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Q=《北京青年》周刊
M=玛丽娅·阿达尼娅女士(Marija Adanja)
“经历努力,风险和牺牲赢得了独立”
BQ:今年斯洛文尼亚将迎来独立二十周年纪念。对于斯洛文尼亚人而言,那段岁月应该是很难忘的。您能回忆一下吗?
M:很遗憾,我当时不在国内,我也是通过电视看到的。1990年12月,南斯拉夫举行了全民公投。我从来没见过国家解体,所以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真的是全新的经历,但同时对斯洛文尼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和选择,因为当时形势很不明朗,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国际社会不会承认我们?我们又该怎样发展经济?要知道,我们之前与南斯拉夫经济市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创新,还要果断地选择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斯洛文尼亚人经历了努力,风险和牺牲才赢得独立。团结也很重要,公投证明了这一点,超过96%的人同意独立,当时这是我们要继续发展的惟一道路。南斯拉夫市场很难让我们继续发展了,所以我们当时的总统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6月25日在首都卢布尔雅那宣布了斯洛文尼亚的独立,他说:“今天可以有梦想,但明天就是新的一天。”所以我们举办了一些庆祝活动,同时也明白未来的路会很艰难。
事实证明,我们做到了,我们对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还是很满意的。
BQ:斯洛文尼亚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更广泛的国际地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斯洛文尼亚在国际社会的具体情况吗?
M:斯洛文尼亚政府和外交官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在很短的时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斯洛文尼亚在1992年5月就加入了联合国,2004年3月加入了北约,2004年5月加入了欧盟,2007年1月加入了欧元区,2007年12月加入了申根国,2008年上半年担任了欧盟轮值主席国,2010年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BQ:您眼中的斯洛文尼亚人民是什么样的?
M:斯洛文尼亚人工作很努力,经常有人说我们像德国人。不过我不这么认为,只不过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就像我们和中国人一样很勤奋,当然中国人比我们还努力,还有一点我们是相似的——只要认准了,而且有能力做到,我们就会努力到最后。
最近我读到一份欧盟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斯洛文尼亚人是最满意的民族。我们的人均GDP还是很高的(约17000欧元)。一些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也比较完善。但我不会说斯洛文尼亚人很快乐,还没到那个程度。
BQ:在斯洛文尼亚独立二十周年纪念的网站上,我读到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斯洛文尼亚人对祖国的评价和期待。您的期待是什么?
M:我希望我们能站在一起为未来共同努力,克服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也意识到了,如果我们想保证今后发展的话就需要进行一些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医疗改革等,另一个重中之重就是重塑社会诚信。
书香气弥漫斯洛文尼亚
BO:斯洛文尼亚的文化教育程度很高,您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吗?
M:斯洛文尼亚大约82%的成人中學毕业,中学教育在斯洛文尼亚是很普及的,还有一些职业培训学校。
斯洛文尼亚的学前教育也非常完善。有一位中国女士嫁到了斯洛文尼亚,她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当她来到斯洛文尼亚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多机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的时候感到非常欣喜。孩子们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各种乐器、参加体育活动等等,也有中文课程,女孩的父母都认为她所学习的课程十分全面。
目前,斯洛文尼亚有四所大学,对于一个只有20099-人口的小国来说不算少,也有少数中国留学生,大约有230名中国学生在卢布尔雅那大学学习,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中国学生来斯洛文尼亚交流学习,这也是我工作的重心之一。
北京外国语大学最近几年有了斯洛文尼亚语课程,让大家惊讶的是,学习斯洛文尼亚语因为一些语法特色掌握起来肯定不容易,但中国的大学生学了很短时间就掌握了不少词汇,有好几位已经能讲流利的口语。
BO:首都卢布尔雅那被评为“2010世界图书之都”,能分享一下斯洛文尼亚浓郁的读书氛围吗?
M:我们都喜欢读书,语言是斯洛文尼亚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我们没有自己的国度。只在六世纪左右曾独立过,以后一直是其他国家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小国,语言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的重要元素。
现代化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我母亲,已经86岁了,视力不好,所以她加入了专门的老年阅读小组,经常从光盘中了解很多书的内容,也听各种信息,关于中国的事情她知道的比我还多。小学也会举办各种读书竞赛,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BQ:据说斯洛文尼亚的书价不低,人们是否经常在图书馆借书读?
M:因为我们人口不多,所以一般来说印刷量也不大,这样每一本书的价格和成本很高,但是斯洛文尼亚有非常健全的图书馆体系,可以借到各种各样的书,并且可以长期借阅。
BO:听说每周末在市中心广场还有旧书市场?
M:在斯洛文尼亚有许多市场,包括二手书市场。你沿河而行,会看到许许多多卖各种二手书籍的小摊,非常热闹。
卢布尔雅那的市场非常特别,很漂亮,人们从各个地方聚集而来,推着小车,有卖蔬菜的、鲜花的、书籍的、各种小饰品等等,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周六上午最热闹。
BQ:斯洛文尼亚是一个小国,但是自然风光却非常秀美。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吗?
