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下,数据特别是存在巨大价值的科学数据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对科学数据的保存、共享与利用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数据期刊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所关注的数据发布、分享与再利用问题,但也对图书馆、读者作者、出版界等利益相关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首先对数据论文、数据期刊、数据出版等相关概念和数据期刊的出版模式、学术引用、数据控制等进行了概述,主要对数据出版带给图书馆影响与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数据期刊进一步冲击了图书馆社会知识交流中心地位、丰富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为图书馆利用数据期刊资源带来风险、为图书馆的数据期刊知识组织与资源整合带来障碍。
关键词:数据论文;数据期刊;数据出版;科学数据;大数据;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02
The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 of Data Journals on Library
Abstract Data, especially, the scientific data with great values are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the retention,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data have aroused social attention. As a new form of publications, data journals have solved the problems of data publication, sharing, and reuses, but it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library, writers and readers,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After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s of data paper, data journal, and data publishing, and the publishing form of data journals, citation and data control, analysis is made about the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 of data publishing on library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data publishing enriches the resources of library, challenges library’s status as the center of knowledge exchange, brings risks the use of data journals and obstacles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source in library.
Key words data paper; data journal; data publishing; scientific data; big data; library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移动、智能终端数据的产生,使得全社会进入到了一个以数据驱动社会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识别、管理、计算和应用正前所未有的改变着社会的诸多方面,并引发了全社会对数据的共享渴望与关注讨论[1-3]。在这种环境下,有望从机制上改变目前数据共享所面临的根本问题的数据论文、数据期刊与数据出版便应运而生,并且,由于数据出版具有强调数据直接出版而非传统的分析或获得结论、详细的数据集获得过程等说明、规范的数据链接标示符与著录格式等特点而得到了学术界、出版界、图情界的重视与热捧。图书馆是与出版机构联系最为紧密的机构之一,也是出版产业链的主要下游行业,因而图书馆事业与出版业有着强关联性[4]。如果能站在图书馆的视角去研究数据期刊带给图书馆的影响,将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事业建设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1 迅速发展和多方推动的数据出版
数据出版是一种新型的通过数据特别是科学数据共享的出版方式,而以发布描述数据集收集、处理等过程细节的数据论文(Data Papers)为主要内容的数据期刊(《Data Journal》)则是数据出版的主要出版形式。从出版模式来看:数据期刊期刊主要有以出版短数据论文为特征的数据期刊(如《Geoscience Data Journal》)、以整合出版为特征的数据期刊(如《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和以补充资料出版的数据期刊(如《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等三种类型[5]。从数据期刊的特点来看:首先,数据论文的篇幅较短,能使读者快速地明白所描述数据集的所有相关细节信息,对数据的保存管理也有较为细致的说明与要求,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可到达数据集的永久、可解析路径;其次,由于在数据论文的发表过程中需经同行评议(可以是发表前,也可以是发表后),所发布的数据经过了一个严谨的数据认证过程,因而数据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信度与公正度;再次,数据期刊没有固定的出版周期,科学数据可随时通过数据仓储来提交发布,以实现数据最大范围、最快速度的传播、共享与复用,因而数据具有开放性、快捷性。
