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积极性提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 学习 积极性 方法
“积极性”是孩子求知欲的原动力,教师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愿望就强烈。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那么想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每位小朋友都有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天性,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一节课下来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以及学生本人的个性,加上教师巧妙地创设教学、思维情境,使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会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关键要注意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备参与的心理准备。
1.设置悬念,激发参与兴趣。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测量这些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点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第三个角的度数交给老师回答,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适当激励,激发参与兴趣。
教师在平时的交往中,经常进行鼓励,学生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确立远大的志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肯定。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自主参与的兴趣。
3.培养美感,激发参与兴趣。
大自然、人类生活中有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在这些美好事物的背后都深藏着许多数学的奥妙。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把握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体验数学的统一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给参与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数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理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1.以动促思,帮助其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数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如:口算“25-8”,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捆小棒另配5根,然后要求学生动手从中拿去8根。有的学生从一捆里边拿去8根;有的学生先拿去5根,再从1捆中抽出3根……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哪种取法最好?这样,抽象的数据计算通过“物化”的动手操作和“内化”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懂得了“个位不能减,从十位退1作10,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再减”的道理,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摆脱了计算的枯燥和呆板,克服了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
2.以动促思,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教学中,直观演示和实物操作,能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准备好一些纸折的果盘和纸画的苹果,然后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动手摆:9个苹果每盘放3个,可放几盘?9个苹果每盘放2个,可放几盘,还余几个?9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放几盘,还余几个?学生通过亲手摆放,不仅人人参与了教学,而且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注重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机训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式,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良好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总而言之,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数学 学习 积极性 方法
“积极性”是孩子求知欲的原动力,教师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的求知愿望就强烈。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那么想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每位小朋友都有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天性,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一节课下来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以及学生本人的个性,加上教师巧妙地创设教学、思维情境,使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会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关键要注意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备参与的心理准备。
1.设置悬念,激发参与兴趣。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测量这些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点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第三个角的度数交给老师回答,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适当激励,激发参与兴趣。
教师在平时的交往中,经常进行鼓励,学生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确立远大的志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肯定。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自主参与的兴趣。
3.培养美感,激发参与兴趣。
大自然、人类生活中有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在这些美好事物的背后都深藏着许多数学的奥妙。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把握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体验数学的统一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给参与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数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理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1.以动促思,帮助其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数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如:口算“25-8”,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捆小棒另配5根,然后要求学生动手从中拿去8根。有的学生从一捆里边拿去8根;有的学生先拿去5根,再从1捆中抽出3根……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哪种取法最好?这样,抽象的数据计算通过“物化”的动手操作和“内化”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懂得了“个位不能减,从十位退1作10,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再减”的道理,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摆脱了计算的枯燥和呆板,克服了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
2.以动促思,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教学中,直观演示和实物操作,能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准备好一些纸折的果盘和纸画的苹果,然后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动手摆:9个苹果每盘放3个,可放几盘?9个苹果每盘放2个,可放几盘,还余几个?9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放几盘,还余几个?学生通过亲手摆放,不仅人人参与了教学,而且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注重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机训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式,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良好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总而言之,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