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夫之的致知论具有明确的具身性与内在体验性等特征,强调人以身心交养、知行统一的方式获取"德性之知",称之为"体知"论更能彰显其理论特色。他的"体知"论依具体内容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礼乐养德"主要是通过审美体验,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从身心两个向度长养和陶冶人之性情;"学思相资"是指人在具体的社会伦理生活中以"心体力行"的方式获取客观知识,培养人的知性能力;"存神尽性"则是凝聚灵明知觉与清通的心神以存仁养性,并充分发挥人之灵明知觉的天赋良能,即形体而超越形体,从而贯通天人、物我,达到万物皆备、死生为一的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夫之的致知论具有明确的具身性与内在体验性等特征,强调人以身心交养、知行统一的方式获取"德性之知",称之为"体知"论更能彰显其理论特色。他的"体知"论依具体内容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礼乐养德"主要是通过审美体验,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从身心两个向度长养和陶冶人之性情;"学思相资"是指人在具体的社会伦理生活中以"心体力行"的方式获取客观知识,培养人的知性能力;"存神尽性"则是凝聚灵明知觉与清通的心神以存仁养性,并充分发挥人之灵明知觉的天赋良能,即形体而超越形体,从而贯通天人、物我,达到万物皆备、死生为一的境界;"明诚合一"则统贯前三个方面,是王夫之体知论的最高总结。在"明"与"诚"的互动中,人得以全面认识和体认运行不息的天道与生生之仁,保持刚健不息的精神,以及通过审美、认识、道德等广泛的知行活动,实现与天通理、与仁同德。"体知"论不是单纯的"命题性知识"或"能力之知",是融契真、善、美的价值原则,全面关涉人之形体与精神结构的身心修养。
其他文献
两年来的商政贸易工作,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兹将几项主要工作报告于后:一物资交流工作为加强物资交流,活跃城乡经济,在为
疫情应对成为重新定位和重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重要契机。常态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公共服务设施中建立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中与他人互动和沟通中形成社会空间。疫情应对中,互联网重构了公共空间、社会空间,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模式。如何考虑在新的公共空间、社会空间和新的社会关系模式基础上布局公共服务资源成为新时代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的突破口。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必须对社会事业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进行重构。
"观神道设人教"是观卦卦义、论域所在。"观"复合着天命之观和观念之观两者,前者通过观者内在的"敬-信"情感结构呈现天命的实在性,后者经由观者的"则-法"思想结构表达观念的实在性。两种结构及相应的实在性不仅表达了观者自身天命与观念间的生存张力,而且共构成为观者的感通结构,呈现了"观"作为认识活动的感通认识论意涵。作为非原始性的认识活动,感通主要借助观者情感结构和思想结构认识外在世界,并据此展开生存。观卦卦义中的"观-设"均发生在观者的感通结构中,"神道-人教"的有效连接和贯通也是观者感通结构发生作用的结果。
学界对熊十力本心论的研究仍有推进空间。体用不二、翕辟成变、刹那生灭是熊十力形上学之纲要。依当代哲学观之,此形上学的性质是绝对唯心论、泛神论、内涵进化的循环论。"本心"即其形上学中与本体自性一致的"辟"。理论上说,本体无相状,本心属用而有相状。然体用不二、即用见体,故可谓本心即本体。本心有超越、圆满、一体三点特征,三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熊十力的本心论逻辑严整,是其自洽哲学体系的一环。他对本心圆满的阐论,特别是对本心收摄理智的说明,相较传统儒学大有创发。其论本心一体,亦较传统儒家更进一步。
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是一部系统探析与评判汉宋易学象数学与数术学的专门之作,其研究之高度与广度都远超局限于宋易或汉易的前贤与后学。后世对该书之认识与评价多局限于考据辨伪方面,既未能照见其所具之思想意义,又未能论及其总体之学术宗旨。该书前三卷论汉宋象数易说,黄宗羲以考论《河图》《洛书》与先天图为平生得意之笔。这些考论除了在考据上能发先儒所未发以外,在理论上则关涉到对理气关系的重新勘定。在认为汉宋象数易说多为"伪象"的同时,黄宗羲在该书中也试图建立他的易象学,其宗旨乃是将象数义理会归为一。后三卷论汉宋拟《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