数据期刊尽管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不同的科研资助组织、数据期刊、学术机构也颁布了不同的数据管理政策,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其发展势头如此迅猛,究其缘由则是数据期刊的利益相关者(出版商、数据仓储、科研工作者、科研资助机构)均对数据期刊的发展给予了积极支持与推动。如:出版商方面:PLoS One从2008年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数据共享政策,Wiley于2012年推出了主要发布篇幅比较短的地球科学数据论文期刊《Geoscience Data Journal》,Nature集团于2014年推出了《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的数据期刊;数据存储方面:2012年,欧盟提出了“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研究与创新计划,以支持将发表后的研究论文存放到开放知识库,2009年由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于伦敦成立的Datacite,要求所有数据都采用DOI标识,以帮助用户发现、访问和再利用数据;Thomson Reuters于2012年推出了研究数据引文索引(DCI),希望通过文献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引用建立针对数据的评价指标,进而推动数据发现和知识互联[6];科研资助机构方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12年宣布创建和参与一个旨在促进全球科学家研究数据共享的国际组织——研究数据联盟,以实现全世界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加速基于数据的创新。 2 数据出版带给图书馆的影响
出版业与图书馆密不可分,一方面,图书馆不但是最大的出版物购买者,也是最大的出版物收藏机构和服务机构,更是出版物知识输出的最主要终端途径,对于出版物的市场发行、知识传播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另一方面,出版物也是图书馆的主要收藏与利用对象,其对于丰富馆藏、吸引读者、优化服务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出版业与图书馆息息相关并相互影响,数据出版这一新兴的出版模式,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领域。
2.1 对图书馆知识传播中心地位造成进一步冲击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转向面向各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织、分析和利用的个性化、在线化、智能化、集成化服务,以解决用户的问题和提供内容解决方案为目标。大数据时代的带来,则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知识资源选择余地、知识资源分析手段和知识资源分布结构,但其中蕴含的商机和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发展缺陷致使图书馆受到了更多商业机构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咨询机构、信息检索机构和知识资源发现机构提供着让用户越来越满意的知识服务,一站式检索服务、云平台存储与运算服务、大数据分析挖掘服务、知识可视化服务等服务内容层出不穷。受此影响,图书馆用户的服务预期值也不断提升,用户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日渐降低。美国Ithaka研究所发布的《图书馆调查2010》显示,读者对图书馆作为信息门户的认同逐渐下降, 图书馆教学支持和科研支持服务尚未得到认可[7],这种情况下出版与传播模式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使图书馆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数据期刊的出现及其在学术资源出版、信息传播、 数据增值等方面的优势体现,使数据期刊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与利用,而获取与利用数据期刊的途径也将不以图书馆为必由途径,致使图书馆的知识中心地位将继阅读习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之后又一次受到冲击。
2.2 为图书馆带来了丰富的图书馆学术资源
数据期刊在为图书馆学术资源中心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图书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丰富了图书馆的学术资源,特别是对于大数据时代的以服务科研型用户为主要任务的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来说将会显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在大数据时代,研究报告、会议资料、交流访谈等都是科研人员所注重和利用的数据来源与组成部分,在以简单的信息组织为媒介的传统出版物、数字出版物不能满足用户的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出版不仅激活了原有出版资源组成结构,还催生了新的学术资源存在形态,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尤其是通过数据出版的原始数据系统展现与传统出版的多维研究分析,将使图书馆馆藏数据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并能在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专业化、精准化发展态势的语境下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据逐步实现“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所倡导的“连接一切”社会发展驱动要素建设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切皆相连”的图书馆资源(这里主要指数据期刊、数据论文)、图书馆载体(这里主要指实现服务的空间,如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与虚拟空间)、图书馆产品(主要指基于数据期刊的数据服务,如资源推送、数据空间等)的三维驱动服务生态下,图书馆将实现依据用户个体需求的资源(数据)相关主题统计与运算(如学科主题的核心作者分布及影响力计算)及图书馆载体(空间)的任意设置与配置(如创客空间、学习空间等),从而创新出新的图书馆服务(如用户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专题定制服务等),使图书馆向真正的智慧图书馆、融合图书馆方向发展和转型。
2.3 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一步优化和增值
