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对盲生成长的意义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经典。随着《诗书中华》《国学小名士》等综艺节目的推出,对经典作品的创新演绎逐渐深入人心。小学阶段是盲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有效开展德育,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盲生成长中产生的问题
  盲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际等各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就可能转化为心理障碍,甚至会影響其身心健康发展。由于盲生从小较多接受他人帮助,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一种“理所应当”的心态,进而可能变得缺乏感恩之心、遇事易推卸责任,这些品质问题的出现令人心痛。
  对视觉功能的有效补偿是促进盲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盲生需要有意识去刺激听觉,提升语言和感知能力,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用课堂诵读、比赛、展演等多种途径带领学生学习文化经典,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养、启迪智慧。
  二、盲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
  盲校课程标准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我们通过《弟子规》校本课程定期开展德育课堂,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例如在教学“诚信”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体会道理。之后,借助《孟信卖牛》和《曾子杀猪》两个故事的对比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诚信的重要性。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并将优良品质内化于心。
  三、盲校开设德育课堂的意义
  在盲生的教育中,品德教育比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积极以丰富的文化经典为盲生打好基础,引导盲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对盲生实施德育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并在日常生活中多体会、多实践。我们每天利用校园广播带大家诵读经典,让表现优秀的盲生轮流参与播报。去年疫情期间,我们没有间断学习,而是与家长做好沟通,开展集体“云诵读”模式,用丰富生动的形式激发盲生的诵读热情,并培养家庭亲子学习习惯。
  盲生只有懂得基本的道理,才能去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而提高综合素养。我们要结合盲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内容,久久为功,使德育教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 编 莫 荻)
其他文献
学校的“器材场地化”多见于体育设施建设,在提供足够的体育运动项目器具、器材基础上,学校还要着重考虑这些教学用具的使用是否方便、是否能最大限度地随时使用和锻炼。体育器材的场地化建设思路,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以丰富各学科的学习环境。器材概念的泛化,将学习成果、评价结果、课堂生成变成为教学用具,持续建设鲜活、生动的学习环境,帮助师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一、学习观的进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一天性,将知识教育融入游戏中,实现寓教于乐。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要通过几个有效策略来达到目标。  一、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教育要想收到良好效果,首先要有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节奏的引导者,只有教师素质过硬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進步的基石,而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主干。我园为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了基于中原传统文化的主题区域活动研究。  一、加强中原传统文化应用的目的性、计划性  为保证中原传统文化教育顺利有效开展,我们事先制订好区域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和目标,根据目标投放相关材料,教师带着目的观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见表1)  中原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非
在听障学生中实行探究性学习是特校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听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我校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其教学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提出问题;(2)方案设计和探究;(3)总结和评价。  本文以教材《氧气的制法》一课,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提出问
笔者一直教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从 2018 年开始尝试运用铃木钢琴教学法,并有所体会.铃木钢琴教学法学习的起点不是从手指在键盘上的位置和姿势开始训练,而是先在头脑中树立
期刊
为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参与新生态实验的学校倡导开展大体育“6 1”活动,即由基础体育课、上午大课间、下午大课间(分为专训和赛事两部分)、隐性课程和中间课程,加上周末与假期的家本体育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我校通过开展大体育“6 1”活动,将体育课程扩展到家庭,通过科学设置来指导学生的家庭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民间游戏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能让幼儿在开心游戏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而民间游戏材料选取方便,随处可得;场
今年以来,我校在“新生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开设了种植课程,形成了以种植实践为载体的校内模拟研学活动。  种植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课程的出发点和关注点都是“人”,关注“人的成长”,是“种文化”和“种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进行劳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从而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
在核心素养时代,深度学习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受到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们的关注。所谓深度学习,并非指深奥的学习内容,而是指向儿童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状态,它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发生深层次思考,是否参与真正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是否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目标最终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近年来,三门峡市实验幼儿园围绕环境建设、教师素养、课程建设三个核心要素,精雕细琢,创新实践,让深度学习
转换,改变,改换。所谓混合式教育,《混合式教学》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学生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或听从教师的安排,在任何课程或科目中进行转换,而在这些学习模块中,至少有一个模块是在线学习。”笔者认同这个定义。  转换,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并不新鲜。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中,除以往的转换外,还有线上和线下的转换。线上线下为什么转换、什么时候转换、怎样转换,取决于教学参与者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