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它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缓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在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绪。本文运用认知疗法、模仿法,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走出了心理困境能,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泛化,认知疗法,模仿法
  一、一般资料
  小明,男,11岁,四年级学生。父母在两月前离婚,自此跟随父亲和奶奶生活。父亲出外打工,吃住就由奶奶负责。奶奶没有文化。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我不想上学。
  求助者自述:我以前和其他同学一样有个幸福的家庭,那时候我放学回家爸爸妈妈给我辅导功课,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到了四年级寒假,爸爸妈经常吵架,后来妈妈离开了我们。从那以后我上课就经常走神,无心听讲,总想做小动作,回到家不想做作业。反正奶奶也管不了我,爸爸又不经常回来,所以放学回到家我就想玩。慢慢的我的学习成绩就下降,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愿意理我,有的同学说我“笨”、没出息”,我开始讨厌他们,我不喜欢和他们一起,我讨厌上学。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从求助者班主任了解的情况:求助者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喜欢长跑并且在学校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比较积极,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近两个月以来,情绪有些波动,开始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测验成绩经常不及格,总跟一些有相似家境的孩子一起玩,养成了许多的不良行为。
  求助者的父亲了解的情况:求助者父亲一直在外地做服装的生意,以前对他关怀较少,主要是他母亲在教育他,自从上学期期末父母离婚后,开始由奶奶抚养与教育,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也不爱说话,总喜欢一个人玩。
  四、评估与诊断
  (一)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1、生物原因
  来访者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2、社会原因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离婚,对他有一定的影响。由奶奶和父亲抚养与教育,而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接触时间较少,奶奶对他十分溺爱,使求助者放松自已,自我管理能力下降,缺乏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与鼓励,对学习失去兴趣。
  3、心理原因
  (1)存在的错误认知:学习是为别人而学,奶奶管不了他,就可以不学了。
  (2)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恰当,把学习的动机归结为父母亲的辅导,与别人的监督与鼓励上。
  (3)失去了母爱,自信心丧失,自卑心理较强。
  (4)归属感不强,感受不到集体和家庭的关爱,经常受到同学们的鄙视。内心较为孤独,恐惧。
  (5)不能处理好自已的情绪问题。
  (二)对来访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有自知力,主客观统一,有主动求助的行为,逻辑清晰,可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表现的症状有明显原因;是近期发生,不良情绪间断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缓解;反应强度不重,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在最初事件上,没有泛化,因此可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3、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对求助者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有自知力,主客观统一,有主动求询的行为,逻辑清晰,可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表现的症状有明显原因;是近期发生,不良情绪间断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缓解;反应强度不重,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在最初事件上,没有泛化,因此可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3、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首先和求助者共同探讨,制定有效的咨询目标,这个目标要满足属于心理学性质的、积极、具体、可行、可以评估、双方能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目标。
  具体目标为: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认知,指导求助者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最终目标: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发挥潜能,完善人格。
  近期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来访者信任,共同制定咨询方案。
  长远目标:使求助者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小明的情况,我对其实施了一个月的多渠道、综合性的辅导,先后进行了5次谈话。
  (一)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寻找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习惯(自私与懒惰),帮他改变认知。
  (二)帮助求助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与他共同分析他在以往学习中的学习动机,是为了父母与奶奶、老师与同学的鼓励,并指出这种动机是不恰当的,应建立恰当的学习动机。
  (三)指导他学会解决自我情绪问题,遇到情绪问题积极寻找适应自己的处理方式。比如,向老师和好朋友诉说。
  在咨询之前,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来访者介绍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并规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一小时。因为学校把对学生的心理咨询算课时,所以学生不需支付费用。   七、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5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一)诊断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1次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调整求助动机,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通过这1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二)咨询阶段:此阶段为咨询的第2、3、4次
  1.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认知,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自信。
  2.布置咨询作业:第2次: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我将来想干什么?第二,奶奶在家、爸爸在外,他们的工作辛不辛苦?第三、看故事,思考匡衡为什么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第3次:在班级里,你的强项是什么?