数据期刊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图书馆馆藏的资源类型与范围,同时,因为数据期刊的出版内容不以数据的分析、加工和所得结论为目的,而是经过科学家基于大量实证调研或实验所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并在数据发布过程中受到了同行评审、数据组织等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验证过程,因而不管是这些数据的科学质量与获得途径,还是数据的准确性、科学价值、用户遴选资源所用时间,都相较于也受同行评议、不端学术检测、编辑出版等质量把关的传统期刊、开放存取期刊、期刊知识服务平台,以及质量控制、数据校对检验等相对较差的其它出版物、自建数据库而言更具优势且更受科学研究者的青睐,这对开始收藏数据期刊的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优化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8]。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重复利用、多次挖掘环境影响下,数据将依赖于数据期刊等途径将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数据特别是受科研资助机构资助研究的课题数据不再只由少数人拥有和利用,数据将在共享传播后得到更大范围与领域的重复、多次使用,且由于数据期刊发布的数据来源更为详实、说明更为具体、标准更为规范,因此数据的权威性及数据分析、引用相较其它数据来源更易简便,数据期刊的数据将被多次挖掘、引用和应用,增加了图书馆馆藏数据的价值。
2.4 为图书馆的期刊评价带来新的困难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STM(指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业与图书馆在学术期刊肆意涨价与图书馆有限购刊经费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学术界、出版界和科学界开展了一场至今乃至未来都将产生影响的开放存取运动[9],并鼓励学术论文与成果通过不同的交流途径进行分享发布,如个人学术站点、在线知识分享平台、开放存取仓储等,科研成果知识得到了多途径的流动与生产力转换,推动了学术繁荣,然而不可否认这一繁荣背后也带给图书馆在期刊选购、资源整合方面的挑战,即采购的期刊资源无法做到重点(核心)期刊与全部期刊的平衡协调,采取传统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来分析传统期刊、开放存取期刊、在线期刊、电子期刊,如影响因子、论文下载量、期刊载文量等,使得本来就存在争议的期刊评价弊端无限放大,并遭受诸多非议,进而影响到图书馆的资源采购科学说服力。数据期刊的出现为图书馆期刊评价原本就没有最佳解决对策的现状带来了新的困难。
仔细分析数据期刊带来这一困难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数据期刊还是一个新兴的出版模式,发展时间不长;其次是目前业界还缺乏对数据期刊以及数据论文的价值评价体系。尽管有一些用于评价数据期刊或数据论文价值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0],如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集团推出的数据引用索引数据库( Data citation index) [6]以及正在尝试的文章影响力计算方法(Article Level Metrics)[11-12]、业界正在热议和研究的替代计量研究方法(Altmetrics)[13]等,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并未被纳入到研究者成果评价体系当中。 2.5 为图书馆的数据期刊资源整合利用带来困难与风险
数据期刊为图书馆带来的挑战还有数据期刊的资源整合与分享应用。首先,对图书馆的数据期刊资源整合来说,由于数据期刊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存储平台上,如何合法、合理、科学的获取并加以资源组织为自己的资源所应用并不是易事,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数据期刊对所收录发布的数据在资源组织结构、说明标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如:以出版短数据论文为特征的数据期刊《Geoscience Data Journal》[14]要求作者提交的数据论文对连同提交的数据集进行详细描述,如原始数据集的收集、处理方式、格式、大小等细节信息。同时要求作者在提交数据论文之前还需作者为数据集找到合适的数据仓储,并获得DOI;而以整合出版为特征的数据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15]要求作者在提交数据论文的时候,应该统一将其底层支撑性数据公开可用,同时必须在文章中保留单独的“数据资源”部分,在此部分中列出数据集名称以及数据存储地址(DOI或者其他永久链接标识)[5]。因此,图书馆在没有足够的权限(如未购买用户检索到的数据资源)情况下,能提供给用户的用户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下载与再利用服务都将经受考验,即使获得权限的情况下是实现对其资源的内容组织还是对其DOI的映射链接也都是图书馆在之前所没有遇到的。
其次,对图书馆的数据期刊应用来说,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知识产权风险。期刊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期刊开放共享的作者著作权保护,在目前通行的CC协议[16]下,期刊知识产权的作者著作权主要是通过引用著录来实现,以从法律的角度承认科研人员的数据收集、处理和结论、观点、思想的贡献与付出,但由于目前的期刊引用主要是对传统期刊的引用,对数据期刊的引用也还仅处于初步研究现状,所以还不能正确表达对数据作者的贡献,容易使得数据作者的正当权益如著作权被侵犯和让渡转移。可喜的是,学术界已看到了数据期刊发展中存在的引用问题,并开展了一定的学术研究,如候经川[17]、张静蓓[18]、王丹丹[19]等尽管没有完全聚焦于数据期刊的学术引用研究,但在对科学数据的引证与引用研究时,均都涉及到了数据论文、数据期刊的引用问题。
3 结语
基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数据期刊影响图书馆的积极与消极因素进行了分析列举,对于同时影响到图书馆读者阅读及数据期刊运营发展的因素如数据期刊的认可度、数据期刊的应用推广等不在本文研究范围,本文也不做详细研究。随着数据期刊和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的深入发展,数据期刊还将在其它方面带给图书馆新的挑战与影响,需要图书馆面对这些挑战时对图书馆服务、资源建设进行转型与变革,也需要更多业界学者后续深入的相关学术研究来指导图书馆的事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凤红,崔金钟,韩芳,等. 数据论文: 大数据时代新兴学术论文出版类型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51-1456.
