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读懂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深入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观认识,已经掌握和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等,我校决定开展读懂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方法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
1.课前读懂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的数学教学是环环相扣的。前阶段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能力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高低就是他们要学新知识、所需能力的起点。因而教师了解学生以往的情况,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认为读懂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有以下方法:
(1)测试法。课前通过编制有关知识、技能的各种主客观测验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了部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等。
(2)问卷法。根据需要设计专题问卷或量表进行调查,重点是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3)实验法。某些问题、练习题或实验、演示设计的适切性没有把握时,可以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试问或试做一下,了解学生的反应,为修改、完善,提供依据。
(4)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交谈,不仅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使教师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或者课下与孩子们交谈时,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学生的起点。
2.课中读懂学生的学习状态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主观认识和情感态度等。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现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读懂学生的学习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读懂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有以下方法:
(1)课堂观察。一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听懂并理解的常是面带微笑或表情自若;存有疑虑、似懂非懂的常是愁眉不展、若有所思;认真听讲者常是聚精会神;走神者常是漫不经心。二是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习惯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是观察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也要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2)提问与追问。课堂是探究知识和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生命涌动的舞台。课堂中的每个精彩片段都充满思辨和灵性,而每次灵性的迸发都源于教师有效地提问和巧妙地追问所激发的学生思维灵动。追问是上一个提问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
(3)讨论与交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关于数学学习与思维过程交流,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并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后读懂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是老师检验课堂效果、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径。学生每天都要写数学作业,而我们老师则每一天都会发现学生作业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该犯的错误。面对学生作业经常出现的错误,我们教师要有耐性,多与学生交谈沟通,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勤反思,勤总结,善于利用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制定防错策略,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针对练习,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同时也要从中发现正确和值得肯定的部分,分析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过程,进而解读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认为,课后读懂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以下方法:
(1)错例分析。错例分析的方法重在研究学生作品中的痕迹,不同的痕迹背后隐含着不同的信息。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错例,发现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的偏差,进而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2)诊断式访谈。在课后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谈话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大脑,了解孩子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构建的理解。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读懂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深入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观认识,已经掌握和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等,我校决定开展读懂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方法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
1.课前读懂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的数学教学是环环相扣的。前阶段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能力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高低就是他们要学新知识、所需能力的起点。因而教师了解学生以往的情况,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认为读懂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有以下方法:
(1)测试法。课前通过编制有关知识、技能的各种主客观测验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了部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等。
(2)问卷法。根据需要设计专题问卷或量表进行调查,重点是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3)实验法。某些问题、练习题或实验、演示设计的适切性没有把握时,可以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试问或试做一下,了解学生的反应,为修改、完善,提供依据。
(4)谈话法。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交谈,不仅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使教师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或者课下与孩子们交谈时,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学生的起点。
2.课中读懂学生的学习状态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主观认识和情感态度等。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现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读懂学生的学习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读懂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有以下方法:
(1)课堂观察。一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听懂并理解的常是面带微笑或表情自若;存有疑虑、似懂非懂的常是愁眉不展、若有所思;认真听讲者常是聚精会神;走神者常是漫不经心。二是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习惯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是观察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也要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2)提问与追问。课堂是探究知识和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生命涌动的舞台。课堂中的每个精彩片段都充满思辨和灵性,而每次灵性的迸发都源于教师有效地提问和巧妙地追问所激发的学生思维灵动。追问是上一个提问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
(3)讨论与交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关于数学学习与思维过程交流,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并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后读懂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是老师检验课堂效果、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径。学生每天都要写数学作业,而我们老师则每一天都会发现学生作业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该犯的错误。面对学生作业经常出现的错误,我们教师要有耐性,多与学生交谈沟通,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勤反思,勤总结,善于利用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制定防错策略,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针对练习,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同时也要从中发现正确和值得肯定的部分,分析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过程,进而解读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认为,课后读懂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以下方法:
(1)错例分析。错例分析的方法重在研究学生作品中的痕迹,不同的痕迹背后隐含着不同的信息。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错例,发现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的偏差,进而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2)诊断式访谈。在课后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谈话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大脑,了解孩子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构建的理解。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