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就请看见我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胎来临之际,如果大孩正处于三至五年级,正是情绪张扬、个性凸显之时,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大孩的心理预案与合理引导,大孩就容易做出一系列错误的行动。这时班主任不仅应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更应对家长的观念意识给予正确的导向,以入户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谈,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同家长一同深入剖析解读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错误信念,并协同家长一同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行动计划。最终,班主任借助班级的影响和家长的帮助,引导大孩消除因为二孩到来产生的消极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关键词:二胎;问题行为;亲子沟通;家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6-0058-03
  一、情景描述
  清晨7点30分,我照例早早来到教室,等待学生们晨读。五分钟后,五位住宿生来了,开启了每日的晨诵时光,之后其他学生也都陆续进了教室,坐在座位上,加入了朗读队列,只有小星的座位还空着。7点45分,小星冲进了教室,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儿。“砰——”随着一声重响,教室的读书声戛然而止。循声望去,是小星把肩上的书包重重地砸在了桌面上,他满脸愠色,叉着双腿,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走过去,用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继续领着大家诵读当天的古文。
  初识小星是在二年级刚接替这个班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收了他摆弄的乐高,引发了他的暴怒。经过四年时间的彼此沟通,我们已经悦纳了对方且相互信赖,小星也一改以往的冲动易怒,性格变得温和平静,可是近段时间他的行为显得有些异常,开始重现二年级时的模样。
  “黄老师,上节体育课,小星在投球时故意抱球撞我,他还说我是自找的。”
  “黄老师,你班是不是有个叫小星的?他在校车上挤占一年级小朋友的座位,还辱骂护导老师呢!”
  前几次我找他,在我还没开口时,他就主动陈述了事实,一副“坦白从宽,低头认罪”的模样。今天细细想来,事情远非我所看到的样子,一定另有缘由,显然他在有意回避事实。我试图通过不经意的聊天来揭开真相。
  那天放学,我悄悄走到正在收拾书包的小星身边,问他:“黄老师想请你帮个忙,我想去拜访一位朋友,恰好和你住一个小区,今天你可以不乘校车,坐我的车,帮我领个路,好吗?”他满口应允。
  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和后排的小星看似无心地闲扯。聊得正欢,我问小星:“最近是不是感觉不太好,有没有觉得自己受到了什么伤害?”后视镜里的小星愣了会儿,眼泪开始流了下来。他告诉我,上个月弟弟出生,爸爸告诉他,虽然有了弟弟,不过家里的财产还是会分给他一半,另外一半给弟弟。而且,从上周开始,爸爸就不再接送他上学放学了,因为得拿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弟弟,所以他得自己乘校车。
  “说不定有一天我会把他掐死……”小星狠狠地从齿缝里挤出这句话,同时委屈地抽噎着。
  到了小区,我停好车,下车替他拉开车门,张开双臂抱了抱这个已经高出我许多的大男孩,然后真诚地向他致谢。他轻轻回抱了我。
  二、案例分析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信念。精神病学家德雷克斯在研究儿童行为中,发现了孩子们作为不良行为依据的四种“错误目的”,分别是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那么小星近期的一系列不良行为究竟源于一种什么样的错误目的呢?他的种种错误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密码信息呢?