[2] Vision TJ.Open data and the social contract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J].Bioscience,2010,60( 5):330-331.
[3] Molloy JC. The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Open data means better science[J].Plos Biology,2011,9( 12) :e1001195.
[4] 中国产业信息.出版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影响分析[EB/OL].[2015-09-10].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412/295607.html.
[5] 雷秋雨,马建玲.数据期刊的出版模式与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1):112-116.
[6] Thomson Reuters. Data Citation Index [EB/OL]. [2014-09-20].http://wokinfo.com/products-tools/multidisplinary/dci/.
[7] 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8] 许晶晶.“大数据出版”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机遇与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5(7):97-100.
[9] 肖冬梅.开放存取运动缘何蓬勃兴起?[J].图书情报工作,2006(5):130-133.
[10] 欧阳峥峥,青秀玲,顾立平,等.国际数据期刊出版的案例分析及其特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437-444.
[11] Article Level Metrics[EB/OL].[2015-09-10].http://article-level-metrics.plos.org/alm-info/.
[12] Tananbaum G.Article-Level Metrics:ASPARC Primer[EB/OL].[2015-09-10].http://sparc.arl.org/sites/default/files/sparc-alm-primer.pdf.
[13] Mike Buschman, Andrea Michalek. Are Alternative Metrics Still Alternative?[J]. Bulleti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9(4):35-39.
[14] Geoscience Data Journal[EB/OL]. [2015-09-10].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2049-6060.
[15] 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EB/OL].[2015-09-10].http://biodiversitydatajournal.com/.[]雷秋雨,马建玲.数据期刊的出版模式与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1):112-116.
[16] 版权游戏:版权制度改变 “创作共用”才是未来[EB/OL].[2015-09-10].http://tech.163.com/14/1127/08/AC2051HK000915BF.html.
[17] 候经川,方静怡.数据引证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112-117.
[18] 张静蓓,吕俊生,田野.国外科学数据引用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8):91-96.
[19] 王丹丹.科学数据规范引用关键问题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8):42-47.
关键词:数据论文;数据期刊;数据出版;科学数据;大数据;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02
The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 of Data Journals on Library
Abstract Data, especially, the scientific data with great values are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the retention,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data have aroused social attention. As a new form of publications, data journals have solved the problems of data publication, sharing, and reuses, but it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library, writers and readers,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After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s of data paper, data journal, and data publishing, and the publishing form of data journals, citation and data control, analysis is made about the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 of data publishing on library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data publishing enriches the resources of library, challenges library’s status as the center of knowledge exchange, brings risks the use of data journals and obstacles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source in library.
