题,不断进行戏剧艺术方法的革新,传达出关于人尽管可能悲剧性消亡,也不应该放弃生存斗争的思想.安德列耶夫戏剧创作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也给读者和批评家们留下了开阔的阐释空间.
翻译适应作为翻译共相已成为翻译通论的一个新议题.对翻译适应进行描写性研究是构建翻译适应理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汉语小说《青铜葵花》及其俄语译本为个案,研究了汉语重复现象在词汇、句子、句组、篇章等多个语言层面上的表现,分类描写了俄罗斯译者对汉语原作中重复现象所进行的翻译适应操作.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情感的认知构成了探索人类认知的一部分.情感丰富而抽象,人的认知和情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准确理解并生动表达抽象的情感,人们常常将其具体化、概念化,即隐喻化.隐喻是人类用其熟知的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和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是对复杂而抽象的情感进行概念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俄语中情感体现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隐喻模式建构在描写情感的谓词初始义和隐喻义共同性原则基础上的运动隐喻模式和影响隐喻模式,该模式也最能体现对与人相互作用的情感
同语反复是言语交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结构,其句法和语义均具有特殊性.文章从物性结构理论出发,探讨俄语同语反复在篇章语义建构中被赋予的衔接与连贯功能.研究发现,俄语同语反复以照应和重复手段实现衔接,以焦点突显和话题延续的方式完成连贯.其间,物性角色一定程度上对同语的语义建构产生重要影响:同语主语名词物性角色所体现的本体性百科知识要求其与上下文具有语义关联性,随着语境的动态变化,看似一成不变的物性角色受到调整,相关语义信息被激活,同语由此确保篇章成为统一的语义整体.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亟需熟知俄语国家和本国文化的高素质俄语人才,而跨文化俄语人才的培养需从中学基础教育阶段抓起.本文以文化适应为视角,从中学俄语学习者的社会和心理角度出发,尝试建立“俄语+文化”课堂模型,为俄语学习者提供文化适应策略.该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其对中俄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为未来俄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夯实基础,促进中俄文化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