  “家里的财产会分你一半,另外一半留给弟弟。”
  “以后你自己乘校车上学吧,爸爸妈妈得照顾弟弟。”
  这是爸爸的原话。在不断失去而自己又无力改变现实的刺激下,对于比自己小十岁的弟弟的到来,大孩生发并累积下许多负面的情绪:不被看见的失落感,不被重视的恐惧感和失去爱和财产的不安全感。他觉得自己在家受到了伤害,到了学校,他以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同时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所以才会有 “摔书包”“欺凌同学”“辱骂老师”“扬言掐死弟弟”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三、辅导记录
  二胎来临之际,如果大孩正值三至五年级,这时候正好是情绪张扬、个性凸显之时,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大孩的心理预案与合理引导,在错误信念的影响下,大孩就会做出一系列错误的行动。当问题出现时,班级的影响和家长的帮助,有助于大孩消除因为二孩到来引发的消极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二孩的到来。
  (一)纳入班会议程,关心国策时事
  小星事件的发生让我意识到,二胎政策其实不只是国情所需,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政策。周五,我们在班会议程中开展辩论:爸爸妈妈要不要生二胎。活动前,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收集数据,阅读政策,采访父母和邻居,做了大量的准备。小星报名参加了反方二辩。辩论没有分胜负,也无须分胜负,但是在言语和思想的交锋中,他和了解了更多關于二胎政策的资料,了解了当前国策,培养了大国与小家的责任意识。
  (二)启动社区活动,实地调查研究
  开展“二胎政策,你支持吗”调查活动,我们印发了问卷,让学生们在周末时间对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居民进行采访;与父母谈话,了解父母的想法。问卷调查过后,我邀请小星和我一起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引导他从父母教育背景、家庭月收入、现有小孩数等多角度对调查对象的生育意愿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估计了二胎政策对社区居民可能带来的影响。在第二次班会课上,小星向同学们展示汇报了大家共同的研究成果。通过亲身的调查,小星和同学们一起深刻思考了“二胎”话题,也渐渐地接受了哥哥这个新头衔。
  (三)引导家长言行,保持爱的平衡
  问题发生后,我进行了入户家访,与小星的爸爸妈妈深入交谈,向他们客观陈述了小星近期在校的异常表现,与他们一同深入分析了个中原因,并向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行动建议。
  1. 注重自我提升 更新育儿理念   家长是否具备较高的家庭教育素养,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我向小星家长推送了几个高品质的育儿公众号,为他们选购了几本育儿主题书籍,并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与他们一道制订了“二胎家庭教育计划书”。通过这些方式,更新家长的育儿理念,优化二孩家庭教育。
  2. 建立和谐氛围 培养手足情深
  在抚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努力营造出和谐友善的家庭氛围,不要出现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现象。我建议小星爸爸妈妈,平时要重视并尊重大孩,遇事多与大孩商议,多听取大孩建议,让他参与家庭内部的事务管理,逐渐树立兄长的担当意识。同时还可以向大孩请求帮助,学会对他示弱,让他帮助照顾弟弟,有意让大孩打打下手,同时培养弟弟对哥哥的尊重和信赖意识,增进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促进两个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让两个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共同进步。
  3. 统一理念认识 形成教育合力
  小星的父母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爸爸是典型的“二孩奴”,在他看来,弟弟还小,自然应该偏爱一些;妈妈对弟弟采取的是放养式教育,认为当年“大的照书养”,结果导致生活能力太弱,所以“小的照猪养”,认为这样更有益于他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分歧导致了教育问题的出现,也影响了教育效果。我建议他们加强沟通,统一认识,明确各自承担的家庭角色,这样才能形成合力,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四、案例反思
  由小星现象,我们可以窥见,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二孩家庭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
  1.爱的天平的倾斜
  随着二胎的到来,家长往往会将生活重心从头胎转移到二胎,并且对头胎出现的负面情绪和不当言行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爱的天平毫不犹豫地向小的倾斜。受这种态度影响,头胎的孩子心中必定会产生并累积下许多的不安、不满、嫉妒甚至仇恨。
  2. 情感陪伴的缺失
  所謂情感陪伴,就是父母通过微笑、抚摸和拥抱等情感表达,传递出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滋养。但是随着二胎的到来,曾经满满的爱却被分割成了两半,甚至有的父母会将所有的爱倾注到二孩的身上,而忽视了对大孩的情感陪伴。这将导致大孩情绪的波动,内心产生不被看见的失落感和不被关注的孤独感,导致出现一些不当的言行,甚至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
  3. 父母的不当言行
  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二孩家庭。生二胎不是问题,问题是父母能否给予正面的引导与管教。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的言行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准备生二胎之前,没有与头胎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二胎出生之后,对头胎的孩子有语言上的错误导向;以及对头胎孩子情感陪伴的严重缺失。如果家长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做出及时且深刻的反思,就会导致头胎孩子出现教育问题,同时给二胎孩子的成长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所以,更多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对孩子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更要对家长的观念意识给予正确的导向。以入户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谈,及时地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同家长一同深入剖析解读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错误信念,并协同家长一同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行动计划。当家庭内部存在意见分歧时,我们要引导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积极正向交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同时,对优质公众号和育儿书籍的推荐,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他们更新育儿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优化二孩教育。