Key words data paper; data journal; data publishing; scientific data; big data; library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移动、智能终端数据的产生,使得全社会进入到了一个以数据驱动社会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识别、管理、计算和应用正前所未有的改变着社会的诸多方面,并引发了全社会对数据的共享渴望与关注讨论[1-3]。在这种环境下,有望从机制上改变目前数据共享所面临的根本问题的数据论文、数据期刊与数据出版便应运而生,并且,由于数据出版具有强调数据直接出版而非传统的分析或获得结论、详细的数据集获得过程等说明、规范的数据链接标示符与著录格式等特点而得到了学术界、出版界、图情界的重视与热捧。图书馆是与出版机构联系最为紧密的机构之一,也是出版产业链的主要下游行业,因而图书馆事业与出版业有着强关联性[4]。如果能站在图书馆的视角去研究数据期刊带给图书馆的影响,将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事业建设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1 迅速发展和多方推动的数据出版
数据出版是一种新型的通过数据特别是科学数据共享的出版方式,而以发布描述数据集收集、处理等过程细节的数据论文(Data Papers)为主要内容的数据期刊(《Data Journal》)则是数据出版的主要出版形式。从出版模式来看:数据期刊期刊主要有以出版短数据论文为特征的数据期刊(如《Geoscience Data Journal》)、以整合出版为特征的数据期刊(如《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和以补充资料出版的数据期刊(如《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等三种类型[5]。从数据期刊的特点来看:首先,数据论文的篇幅较短,能使读者快速地明白所描述数据集的所有相关细节信息,对数据的保存管理也有较为细致的说明与要求,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可到达数据集的永久、可解析路径;其次,由于在数据论文的发表过程中需经同行评议(可以是发表前,也可以是发表后),所发布的数据经过了一个严谨的数据认证过程,因而数据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信度与公正度;再次,数据期刊没有固定的出版周期,科学数据可随时通过数据仓储来提交发布,以实现数据最大范围、最快速度的传播、共享与复用,因而数据具有开放性、快捷性。
数据期刊尽管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不同的科研资助组织、数据期刊、学术机构也颁布了不同的数据管理政策,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其发展势头如此迅猛,究其缘由则是数据期刊的利益相关者(出版商、数据仓储、科研工作者、科研资助机构)均对数据期刊的发展给予了积极支持与推动。如:出版商方面:PLoS One从2008年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数据共享政策,Wiley于2012年推出了主要发布篇幅比较短的地球科学数据论文期刊《Geoscience Data Journal》,Nature集团于2014年推出了《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的数据期刊;数据存储方面:2012年,欧盟提出了“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研究与创新计划,以支持将发表后的研究论文存放到开放知识库,2009年由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于伦敦成立的Datacite,要求所有数据都采用DOI标识,以帮助用户发现、访问和再利用数据;Thomson Reuters于2012年推出了研究数据引文索引(DCI),希望通过文献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引用建立针对数据的评价指标,进而推动数据发现和知识互联[6];科研资助机构方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12年宣布创建和参与一个旨在促进全球科学家研究数据共享的国际组织——研究数据联盟,以实现全世界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加速基于数据的创新。 2 数据出版带给图书馆的影响
出版业与图书馆密不可分,一方面,图书馆不但是最大的出版物购买者,也是最大的出版物收藏机构和服务机构,更是出版物知识输出的最主要终端途径,对于出版物的市场发行、知识传播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另一方面,出版物也是图书馆的主要收藏与利用对象,其对于丰富馆藏、吸引读者、优化服务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出版业与图书馆息息相关并相互影响,数据出版这一新兴的出版模式,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领域。
2.1 对图书馆知识传播中心地位造成进一步冲击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转向面向各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织、分析和利用的个性化、在线化、智能化、集成化服务,以解决用户的问题和提供内容解决方案为目标。大数据时代的带来,则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知识资源选择余地、知识资源分析手段和知识资源分布结构,但其中蕴含的商机和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发展缺陷致使图书馆受到了更多商业机构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咨询机构、信息检索机构和知识资源发现机构提供着让用户越来越满意的知识服务,一站式检索服务、云平台存储与运算服务、大数据分析挖掘服务、知识可视化服务等服务内容层出不穷。受此影响,图书馆用户的服务预期值也不断提升,用户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日渐降低。美国Ithaka研究所发布的《图书馆调查2010》显示,读者对图书馆作为信息门户的认同逐渐下降, 图书馆教学支持和科研支持服务尚未得到认可[7],这种情况下出版与传播模式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使图书馆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数据期刊的出现及其在学术资源出版、信息传播、 数据增值等方面的优势体现,使数据期刊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与利用,而获取与利用数据期刊的途径也将不以图书馆为必由途径,致使图书馆的知识中心地位将继阅读习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之后又一次受到冲击。
