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差异性分层教学是新课改对物理教学活动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可以更好地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在教育面前更好地实现平等。作者结合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案例,简单阐述几点构建多层次物理课堂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 个体潜能 分层教学
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学生的物理成绩开始呈现明显的分化,如何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缓解学生分化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现如今物理教学活动还是以班级授课模式为主,在班级授课制的束缚下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课后评价等多个环节上都无法兼顾学生在物理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在“一刀切”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出现“掉队”现象。因此,改变当前“一刀切”物理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物理课堂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活动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在物理课堂上,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成多个层次,因材施教,不仅可以兼顾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对发掘学生个体潜能,培养多样化人才也具有很大优势。
一、恰当合理的分层
一般来说,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一般会把学生分成基础层、中间层、能力层这样三个层次,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然而就是这一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看来很简单的分层环节其实却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分层依据过分单一。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总是单一地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一次考试成绩只能说明学生在某一阶段对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一份试卷绝对不可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考试成绩作为分层标准必然会出现不恰当的问题。因此,在对学生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格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考察,然后以这些内容作为分层依据,这样的分层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从而保证学生在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学习层次上。
二、选择适合学生层次的课题
在确定了学生所处的层次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为了体现层次的差异性,兼顾学生实际,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确定适合学生的探究课题。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就按照低中高三个层次给出这样三个研究课题:第一个课题是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用竹筷和钢筷比赛夹球,体会一下哪种材料做成的筷子更容易夹到球,这个小实验只要求学生直观地总结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就可以,是对摩擦力一种较为初级的认识,这样一个问题比较适合成绩较落后的基础层学生;第二个课题是一个假设性问题:“如何世界没有了摩擦力会怎样?”让学生通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更深层次理解和认识摩擦力,这个问题比较适合中等生;第三个课题是如何测量最大静摩擦力,这个问题对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各方面能力都较突出的优等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挥机会。只有选择适合不同学生层次的研究课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分层的效果。
三、进行恰当的分层次问题引导
问题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可以在同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下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分析一系列生活实例,再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定性猜想、测量物体的质量等,接下来,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定量探究。对于前两个要求,基本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但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只有那些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才能完成。为了兼顾其他层次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几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引导。首先,笔者提出问题:测量加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想到打点计时器的方法,还有少部分学生想到了传感器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一轮思考和讨论,又补充频闪照相、转换法。就这样,通过第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顺利进入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接下来,笔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这个问题相较于前一个问题难度要大一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围绕这个问题,笔者又提出一系列子问题,包括什么样的运动便于测量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有哪些方法测量运动下的物体所受的力?用弹簧秤测力有哪些缺点?在任何情况下,绳子的拉力都等同于合力吗……教师通过因势利导,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使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同优等生一样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意分层次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一刀切”是传统物理课堂常见的现象,正是这一不考虑学生实际的作业设计模式才导致高中阶段物理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设计具有层次性差异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把作业设计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题为主的必做题,另一部分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自由选择作业,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
分层教学理念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诞生的,是未来各个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在尊重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规律提出恰当可行的分层教学方法,以分层促进发展,以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努力为学生构建多层次的物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物理课堂上学有所得,有效挖掘每个学生的个体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下散发出价值和光彩。
参考文献:
[1]闫俊华.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2]丁红.“一个都不能少”——关于物理学科分层教学的探讨[J].技术物理教学,2012(03).
[3]李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 高中物理 个体潜能 分层教学
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学生的物理成绩开始呈现明显的分化,如何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缓解学生分化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现如今物理教学活动还是以班级授课模式为主,在班级授课制的束缚下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课后评价等多个环节上都无法兼顾学生在物理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在“一刀切”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出现“掉队”现象。因此,改变当前“一刀切”物理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物理课堂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活动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在物理课堂上,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成多个层次,因材施教,不仅可以兼顾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对发掘学生个体潜能,培养多样化人才也具有很大优势。
一、恰当合理的分层
一般来说,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一般会把学生分成基础层、中间层、能力层这样三个层次,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然而就是这一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看来很简单的分层环节其实却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分层依据过分单一。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总是单一地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一次考试成绩只能说明学生在某一阶段对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一份试卷绝对不可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考试成绩作为分层标准必然会出现不恰当的问题。因此,在对学生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格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考察,然后以这些内容作为分层依据,这样的分层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从而保证学生在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学习层次上。
二、选择适合学生层次的课题
在确定了学生所处的层次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为了体现层次的差异性,兼顾学生实际,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确定适合学生的探究课题。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就按照低中高三个层次给出这样三个研究课题:第一个课题是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用竹筷和钢筷比赛夹球,体会一下哪种材料做成的筷子更容易夹到球,这个小实验只要求学生直观地总结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就可以,是对摩擦力一种较为初级的认识,这样一个问题比较适合成绩较落后的基础层学生;第二个课题是一个假设性问题:“如何世界没有了摩擦力会怎样?”让学生通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更深层次理解和认识摩擦力,这个问题比较适合中等生;第三个课题是如何测量最大静摩擦力,这个问题对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各方面能力都较突出的优等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挥机会。只有选择适合不同学生层次的研究课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分层的效果。
三、进行恰当的分层次问题引导
问题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可以在同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下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分析一系列生活实例,再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定性猜想、测量物体的质量等,接下来,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定量探究。对于前两个要求,基本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但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只有那些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才能完成。为了兼顾其他层次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几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引导。首先,笔者提出问题:测量加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想到打点计时器的方法,还有少部分学生想到了传感器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一轮思考和讨论,又补充频闪照相、转换法。就这样,通过第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顺利进入实验设计的第一步;接下来,笔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这个问题相较于前一个问题难度要大一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围绕这个问题,笔者又提出一系列子问题,包括什么样的运动便于测量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有哪些方法测量运动下的物体所受的力?用弹簧秤测力有哪些缺点?在任何情况下,绳子的拉力都等同于合力吗……教师通过因势利导,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使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同优等生一样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意分层次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一刀切”是传统物理课堂常见的现象,正是这一不考虑学生实际的作业设计模式才导致高中阶段物理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设计具有层次性差异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把作业设计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题为主的必做题,另一部分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自由选择作业,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
分层教学理念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诞生的,是未来各个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在尊重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规律提出恰当可行的分层教学方法,以分层促进发展,以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努力为学生构建多层次的物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物理课堂上学有所得,有效挖掘每个学生的个体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下散发出价值和光彩。
参考文献:
[1]闫俊华.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2]丁红.“一个都不能少”——关于物理学科分层教学的探讨[J].技术物理教学,2012(03).
[3]李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