  当然,除了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孩成长过程中的滋养作用,更要利用好班级和社区的教育影响力,来消除大孩的消极情绪,协助他做好积极的心理建设。
  总之,放宽二胎政策,对大孩更多的是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孩子间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兄弟姐妹间培养分享与责任意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二胎政策常常会给大孩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由此看来,多关注大孩的心理与情绪,让孩子感觉自己一直被看见,给他们一些正确的引导及帮助,才能让他们拥有更为健全的人格,大孩的内心才不会有缺失。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周记;班主任工作;帮手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愿意与班主任接近,愿意向班主任讲实话、心里话,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通过周记与学生沟通对话,是班主任掌握班情的一种好方式。  我教的学生,无论年龄大小,无论我教他们的时间长短,我都对他们有一个要求:写周记。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碰到的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
〔摘要〕本文从咨询的亲身经历中发现心理咨询中存在“回潮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结合个案的解决过程,说明对“回潮现象”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咨询;自我;价值观;回潮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0-0041-03  在心理咨询中,有时候,在一阵子的改善之后,来访者发现他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有卷土重来的势头。这就是回潮现象。  王某
〔摘要〕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中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德育教育是让学生拥有健康心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而德育课程的设置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德育课程中适当地引用符合主题的电影资料,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影;德育;家校合作;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心理质变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以下简称元认知干预技术)应用于临床解决抑郁症、神经症、学习障碍和人格障碍等难题时,把“好一些”“好很多”的变化都视为必然复发的量的变化,而强调必须要达到根本性地彻底消除症状和能够有效避免复发的程度,因此,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被称为促进质变的临床干预技术。要使患者、学生或其他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最原始、最成熟、最可
〔关键词〕积极心理画;心态;活动设计〔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8-0038-02【活动理念】积极心理画创作的心理意义在于绘画者可以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释放负能量进行解压,修复心灵创伤,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本案例选取小黑点心理画创作作为例子, 详细剖析了这一活动的实施,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活动目标】 
〔关键词〕亲子冲突;团体辅导;青春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9-0045-02  【活动理念】  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开始表现对家长控制的不服从,并开始与家长争辩。本次活动设计使用OH卡牌进行亲子冲突的探索,并且尝试用教育戏剧的方式教授学生解决冲突的方法,以期用这样的方式同理学生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的情绪感受,并
〔关键词〕师生沟通;心灵契合点;倾听;共情;“例外”  前段时间,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小赵,男,高一学生,清瘦高挑,皮肤白皙,内心有想杀人的想法。班主任要我找小赵谈谈,于是我把小赵请到心语室。他说最近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让他心塞。我让他详细叙述一下,他谈及自己和好朋友,与政教处主任、年级主任发生了冲突,对方还动用了武力,他觉得很不服气,也不理解,觉得老师们不尊重人,他认为老师不能这样,想退学或转学
〔关键词〕心理剧;适应;梦想;成长  【剧情简介】  新疆同学娜迪热,带着父母的嘱托和期待迈进内高班,初入内高班时怀着雄心壮志,来到内高班后却产生了心理落差、孤独感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学习上的压力亦让她感到失落。在身边一群热情的新疆同学的帮助下,她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并获得了进步。考上清华大学的师姐的来信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她决定坚定朝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奋进。  【心理剧技术】  对比、转变、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微教育”;知心情怀  小学阶段是学生观念形成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期,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潜伏期和初发期,需要从根本上加以关注和矫正,才能防微杜渐。威海市鲸园小学以“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剖幽析微,关注学生心理细微处的需求,通过“心育微课程”“智力微训练”等方式,给学生以最明确有效的指导,深入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家校微培训”,提升教育者的心育能力。  一、心育
张岩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是一位年轻有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情怀的校长。他提出了以人为本、从“心”育人理念,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张校长在教学上打造了南岗“百花教研”文化品牌,在德育上创建了“德蕴心香”的教研氛围,即德育和心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德育心育相融合的教研新途径。  在张岩炜校长的带领下,进修学校建立了区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教研;成立了区心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