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教材的教学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教学现象:现象一是学生能感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但是难以清楚地用语言表述观察的位置与观察结果之间的联系;现象二是学生容易局限在自己的观察角度,难以根据看到的实物视图判断相应的观察位置,反映在教材中“想想做做”第三题的解答上正确率不算很高。分析原因是本节课主要教学难点要建立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突破。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年级组把这一教材作为比较有挑战性的内容,进行了教学研讨。
原因:我们分析,造成上面两种教学现象的原因是教学中教师指导方面的两个“不到位”。
1.语言指导与训练不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对例二的处理上,容易把教学重点局限在观察上,对学生的语言的表述要求不高、训练不够,以致于学生难以清楚叙述观察位置与观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在此教学环节中不仅做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指导与训练,让学生能清晰地表述。
2.观察与思考结合不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想想做做”第三题的处理上,容易停留在动位观察并说明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而在此直观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抽象数学模型的思维活动不够,没有很好地让学生抽象出观察位置与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此环节,应该指导学生在换位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思考,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两个原因比较,第一个原因是起点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主要原因。
实践与对策:从指导入手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根据上述现象及原因,我们在课堂实施上作了两点努力,一是要突破语言关,解决起点原因;二是要突破观察关,解决主要原因。
1.突破语言关,初步渗透换位观察与思考。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在不同的观察方位观察到实物的不同特征,以帮助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初步渗透换位观察与思考。
经过多次实践调整,对例2的教学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指导学生静位观察动位米老鼠的前、后、左、右,用指向性明确的具体提问引导学生清楚完整地叙述实物特征,为学会换位思考建立初步基础(由于不容易找到与例题同样的小猴,所以选用了特征明显的米老鼠代替了小猴)。具体提出的问题依次有:在米老鼠的前面,你看到了米老鼠的什么?还有什么?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请你按顺序完整地说出:在米老鼠的前面,你看到了米老鼠的什么?在米老鼠的后面,你看到了米老鼠的什么?在米老鼠的左面,你看到了米老鼠的什么?(耳朵、脸、手……)是米老鼠哪面的耳朵(脸、手)?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在米老鼠的左面,你看到的米老鼠哪面的什么?再观察一下,在米老鼠的左面,你看到米老鼠的脸朝着你的哪面?在米老鼠的右面,你看到了米老鼠哪面的什么?再观察一下:在米老鼠的右面,你看到米老鼠的脸朝着你的哪面?
接着在以上观察与叙述的基础上,出示从米老鼠的前、后、左、右4个位置拍的照片,让学生判断每张照片的观察位置并说明理由。由于有前面的观察与叙述基础,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与说明,达到了预期目的。
再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在米老鼠左右两个位置拍到照片的具体差别。指着在米老鼠左面拍到的照片问:在米老鼠左面拍到的照片,米老鼠的脸朝着我们的哪面?指着在米老鼠右面拍到的照片问:这张照片,米老鼠的脸朝着我们的右面,可以知道,这是在米老鼠哪面拍到的照片?
