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学习质量评价能够给教师提供体育学习的信息反馈,帮助教师调整体育课程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研究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引导职业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和竞技水平,从而满足社会和国家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每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体育学习中还划分具体的评定标准,根据训练的项目不同设定不同的达标标准,在定量和定性上进行具体设定。本文详细阐述了职业院校体育课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以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准确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体育课学习 质量评价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已经进入以质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院校要提高办学水平。这就要求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研究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阐述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与研究的意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职业院校体育学习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以便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与研究的意义
研究职业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质量评价问题,目的是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能够给教师提供体育学习的信息反馈,帮助教师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此外,评价的结果不仅能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果,还能反映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体育专业的学习,从而使体育实战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检验学业水平,体现体育竞技水平。
(三)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有助于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通过教学研究和质量评价结果,对体育学习的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这样能为更好地培养专业的体育竞技人才指引方向,提高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为国家输送一流的体育精英。
二、职业院校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职业院校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的指标内容
依据《指导纲要》和相关专家实际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职业院校的体育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的体能、认知水平、运动技能、交流合作精神、学习态度与行为、心理素质、情意表现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质量评价的操作。同时,把学生学习的体育课程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1)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2)运动技能;(3)体能;(4)情意表现;(5)学习态度;(6)身体的健康状况。这几方面内容其权重的分配,根据不同的竞技项目有不同的权重分配。实际中通过科学的权重分配方法和专家经验权重方法综合评定权重的分配,以便在学习中能够精确评定体育学习质量。此外,每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体育学习中还划分具体的评定标准,根据训练的项目不同设定不同的达标标准,在定量和定性上进行具体设定。
(二)体育课学习的全过程综合评价
职业院校的体育学习相比较普通高校的学习有所不同,它承担为社会输送一流的专业人才的责任,其专业性和要求比其他高校更加严格。在学习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对评价指标有客观的评定外,还有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评定。这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质量的评定,是否每项指标都能达标、是否符合专业要求的标准、距离高水准的竞技标准还有多大的差距等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时刻能够清楚明确地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水平。此外,还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进行相互评价,这是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最好点评。体育的竞技不仅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项目,还需要团队通力合作拧成一股力量才能在大型的比赛项目中胜出,因此,团队凝聚力的评价必不可少。
(三)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心理素质是体育运动员不可缺少的内在的力量,尤其是在大型的比赛项目中,由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很强的,有时候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就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历来的国际级的比赛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由于心理素质不好而发挥失常的比比皆是。因此,在体育学习质量评价中,心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心理素质的训练是体育学习中重点考查的一项,在参加各类比赛项目中就能得到锻炼。往往第一次参加比赛都是很紧张的,那么参加次数多了,体育精英就总结了临场经验,就能将竞技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职业院校的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依据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相应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体育学习的评价要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体育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就相应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体育学习评价的标准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雄伟,庞元宁,等.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育论坛[J].2011(4):11-21.
[2]张建映,张跃滨,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内容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9):15-17.
[3]黄宝宏,杨立春.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诊断与效果检测[J].安徽体育科技,2009(02).
[4]李亚敏,肖啸空,刘树雷.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体育课学习 质量评价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已经进入以质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院校要提高办学水平。这就要求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研究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阐述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与研究的意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职业院校体育学习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以便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与研究的意义
研究职业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质量评价问题,目的是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能够给教师提供体育学习的信息反馈,帮助教师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此外,评价的结果不仅能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果,还能反映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体育专业的学习,从而使体育实战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检验学业水平,体现体育竞技水平。
(三)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有助于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通过教学研究和质量评价结果,对体育学习的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这样能为更好地培养专业的体育竞技人才指引方向,提高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为国家输送一流的体育精英。
二、职业院校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职业院校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的指标内容
依据《指导纲要》和相关专家实际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职业院校的体育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的体能、认知水平、运动技能、交流合作精神、学习态度与行为、心理素质、情意表现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质量评价的操作。同时,把学生学习的体育课程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1)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2)运动技能;(3)体能;(4)情意表现;(5)学习态度;(6)身体的健康状况。这几方面内容其权重的分配,根据不同的竞技项目有不同的权重分配。实际中通过科学的权重分配方法和专家经验权重方法综合评定权重的分配,以便在学习中能够精确评定体育学习质量。此外,每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体育学习中还划分具体的评定标准,根据训练的项目不同设定不同的达标标准,在定量和定性上进行具体设定。
(二)体育课学习的全过程综合评价
职业院校的体育学习相比较普通高校的学习有所不同,它承担为社会输送一流的专业人才的责任,其专业性和要求比其他高校更加严格。在学习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对评价指标有客观的评定外,还有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评定。这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质量的评定,是否每项指标都能达标、是否符合专业要求的标准、距离高水准的竞技标准还有多大的差距等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时刻能够清楚明确地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水平。此外,还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进行相互评价,这是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最好点评。体育的竞技不仅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项目,还需要团队通力合作拧成一股力量才能在大型的比赛项目中胜出,因此,团队凝聚力的评价必不可少。
(三)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心理素质是体育运动员不可缺少的内在的力量,尤其是在大型的比赛项目中,由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很强的,有时候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就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历来的国际级的比赛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由于心理素质不好而发挥失常的比比皆是。因此,在体育学习质量评价中,心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心理素质的训练是体育学习中重点考查的一项,在参加各类比赛项目中就能得到锻炼。往往第一次参加比赛都是很紧张的,那么参加次数多了,体育精英就总结了临场经验,就能将竞技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职业院校的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依据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相应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体育学习的评价要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体育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就相应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体育学习评价的标准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雄伟,庞元宁,等.构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育论坛[J].2011(4):11-21.
[2]张建映,张跃滨,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内容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9):15-17.
[3]黄宝宏,杨立春.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诊断与效果检测[J].安徽体育科技,2009(02).
[4]李亚敏,肖啸空,刘树雷.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