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绘画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进入课堂并逐步成为 一门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很强,内容更新速度快,对创新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信息教育中,学习的资源范围非常大、内容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面对如此环境,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并使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使他们快乐地学习的,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积极主动地吸收新知识,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快乐学习的源泉,是走向成功的路基。小学阶段的计算机课不是马上要培养出计算人才,而是通过计算机教学使之不但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丰富的想象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良好的教学方法也能促进学习的兴趣,两者密不可分。
  利用网络,引导儿童有意识的进行观察,从中发现美、欣赏美,有了美的事物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这就是直观教学法。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的效果将大大的优与被动学习的效果。
  在四年级《画风车》这一课中,我先利用网络找了几个动画风车。
  在引导阶段:你们见过风车吗?
  见过。
  谁来说说风车的样子?
  ……
  然后出示动画风车:学生会感觉到它很漂亮,好奇心已经产生。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接着马上问:“你们想用电脑画一个风车吗?”。学生刚才已经看到了风车是那么的漂亮,肯定马上会回答:“要”。虽然我教学生画的风车不是动画效果的,但是学生心目中目标是刚才看过的风车。他们的兴趣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有了兴趣,自然学的认真。因为风车是会转的,所以这堂课上用到的反转/旋转等命令,学生掌握的也比较快。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事物没有兴趣,就只是机械式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就会变成机械式的填充知识模式。如果缺少了兴趣,不但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更乏味。如果真是那样,那学生一听到计算机或信息技术这个名词的时候,会不会产生恐惧心理呢?会不会害怕上计算机课?我们一定要给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创造一个好的情境,一个好的氛围,一个好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兴趣。如果学生有兴趣了,那么不管你的课上的怎么样,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脑绘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趣味程序演示的新颖、奇特的特点去吸引学生。例如,在绘画工具里讲到画圆工具的时候,我们不要马上教学生:“这是画圆工具,点一下按住鼠标不要放,就能画出一个圆,再按住Shift键就能画出一个正圆”。这样学生是学会了,但是教学过程显得很呆板、很枯燥。我是这样教的:开门见山的出示一副群鱼动画,色彩采用的是装饰色彩,非常亮丽,鱼儿们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当然是非常简单的动画效果)。目的就是用趣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这幅画漂亮吗?
  ……很漂亮?
  你用学过的工具能画出来吗?
  ……不能。
  大家尝试下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出这条鱼。
  学生尝试……
  在学生进行了趣味尝试以后,再进行分析,主要是用了什么工具?原来是画圆工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画圆工具的使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学会创新,是我们教育教学永远的目标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也有所创新呢?信息技术课不能知识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把所学知识有所扩展。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生往往把所学知识机械地储存在大脑里,教师要善于把他们的知识再开发出来。比如,在教学生画小树林,很多学生在不断地画树,画草,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我尝试着引导学生:“我们不是学了复制/粘贴等方法吗?你觉可以用上吗?”学生马上回过神来,原来可以用复制/粘贴,在复制/粘贴命令在面还有个变形命令,学生也马上就看到和想到运用了,他们思想的火花慢慢开始爆发出来。结果树越来越多,小草、花也越来越多,大小也开始有所不同。这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不要觉的教师在讲画风车的时候采用复制粘贴,才用旋转等命令。把学生的思维扩展开,要培养他们自己学会总结,善于概括。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好的导入,生动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勤思考,多问,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自己觉的有创意的观点。要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善于发现金点子,善于发现新观点,不断给予表扬、鼓励,多给学生一份创造的信心,在好奇心和创造欲的带动下,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技能教育向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养方向转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     ● 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概念    所谓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开展主题研究,达到学习相关知识的目的。  主题是探究的前提和灵
采用基于Mie理论的激光散射法测量油液污染度时,油液污染度与监测参数——入射光强、散射光强、出射光强以及颗粒参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给油液颗粒污染度的准确测量带来困难。利用支持向量机优良的非线性映射和强大的泛化能力,建立了一个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油液污染度软测量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系统结构和算法;仿真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基于LS-SVM的油液污染度软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与泛化能力,为
“同课异构”是开发课程资源、深入挖掘教材、扩展教学思路、发挥教师潜能、开辟教学新路较为成功的构想,也是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2009年9月至今,磐石市进修学校信息技术部组织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多次参加吉林市教育学院组织的各项“同课异构”活动。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了最好的尝试,他们在积极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丰富了教学经验。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以及一些思考。  
从计量人员的知识结构、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等方面着手,就实验室如何做好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
在计量技术机构的仪器收发系统中,仪器信息的录入是比较繁琐的过程。对于每次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的送检仪器,采用传统的手动录入方式耗时长、效率低,成为制约仪器收发效率的瓶颈问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面
首先叙述时间常数的一般概念和低露点下测试时间常数的困难。介绍了在低露点下测定有关仪器在时间常数方面进行比较的装量与方法,并给出比较的结果。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Flash动画激发兴趣  化学学科中涉及的微观世界发生的运动或变化,其内容是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并且对于微观世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认知能力较低,单凭简单的讲解,无法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着的微观世界。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进行微观
多媒体能将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整合在一起,通过感官刺激,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要点,让语文课堂重现
“哇,好漂亮哦!”在学生的赞叹声中,我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拉开序幕(我展示的是一个用Flash制作的网页横幅),学生们的求知欲溢于言表,一改以往想着玩游戏、上网聊天的心态,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势如破竹,教学效果也明显得到了提高。这使我充分意识到——“让信息技术课美起来”的重要性,“美”的信息技术课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好方法,也是信息技术课得以成功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