在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加深认识并初步学习换位思考。让一个学生到讲台前,与全班同学面对面观察米老鼠,引导思考:××同学和我们面对面观察米老鼠,想一想:你们拍到的是米老鼠哪面的照片?他拍到的是米老鼠哪面的照片,为什么和我们看到的不同?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总结得出:在米老鼠的左(右)面,我们看到米老鼠的脸就面向我们的左(右)面。照片中米老鼠脸的朝向我们的左(右)面,我们就知道,这张照片是在米老鼠的左(右)面拍到的。
2.突破观察关,学会换位思考。在分组观察的基础上再集体观察,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我们调整“想想做做”第三题的教学过程,安排了三次有目的性的观察活动,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首先让学生4人小组动位观察茶壶。(为了便于叙述观察结果,要求每个小组统一将茶壶壶嘴朝西、壶把朝东放置。)
第一次观察:现在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正对茶壶,两眼平视茶壶。你们有没有看到壶把?请没有看到壶把的同学起立、坐下。请看到壶把的同学来说一说,你看到壶把在你的哪边?依次请看到壶把在左边、壶把在右边、壶把正对中间的同学起立、坐下。小结:同一把茶壶,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也不相同。
第二次观察:我们规定这是1号位,依次是2号位,3号位,4号位。请每个小组像这样(指导一个小组示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转动一个座位。和刚才一样,正对茶壶,两眼平视茶壶,再来观察茶壶。你们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一样吗?为什么?原来观察的位置变了,看到的也变了。
再在两次动位观察的基础上安排第三次观察,这是一次集体观察,更是一次提升思维的观察。在此观察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观察关,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次观察:在这4个不同的位置分别能拍到怎样的茶壶照片呢?请看老师这边。老师把茶壶放得和大家一样,壶嘴朝西,壶把朝东。
A.先请一个会观察的××同学到前面来,站在茶壶的西边观察茶壶。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会不会动脑筋。××在茶壶的西边看茶壶,××看到的是哪一张茶壶照片呢?请大家从老师发给你们的4张照片中,找出××看到的这张照片,找好后,立刻面对老师坐正,把照片反放在胸前,不给别人看到。就请××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原来,××同学和4号位的同学一样,没有看到壶把,看到了正对着中间的壶嘴。你们拿得对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估计有学生会拿出自己观察位置的相应照片,及时找出错误提问:他拿的是在4号位拍到的茶壶照片吗?他拿的是在几号位拍到的茶壶照片?要根据观察的位置找到对应的照片。这个找错细节很关键,它起到重要的点拨作用。
B.再请一个会观察的××同学到前面来,站在茶壶的东边看茶壶。××在茶壶的东边看茶壶,××看到的是哪一张茶壶照片呢?也请大家找出××看到的这张照片。就请××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原来,××同学和2号位的同学一样,看到了正对着中间的壶把。你们拿得对吗?举起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估计有前面的第一次点拨,再次找错照片的同学会很少,事实也的确如此。
C.再请一个会思考的××同学到前面来,站在茶壶的北边看茶壶。××在茶壶的北边看茶壶,××看到的是哪一张茶壶照片呢?也请大家找出××看到的这张照片。就请××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原来,××同学和你们3号位的同学一样,看到了壶把在你们的左边。你们拿得对吗?举起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此时由于是共同观察,所以同学们共同观察的位置大致是在3号位,和前面观察的这个同学大致一样;即使少数人的观察位置不同,学生基本能换位思考,没有人拿错图片。
D.再请一个会思考的××同学到前面来,站在茶壶的南边看茶壶。××在茶壶的南边看茶壶,××看到的是哪一张茶壶照片呢?想一想,他现在看到的和你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吗?想好了,再找出××看到的这张照片。请××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你们拿得对吗?举起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原来,××同学看到了壶把在他的右边。和刚才××看的一样吗?此时,在前面观察的同学和下面位置上的同学是面对面观察茶壶,这时是体现学生是否学会换位思考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没有人拿错照片,显示学生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
适当的点拨已帮助学生基本上学会了换位思考,在此基础上安排下面的比较活动起强化训练的作用。