  3.与任课教师沟通,上课时有意识地关注他,给予他尽可能多且恰到好处的鼓励。请班主任老师要求里学生干部主动接近他,与他进行交流,邀请他参与班级的各类活动。与家长联得联系进行沟通。在小明教育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一致意见;家长无论多忙,也要尽可能多和孩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4.通过这2-4次的咨询基本达到了这个阶段的目标。
  (三)结束与巩固此阶段:为咨询的第5次
  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解决了心理问题,通过这个阶段监督来访者在学习的进步。并结束心理咨询。已经达到本次咨询目标。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对咨询的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感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有了正确地学习动机,找回了自信,情绪平稳,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并且学习成绩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二)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估
  在随后的随访中,据来访者老师和同学们反映,小明自觉性提高了,课上小动作少了,能够参与到互动的教学活动中,作业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据求助者爸爸和奶奶反映,求助者比以前懂事了,性格开朗了,而且爱说了,在家里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少了,并能积极主动地做作业了。
  (三)咨询师的评定
  通过咨询我发现求助者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正确地学习动机,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对学习与生活充满自信。两个月后随访,期末考试第五名,有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 民族出版社, 2005.7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小学生是新时代的主人,他们现在正是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现代多媒体发展迅速的这个时代,他们能够多方面接受到各种信息,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孩子们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同学们当中有些人的懒惰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方面。 本文就当代小学生懒惰的表现和一些相应的教育对策进
期刊
一、案例研究背景分析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 爱可以创造奇迹,特别是在教育上,老师对学生的爱显得尤为重要。 爱与不爱都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在儿时的记忆中,我总是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字,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记得那时,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牵绊这我。我深知“一名好老师”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更应
期刊
摘要:学生为什么只怕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课堂为什么时常纪律紊乱?通过对自身科学课堂的反思,我们围绕“当堂检测或检查”“座位轮换”“组内监督”“班级评价”“教师的处理措施的转变”“家校沟通”等策略展开调查,发现以上策略能够较有针对性地提升课堂纪律。  关键词:科任教师;课堂纪律;科学课堂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手型教师,对某些教学现象,我时常感到非常困惑。例如,学生为什么只怕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课堂
期刊
摘要:郊区的文化生活相比于城里要匮乏,信息也会相对滞后,想要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长远的发展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始终把课外活动做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立足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首都品质,民族情怀,世界眼光”的好少年。  关键词:课外活动;参观学习;拓宽视野;责任;团结;凝聚力;心灵沟通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对我而言,班级就是我的家,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时常告诉自己:“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课教学设计
期刊
摘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构筑了孩子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以及他的一生。学校主动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依托社会的各种活动家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活动。  关键词:小学;家校协同教育;合作模式  一、选题的背景  人类社会有三大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学
期刊
摘要:小Y,高年级男生,家庭关系复杂,平时由母亲教养,父亲有家暴史。儿时被诊断为多动症,做过多种治疗。个性压抑,一旦情绪爆发难自控。我尝试多种方法进行辅导,有效果但是非常缓慢。  关键词:多动症;沙盘游戏;多米诺;房树人测验;家庭教育  经过班主任转介,我了解了小Y的一些情况,父母离异,父亲有家暴史,妈妈带孩子生活。孩子平时与同学相处,容易粗暴打人。孩子一直在做感统训练。班主任和家长就孩子的问题多
期刊
摘要: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我们也只有用这样的爱心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键词:爱;分享;默默;责任心  我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我在这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四年前,我怀揣着美丽的梦想,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对归属的需要日益增长,如果学生在班集体和团体中没有感受到接纳感,很容易产生焦虑。现如今的初中生,常常是缺乏沟通。因此,为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从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获得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进而缓和与他人之间紧张尴尬的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培养;沟通艺术;良好;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关系这个
期刊
摘要:资源教室是随同班就读的发展而出现的,我校也建立了专业的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团队以及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团队,逐步开展对同班就读学生及其他特需生进行训练、辅导工作。我们经历了准确定位、硬件保障、模式研究等重要发展阶段,在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资源教室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起来。  关键词:准确定位;硬件保障;模式研究  资源教室是随同班就读的发展而出现的,我校也建立了专业的资源教室,配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