2.2 为图书馆带来了丰富的图书馆学术资源
数据期刊在为图书馆学术资源中心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图书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丰富了图书馆的学术资源,特别是对于大数据时代的以服务科研型用户为主要任务的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来说将会显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在大数据时代,研究报告、会议资料、交流访谈等都是科研人员所注重和利用的数据来源与组成部分,在以简单的信息组织为媒介的传统出版物、数字出版物不能满足用户的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出版不仅激活了原有出版资源组成结构,还催生了新的学术资源存在形态,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尤其是通过数据出版的原始数据系统展现与传统出版的多维研究分析,将使图书馆馆藏数据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并能在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专业化、精准化发展态势的语境下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据逐步实现“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所倡导的“连接一切”社会发展驱动要素建设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切皆相连”的图书馆资源(这里主要指数据期刊、数据论文)、图书馆载体(这里主要指实现服务的空间,如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与虚拟空间)、图书馆产品(主要指基于数据期刊的数据服务,如资源推送、数据空间等)的三维驱动服务生态下,图书馆将实现依据用户个体需求的资源(数据)相关主题统计与运算(如学科主题的核心作者分布及影响力计算)及图书馆载体(空间)的任意设置与配置(如创客空间、学习空间等),从而创新出新的图书馆服务(如用户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专题定制服务等),使图书馆向真正的智慧图书馆、融合图书馆方向发展和转型。
2.3 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一步优化和增值
数据期刊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图书馆馆藏的资源类型与范围,同时,因为数据期刊的出版内容不以数据的分析、加工和所得结论为目的,而是经过科学家基于大量实证调研或实验所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并在数据发布过程中受到了同行评审、数据组织等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验证过程,因而不管是这些数据的科学质量与获得途径,还是数据的准确性、科学价值、用户遴选资源所用时间,都相较于也受同行评议、不端学术检测、编辑出版等质量把关的传统期刊、开放存取期刊、期刊知识服务平台,以及质量控制、数据校对检验等相对较差的其它出版物、自建数据库而言更具优势且更受科学研究者的青睐,这对开始收藏数据期刊的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优化了图书馆的馆藏结构[8]。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重复利用、多次挖掘环境影响下,数据将依赖于数据期刊等途径将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数据特别是受科研资助机构资助研究的课题数据不再只由少数人拥有和利用,数据将在共享传播后得到更大范围与领域的重复、多次使用,且由于数据期刊发布的数据来源更为详实、说明更为具体、标准更为规范,因此数据的权威性及数据分析、引用相较其它数据来源更易简便,数据期刊的数据将被多次挖掘、引用和应用,增加了图书馆馆藏数据的价值。
2.4 为图书馆的期刊评价带来新的困难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STM(指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业与图书馆在学术期刊肆意涨价与图书馆有限购刊经费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学术界、出版界和科学界开展了一场至今乃至未来都将产生影响的开放存取运动[9],并鼓励学术论文与成果通过不同的交流途径进行分享发布,如个人学术站点、在线知识分享平台、开放存取仓储等,科研成果知识得到了多途径的流动与生产力转换,推动了学术繁荣,然而不可否认这一繁荣背后也带给图书馆在期刊选购、资源整合方面的挑战,即采购的期刊资源无法做到重点(核心)期刊与全部期刊的平衡协调,采取传统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来分析传统期刊、开放存取期刊、在线期刊、电子期刊,如影响因子、论文下载量、期刊载文量等,使得本来就存在争议的期刊评价弊端无限放大,并遭受诸多非议,进而影响到图书馆的资源采购科学说服力。数据期刊的出现为图书馆期刊评价原本就没有最佳解决对策的现状带来了新的困难。
仔细分析数据期刊带来这一困难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数据期刊还是一个新兴的出版模式,发展时间不长;其次是目前业界还缺乏对数据期刊以及数据论文的价值评价体系。尽管有一些用于评价数据期刊或数据论文价值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0],如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集团推出的数据引用索引数据库( Data citation index) [6]以及正在尝试的文章影响力计算方法(Article Level Metrics)[11-12]、业界正在热议和研究的替代计量研究方法(Altmetrics)[13]等,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并未被纳入到研究者成果评价体系当中。 2.5 为图书馆的数据期刊资源整合利用带来困难与风险