三次观察后比较:请看这两张照片,这是在3号位拍到的照片,壶把在哪边?这是在1号位拍到的照片,壶把在哪边?我们用动作来表示这张3号位拍到的照片,壶把在右,壶嘴在左。(教师一手叉腰,一手侧上举表示图片特征。)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另一张照片吗?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独立连线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并请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由于学生有充分的观察经验,并学会了换位思考,所以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很高,叙述判断理由时,表达清晰。这一判断与表达过程说明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好发展。
反思:
课堂上,教师的问话似乎多了,但仔细分析问题的内容,问题的指向性明确,教师的问话叙述完整,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指导,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也发现,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叙述清楚。实践说明:教师要在语言上发挥指导作用。
课堂上,学生的观察活动似乎不够热闹,但井然有序。学生实际上是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把观察与思考相联系,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建立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空间观念得到提升。实践说明:教师要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这一节课中,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原因:我们分析,造成上面两种教学现象的原因是教学中教师指导方面的两个“不到位”。
1.语言指导与训练不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对例二的处理上,容易把教学重点局限在观察上,对学生的语言的表述要求不高、训练不够,以致于学生难以清楚叙述观察位置与观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在此教学环节中不仅做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指导与训练,让学生能清晰地表述。
2.观察与思考结合不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想想做做”第三题的处理上,容易停留在动位观察并说明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而在此直观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抽象数学模型的思维活动不够,没有很好地让学生抽象出观察位置与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此环节,应该指导学生在换位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思考,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两个原因比较,第一个原因是起点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主要原因。
实践与对策:从指导入手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根据上述现象及原因,我们在课堂实施上作了两点努力,一是要突破语言关,解决起点原因;二是要突破观察关,解决主要原因。
1.突破语言关,初步渗透换位观察与思考。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在不同的观察方位观察到实物的不同特征,以帮助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初步渗透换位观察与思考。
经过多次实践调整,对例2的教学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指导学生静位观察动位米老鼠的前、后、左、右,用指向性明确的具体提问引导学生清楚完整地叙述实物特征,为学会换位思考建立初步基础(由于不容易找到与例题同样的小猴,所以选用了特征明显的米老鼠代替了小猴)。具体提出的问题依次有:在米老鼠的前面,你看到了米老鼠的什么?还有什么?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请你按顺序完整地说出:在米老鼠的前面,你看到了米老鼠的什么?在米老鼠的后面,你看到了米老鼠的什么?在米老鼠的左面,你看到了米老鼠的什么?(耳朵、脸、手……)是米老鼠哪面的耳朵(脸、手)?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在米老鼠的左面,你看到的米老鼠哪面的什么?再观察一下,在米老鼠的左面,你看到米老鼠的脸朝着你的哪面?在米老鼠的右面,你看到了米老鼠哪面的什么?再观察一下:在米老鼠的右面,你看到米老鼠的脸朝着你的哪面?
接着在以上观察与叙述的基础上,出示从米老鼠的前、后、左、右4个位置拍的照片,让学生判断每张照片的观察位置并说明理由。由于有前面的观察与叙述基础,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与说明,达到了预期目的。
再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在米老鼠左右两个位置拍到照片的具体差别。指着在米老鼠左面拍到的照片问:在米老鼠左面拍到的照片,米老鼠的脸朝着我们的哪面?指着在米老鼠右面拍到的照片问:这张照片,米老鼠的脸朝着我们的右面,可以知道,这是在米老鼠哪面拍到的照片?
