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教学远离“哗众取宠”的误区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对学生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同时又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事实,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从而为有效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应付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情境预设;真实有效;评价客观;理性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日渐被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和运用,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感受数学课堂一系列新变化的同时,我发现,也有部分教师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的把握,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哗众取宠”的误区现撷取一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同分析。
  教学片断:《万以内数的认识》
  师:生活中的大数用途可大了!同学们知道宇航员杨利伟吗?他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发射飞行过程中也用到了很多大数,同学们想不想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去看看呢?
  生:“(高兴地喊)想,”
  师:(激动地评价)你们真棒!
  师:“科学家知道同学们也是航天爱好者,希望你们在参观过程中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将来长大后,能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时多媒体出示:酒泉发射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10秒倒计时,那壮观的场面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火箭在上升、上升,突然戛然而止,火箭没了,屏幕上闪出了一个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师:这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数?
  生:感到很突然。
  让学生数数,引导学生说出:10个10个数,10个十是一百,有100个小正方体。
  教师很兴奋地赞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
  接着,教师继续播放课件,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被高度集中在屏幕上,不一会火箭又不在了,屏幕上又闪出一个由10层长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师:“现在有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数?”
  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师再次夸赞学生:棒极了!老师都不如你想得快!
  随后,教师仍播放飞船飞行画面,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突然又戛然而止,屏幕上接连蹦出10个大正方体,教师又引导学生认识大数八千、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就在断断续续的火箭发射场景和教师夸张的赞誉声中开始进入了学习的主题。
  [反思]
  一、这样生硬的情境设置真实、有效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追求情境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然而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在本教学案例中,执教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飞船发射的教学情境,而此情境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不贴近学习内容,让学生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数学问题,纯粹为“情境”而“情境”。
  大大小小的正方体为什么会从“神舟五号”飞船里跑出来呢?学生真的喜欢这些不速之客吗?教学内容与情境脱节,这样的情境除了外表华丽,及引无意注意外,对于激发学生的有效兴趣,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毫无益处。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力求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达到有机统一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挖空心思收集生活素材,非得给“数学”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不可儿童世界的生活情境对儿童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理念,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也不应忽略了“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事实,数学有“自己的教学体系”,把不相干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到一起,实有牵强附会之嫌,这种乱贴标签的做法只会误导学生,所以,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对学生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同时又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事实,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从而为有效教学做很好的铺垫。
  二、这样过分夸张的评价是否有作秀、偏颇之嫌呢
  随着课程实验的全面展开,评价问题成为影响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以积极的评价态度影响学生,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也得到了发展,而且通过积极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由于教师的积极评价多了,学生的信心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学习的兴趣更浓,求知欲更旺,而案例中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的一番评价,却并未使我们感到起了多大积极作用,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过分赞誉,左一个“你真聪明”,右一个“你真棒”,好端端的数学课搞得如此花哨,是否有“作秀”之嫌呢?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应付的学习态度,所以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尤为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以其全新的理念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数学教学,使数学课堂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每一个身处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都应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盲目跟风,远离“哗众取宠”的误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更加真实!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简单记忆、移植与运用,而要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应用推理,积极思考,反复体验,不断感悟,从而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与内在关联,形成自我对数学新知的个性化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再创造” 的实现提供条件. 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与尝试.   一、捕捉规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我们在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多年了,笔者所在的地区举行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但其中涉及计算的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少,笔者与部分上课老师进行了交流,听到了他们对计算教学的反映:“计算教学课很难上!”  反思:“计算教学很难上!”从上课老师的反映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教者是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教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计算正确熟练的标准;另一方面看到施教者的课程观的转变,已经把追求有利于学生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随着时代
【摘要】 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学习单的知识梳理与建构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合理地整理与布置学习单的内容、增加学习单内容的吸引力、运用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等三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应用,进而完善学习单的功能,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共同为学生更好的进步努力奋斗.  【关键词】 学习单;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建立    本次教学主要讲解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整理与练习》,通过对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讲
【摘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方式之一可以采取变式教学,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它不仅是一种教学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对问题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其内在联系,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高中数学;变式;教学    “先足够地退,退到我们容易看清楚问题的地方,看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  ——华罗庚  这句话是华罗庚先生解决数学问
一、教学背景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者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虽担任传授的角色,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和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课堂上我们应该随机应变,教师是指导者。不是主宰者。不要希望学生的一言一行和我们教师设计的一样,如果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间有意或无意之中往往存在着“师
【摘要】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教材所配套的作业本上的练习有些要求超出教材上所学.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处理?会因为这种情况而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还是利用有效的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索的平台,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研究或合作学习呢?至于这类问题的现象还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关注的,笔者就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分类》出现的案例分析如下.   【关
【摘要】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作为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探求新知的动力,终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问题意识    有这样一则案例:美国教育考察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到一节有中国特色的公开课.负责接待的上海教育科学院安排一所著名高中一名有影响的特级教师为他们开了一堂物理课.
【摘 要】 中考复习是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备战中考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系统回顾初中阶段的所有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 有效的复习能够起到巩固基础、加深理解、掌握方法、拓展能力等作用. 如何优化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困难,我不找问题找方法,下面结合近几年的中考复习,谈谈在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听课质量。数学学习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机械的照搬照套,学生上课思维迟缓,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思维受阻或不顺畅,数学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乎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如定理、定义、公式、法则等掌握不牢固不踏实,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混乱。时间一长,就会造成数学学习的惧怕和困难。根据学生实际,如果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习惯,就会有效地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正视学生的错误,优化纠错策略,让我们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示错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好形式,因为这“公错”,则生“众疑”,因“众疑”而集“思”和广“研”,通过“思”,激活了思维,通过“研”。找到了规律,在集“思”中进行了合作,体验了情感,得到了启发与领悟,在广“研”中找到了共性,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