数据期刊为图书馆带来的挑战还有数据期刊的资源整合与分享应用。首先,对图书馆的数据期刊资源整合来说,由于数据期刊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存储平台上,如何合法、合理、科学的获取并加以资源组织为自己的资源所应用并不是易事,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数据期刊对所收录发布的数据在资源组织结构、说明标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如:以出版短数据论文为特征的数据期刊《Geoscience Data Journal》[14]要求作者提交的数据论文对连同提交的数据集进行详细描述,如原始数据集的收集、处理方式、格式、大小等细节信息。同时要求作者在提交数据论文之前还需作者为数据集找到合适的数据仓储,并获得DOI;而以整合出版为特征的数据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15]要求作者在提交数据论文的时候,应该统一将其底层支撑性数据公开可用,同时必须在文章中保留单独的“数据资源”部分,在此部分中列出数据集名称以及数据存储地址(DOI或者其他永久链接标识)[5]。因此,图书馆在没有足够的权限(如未购买用户检索到的数据资源)情况下,能提供给用户的用户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下载与再利用服务都将经受考验,即使获得权限的情况下是实现对其资源的内容组织还是对其DOI的映射链接也都是图书馆在之前所没有遇到的。
其次,对图书馆的数据期刊应用来说,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知识产权风险。期刊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期刊开放共享的作者著作权保护,在目前通行的CC协议[16]下,期刊知识产权的作者著作权主要是通过引用著录来实现,以从法律的角度承认科研人员的数据收集、处理和结论、观点、思想的贡献与付出,但由于目前的期刊引用主要是对传统期刊的引用,对数据期刊的引用也还仅处于初步研究现状,所以还不能正确表达对数据作者的贡献,容易使得数据作者的正当权益如著作权被侵犯和让渡转移。可喜的是,学术界已看到了数据期刊发展中存在的引用问题,并开展了一定的学术研究,如候经川[17]、张静蓓[18]、王丹丹[19]等尽管没有完全聚焦于数据期刊的学术引用研究,但在对科学数据的引证与引用研究时,均都涉及到了数据论文、数据期刊的引用问题。
3 结语
基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数据期刊影响图书馆的积极与消极因素进行了分析列举,对于同时影响到图书馆读者阅读及数据期刊运营发展的因素如数据期刊的认可度、数据期刊的应用推广等不在本文研究范围,本文也不做详细研究。随着数据期刊和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的深入发展,数据期刊还将在其它方面带给图书馆新的挑战与影响,需要图书馆面对这些挑战时对图书馆服务、资源建设进行转型与变革,也需要更多业界学者后续深入的相关学术研究来指导图书馆的事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凤红,崔金钟,韩芳,等. 数据论文: 大数据时代新兴学术论文出版类型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51-1456.
[2] Vision TJ.Open data and the social contract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J].Bioscience,2010,60( 5):330-331.
[3] Molloy JC. The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Open data means better science[J].Plos Biology,2011,9( 12) :e1001195.
[4] 中国产业信息.出版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影响分析[EB/OL].[2015-09-10].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412/295607.html.
[5] 雷秋雨,马建玲.数据期刊的出版模式与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1):112-116.
[6] Thomson Reuters. Data Citation Index [EB/OL]. [2014-09-20].http://wokinfo.com/products-tools/multidisplinary/dci/.
[7] 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8] 许晶晶.“大数据出版”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机遇与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5(7):97-100.
[9] 肖冬梅.开放存取运动缘何蓬勃兴起?[J].图书情报工作,2006(5):130-133.
[10] 欧阳峥峥,青秀玲,顾立平,等.国际数据期刊出版的案例分析及其特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437-444.
[11] Article Level Metrics[EB/OL].[2015-09-10].http://article-level-metrics.plos.org/alm-info/.
[12] Tananbaum G.Article-Level Metrics:ASPARC Primer[EB/OL].[2015-09-10].http://sparc.arl.org/sites/default/files/sparc-alm-primer.pdf.
[13] Mike Buschman, Andrea Michalek. Are Alternative Metrics Still Alternative?[J]. Bulleti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9(4):35-39.
[14] Geoscience Data Journal[EB/OL]. [2015-09-10].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2049-6060.
[15] 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EB/OL].[2015-09-10].http://biodiversitydatajournal.com/.[]雷秋雨,马建玲.数据期刊的出版模式与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1):112-116.
[16] 版权游戏:版权制度改变 “创作共用”才是未来[EB/OL].[2015-09-10].http://tech.163.com/14/1127/08/AC2051HK000915BF.html.
[17] 候经川,方静怡.数据引证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112-117.
[18] 张静蓓,吕俊生,田野.国外科学数据引用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8):91-96.
[19] 王丹丹.科学数据规范引用关键问题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8):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