在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加深认识并初步学习换位思考。让一个学生到讲台前,与全班同学面对面观察米老鼠,引导思考:××同学和我们面对面观察米老鼠,想一想:你们拍到的是米老鼠哪面的照片?他拍到的是米老鼠哪面的照片,为什么和我们看到的不同?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总结得出:在米老鼠的左(右)面,我们看到米老鼠的脸就面向我们的左(右)面。照片中米老鼠脸的朝向我们的左(右)面,我们就知道,这张照片是在米老鼠的左(右)面拍到的。
2.突破观察关,学会换位思考。在分组观察的基础上再集体观察,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我们调整“想想做做”第三题的教学过程,安排了三次有目的性的观察活动,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首先让学生4人小组动位观察茶壶。(为了便于叙述观察结果,要求每个小组统一将茶壶壶嘴朝西、壶把朝东放置。)
第一次观察:现在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正对茶壶,两眼平视茶壶。你们有没有看到壶把?请没有看到壶把的同学起立、坐下。请看到壶把的同学来说一说,你看到壶把在你的哪边?依次请看到壶把在左边、壶把在右边、壶把正对中间的同学起立、坐下。小结:同一把茶壶,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也不相同。
第二次观察:我们规定这是1号位,依次是2号位,3号位,4号位。请每个小组像这样(指导一个小组示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转动一个座位。和刚才一样,正对茶壶,两眼平视茶壶,再来观察茶壶。你们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一样吗?为什么?原来观察的位置变了,看到的也变了。
再在两次动位观察的基础上安排第三次观察,这是一次集体观察,更是一次提升思维的观察。在此观察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突破观察关,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次观察:在这4个不同的位置分别能拍到怎样的茶壶照片呢?请看老师这边。老师把茶壶放得和大家一样,壶嘴朝西,壶把朝东。
A.先请一个会观察的××同学到前面来,站在茶壶的西边观察茶壶。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会不会动脑筋。××在茶壶的西边看茶壶,××看到的是哪一张茶壶照片呢?请大家从老师发给你们的4张照片中,找出××看到的这张照片,找好后,立刻面对老师坐正,把照片反放在胸前,不给别人看到。就请××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原来,××同学和4号位的同学一样,没有看到壶把,看到了正对着中间的壶嘴。你们拿得对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估计有学生会拿出自己观察位置的相应照片,及时找出错误提问:他拿的是在4号位拍到的茶壶照片吗?他拿的是在几号位拍到的茶壶照片?要根据观察的位置找到对应的照片。这个找错细节很关键,它起到重要的点拨作用。
B.再请一个会观察的××同学到前面来,站在茶壶的东边看茶壶。××在茶壶的东边看茶壶,××看到的是哪一张茶壶照片呢?也请大家找出××看到的这张照片。就请××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原来,××同学和2号位的同学一样,看到了正对着中间的壶把。你们拿得对吗?举起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估计有前面的第一次点拨,再次找错照片的同学会很少,事实也的确如此。
C.再请一个会思考的××同学到前面来,站在茶壶的北边看茶壶。××在茶壶的北边看茶壶,××看到的是哪一张茶壶照片呢?也请大家找出××看到的这张照片。就请××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原来,××同学和你们3号位的同学一样,看到了壶把在你们的左边。你们拿得对吗?举起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此时由于是共同观察,所以同学们共同观察的位置大致是在3号位,和前面观察的这个同学大致一样;即使少数人的观察位置不同,学生基本能换位思考,没有人拿错图片。
D.再请一个会思考的××同学到前面来,站在茶壶的南边看茶壶。××在茶壶的南边看茶壶,××看到的是哪一张茶壶照片呢?想一想,他现在看到的和你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吗?想好了,再找出××看到的这张照片。请××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你们拿得对吗?举起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原来,××同学看到了壶把在他的右边。和刚才××看的一样吗?此时,在前面观察的同学和下面位置上的同学是面对面观察茶壶,这时是体现学生是否学会换位思考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没有人拿错照片,显示学生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
适当的点拨已帮助学生基本上学会了换位思考,在此基础上安排下面的比较活动起强化训练的作用。
三次观察后比较:请看这两张照片,这是在3号位拍到的照片,壶把在哪边?这是在1号位拍到的照片,壶把在哪边?我们用动作来表示这张3号位拍到的照片,壶把在右,壶嘴在左。(教师一手叉腰,一手侧上举表示图片特征。)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另一张照片吗?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独立连线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并请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由于学生有充分的观察经验,并学会了换位思考,所以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很高,叙述判断理由时,表达清晰。这一判断与表达过程说明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好发展。
反思:
课堂上,教师的问话似乎多了,但仔细分析问题的内容,问题的指向性明确,教师的问话叙述完整,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指导,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也发现,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叙述清楚。实践说明:教师要在语言上发挥指导作用。
课堂上,学生的观察活动似乎不够热闹,但井然有序。学生实际上是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把观察与思考相联系,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建立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空间观念得到提升。实践说明:教师要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这一节课中,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