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机 构】
: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总目标,并从理论教学和应用教学两个视角提出了具n体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发挥专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进程明显滞后于社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专业匹配度、胜任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改变了技术在不同学科领域及教师发展中的应用方式,为社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社区教育教师通过重构知识体系,利用TPACK提升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教育信息化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是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分析香港和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经验,剖析粤港两地高等职业教育在资金投入、国际化办学、专业设置等方面的特点,研究粤港两地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借鉴香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推进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十三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开展了初步探索与合作,为未来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进入“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显得尤为关键.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发展路径,旨在为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提供参考与借鉴.
经营性实训基地产教深度融合改革存在校企目标不一致、“实训教学”与“企业经营”难协调、缺乏既懂经营又善教学的指导教师等困境.以“餐桌的记忆”经营性实训基地为例,从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校企导师相结合的专兼职师资团队、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四个方面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经营性实训基地改革的模式,旨在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之间断层、衔接不畅或矛盾等问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推动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发展需要从全球工程教育研究发展历程中透视其规律.欧洲工程教育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兴起、规模化、专门化三个阶段.欧洲“专门化”模式与美国“学科化”模式是工程教育研究朝向制度化发展的两种模式,二者在外部建制和内在标准上存在差异.借鉴欧美工程教育研究发展经验,未来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应加强制度化建设,重点解决工科教师参与、专门研究机构建立以及内在研究标准建设等问题.
本文介绍了多元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并结合了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阅读课文Why do We Celebrate nFestivals,从文本语言,文本体裁、篇章模式和类型、文本主题、文本文化的角度探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文本n解读。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美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人展示创造n力的过程。创造力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内驱力,中职院校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目前通过美术n教学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手段不够成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更科学的培养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n面发展的能力。
结合贵州大学矿业学院研究生课程“矿压控制理论与技术”的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方向和重n点。针对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当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不足,从而提出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科学设计了本课程n的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及计划。采用以“案例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将思政建设融入其中,使培养的研究生不仅有专业知识、有能n力、有责任、有担当,而且具有爱国、爱党的热情。力争探索出适合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本课程育人的n实际效果。
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萌芽于19世纪后期,其意涵与形式伴随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逐渐丰富和多元,先后历经以“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促进农业技术变革、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工业繁荣、以“参与型学术”引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发挥了积极社会影响.以参与型学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学术革命撬动了社会服务职能转型,其价值理念从功利化回应外部需求转向公共性主动参与;其职能定位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之间的隔离走向整合;其服务路径从单向度提供服务转向多向度伙伴式合作.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演进纵向考察及其转型特征条分缕析,有利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