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36-02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的活动场所,也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地。
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的作用。教师要突出一个“引”字,学生的主体强调一个“放”字,即“引得得当,放得彻底”。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处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既能促进联想又能引起争辩的问题,并留有余地地启发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放得彻底”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敢于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辩,在交流中体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品尝独立思考的乐趣。
教师往往在课前做精心准备,而在课堂上,往往为了追求“完美”,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问题、思考和解答当作形式,教学则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怎样才能让一节课变得真实,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等一等”。
等一等,给学生审题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习题分析的很具体,这样学生解起题来得心应手,大获成功,其实老师的这种好心把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机会抢走了。
如:淘气的爸爸每天消费手机费3.8元,妈妈每天消费手机费4.2元,淘气爸爸妈妈一个月一共消费多少元?
老师将会出示如下小标题:
①爸爸一个月消费多少元?
②妈妈一个月消费多少元?
③爸爸妈妈一个月一共消费多少元?
学生有了这样的提示,全题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动手算算就完成了。但学生对这道题为什么这样解则不加考虑,这样就出现了一大批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只要有人帮忙指点就明白。学生要完成一个问题,首先要独立的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找出它们的联系,如果学生连第一步都无法完成,那么解决问题则成了空话。所以在学生审题时我们等一等。
等一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教师在讲授新知时,让学生动手,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如:教学生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个内角,教师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一共是多少度呢?”同学们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如见到钝角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可能会说得比较大,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说的比较小。学生对三角形感性的认识上做结论是没有依据的,只有一个办法让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变得准确牢固,那就是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动动手,亲自量一量。通过学生亲自测量后发现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课堂上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学生没有亲自测量,探究体验,既获得知识模糊,不透侧,易忘记,而且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冲淡了,所以教师要等一等,给学生时间去探究。
等一等,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的答案,教师不必立刻纠正错误,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
如:笑笑去游乐园玩碰碰车,前5分钟收费3元,5分钟后每分钟1元,可笑笑只玩了3分钟就害怕了,想想笑笑要付出多少钱?
生1: 3÷5×3=1.8(元)
生2: 3元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该怎么办?等一等,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找找关键词或句。学生很快会说:“前5分钟,5分钟后。”学生便会真正理解“前5分钟3元”的含义,答案显然全是3元。
等一等,给学生展示的时间。
展示是检验学生成果的方式,更是老师激励学生的方法,所以给学生展示的无形是给学生分享思维成果的机会,是给学生的精神鼓励。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游戏公平——谁先走”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本课的学习很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学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正方体的骰子拓展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是相同长方形的长方体,如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将这两种不同的教具放到各小组中,经过学生探究则有各种不同的答案,当学生代表各自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等待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鼓励,课堂上,需要我们多一些等待。多一些等待,学生就会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究;多一些等待,学生就多一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和体验;多一些等待就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多一些等待就多一份对学生的鼓励。学会等待你的课堂就充满了智慧和活力。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的活动场所,也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地。
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的作用。教师要突出一个“引”字,学生的主体强调一个“放”字,即“引得得当,放得彻底”。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处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既能促进联想又能引起争辩的问题,并留有余地地启发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放得彻底”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敢于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辩,在交流中体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品尝独立思考的乐趣。
教师往往在课前做精心准备,而在课堂上,往往为了追求“完美”,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问题、思考和解答当作形式,教学则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怎样才能让一节课变得真实,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等一等”。
等一等,给学生审题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习题分析的很具体,这样学生解起题来得心应手,大获成功,其实老师的这种好心把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机会抢走了。
如:淘气的爸爸每天消费手机费3.8元,妈妈每天消费手机费4.2元,淘气爸爸妈妈一个月一共消费多少元?
老师将会出示如下小标题:
①爸爸一个月消费多少元?
②妈妈一个月消费多少元?
③爸爸妈妈一个月一共消费多少元?
学生有了这样的提示,全题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动手算算就完成了。但学生对这道题为什么这样解则不加考虑,这样就出现了一大批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只要有人帮忙指点就明白。学生要完成一个问题,首先要独立的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找出它们的联系,如果学生连第一步都无法完成,那么解决问题则成了空话。所以在学生审题时我们等一等。
等一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教师在讲授新知时,让学生动手,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如:教学生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个内角,教师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一共是多少度呢?”同学们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如见到钝角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可能会说得比较大,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说的比较小。学生对三角形感性的认识上做结论是没有依据的,只有一个办法让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变得准确牢固,那就是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动动手,亲自量一量。通过学生亲自测量后发现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课堂上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学生没有亲自测量,探究体验,既获得知识模糊,不透侧,易忘记,而且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冲淡了,所以教师要等一等,给学生时间去探究。
等一等,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的答案,教师不必立刻纠正错误,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
如:笑笑去游乐园玩碰碰车,前5分钟收费3元,5分钟后每分钟1元,可笑笑只玩了3分钟就害怕了,想想笑笑要付出多少钱?
生1: 3÷5×3=1.8(元)
生2: 3元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该怎么办?等一等,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找找关键词或句。学生很快会说:“前5分钟,5分钟后。”学生便会真正理解“前5分钟3元”的含义,答案显然全是3元。
等一等,给学生展示的时间。
展示是检验学生成果的方式,更是老师激励学生的方法,所以给学生展示的无形是给学生分享思维成果的机会,是给学生的精神鼓励。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游戏公平——谁先走”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本课的学习很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学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正方体的骰子拓展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是相同长方形的长方体,如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将这两种不同的教具放到各小组中,经过学生探究则有各种不同的答案,当学生代表各自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等待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鼓励,课堂上,需要我们多一些等待。多一些等待,学生就会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究;多一些等待,学生就多一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和体验;多一些等待就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多一些等待就多一份对学生的鼓励。学会等待你的课堂就充满了智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