M: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传说上帝分各个地盘给各个国家的时候,斯洛文尼亚来晚了,上帝说没有土地了,斯洛文尼亚很失望,于是再三恳求上帝给他们一块土地,上帝把手伸到口袋里,然后拿出来了一小块各种地形都有的土地给了斯洛文尼亚人。这也是为什么斯洛文尼亚虽然土地面积小,但拥有各种不同的地形。我们有高原、平原、山地、谷地、喀斯特地貌和漂亮的海滨。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布莱德湖,在山脚下,中间有一个小岛,对此我们很自豪,因为它不仅美丽而且保存完好。还有首都卢布尔雅那,波斯托伊纳溶洞,斯科契扬溶洞。都很漂亮。我相信中国游客会喜欢的。
很多游客是从奥地利或意大利进入斯洛文尼亚的,因为没有明显的国界,所以他们都没意识到他们欣赏的美景是斯洛文尼亚的,我希望大家能真正来到斯洛文尼亚感受怡人的美景。
我们国家也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葡萄种植园,一个在西南部靠近意大利,另一个在东北部靠近奥地利。中国周末时商铺大开,人头攒动,但我们周日就关店去享受自然。
BO:每年中国去斯洛文尼亚的游客大概多少?贵大使馆有哪些吸引中国游客的举措吗?
M:去年有大约1.5万中国人去斯洛文尼亚旅游,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五年前只有几百位!
去年我们也采取了很多举措,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一些大型会展,今年还会继续。
“对中国的向往让我成为了外交官”
BQ:在当外交官之前您还有过哪些经历?
M:外交是我惟一的职业,我从1974年就开始从事外交工作了。而我之所以选择外交官的原因就是想来中国,因为在那个时代,这是我认为惟一能够来到中国,见识中国的途径。那时候我读了韩素音和赛珍珠写的关于毛泽东和中国的书,非常想去中国看一看。不过那时候中国经济水平没有这么高,来中国旅游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只能通过外交这条道路了。
我先在贝尔格莱德,随后在比利时在这个国家呆了9年多。2009年有了来中国任大使的机会,外交部问我想不想去,我说当然,这就是我一直想要去的地方。
BQ: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
M:1986年,当时是去参加一个在平壤举行的会议,途中在中国呆了几天。那时的中国跟现在完全没法比,天壤之别,中国的变化和发展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BQ:在北京工作有什么感触呢?
M:我很享受在北京的生活,来北京之后的任何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惊喜。
这是我第二次接触双边关系的工作,之前一次是在比利时,但感觉完全不同,在中国,我要多多介绍我们的国家,让更多中国人了解斯洛文尼亚并对斯洛文尼亚感兴趣。
BQ:作为女性大使,有什么不一样吗?
M:可以说一直感受到不同,因为外交官是我惟一的职业。但其实没有那么糟,反倒挺好的。在国内的时候,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提拔成女外交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国外,作为女性,更容易交流。去年举办第一次女大使午餐聚会的时候只有12位女大使,现在已经有20位了。
M=玛丽娅·阿达尼娅女士(Marija Adanja)
“经历努力,风险和牺牲赢得了独立”
BQ:今年斯洛文尼亚将迎来独立二十周年纪念。对于斯洛文尼亚人而言,那段岁月应该是很难忘的。您能回忆一下吗?
M:很遗憾,我当时不在国内,我也是通过电视看到的。1990年12月,南斯拉夫举行了全民公投。我从来没见过国家解体,所以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真的是全新的经历,但同时对斯洛文尼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和选择,因为当时形势很不明朗,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国际社会不会承认我们?我们又该怎样发展经济?要知道,我们之前与南斯拉夫经济市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创新,还要果断地选择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斯洛文尼亚人经历了努力,风险和牺牲才赢得独立。团结也很重要,公投证明了这一点,超过96%的人同意独立,当时这是我们要继续发展的惟一道路。南斯拉夫市场很难让我们继续发展了,所以我们当时的总统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6月25日在首都卢布尔雅那宣布了斯洛文尼亚的独立,他说:“今天可以有梦想,但明天就是新的一天。”所以我们举办了一些庆祝活动,同时也明白未来的路会很艰难。
事实证明,我们做到了,我们对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还是很满意的。
BQ:斯洛文尼亚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更广泛的国际地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斯洛文尼亚在国际社会的具体情况吗?
M:斯洛文尼亚政府和外交官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在很短的时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斯洛文尼亚在1992年5月就加入了联合国,2004年3月加入了北约,2004年5月加入了欧盟,2007年1月加入了欧元区,2007年12月加入了申根国,2008年上半年担任了欧盟轮值主席国,2010年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BQ:您眼中的斯洛文尼亚人民是什么样的?
M:斯洛文尼亚人工作很努力,经常有人说我们像德国人。不过我不这么认为,只不过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就像我们和中国人一样很勤奋,当然中国人比我们还努力,还有一点我们是相似的——只要认准了,而且有能力做到,我们就会努力到最后。
最近我读到一份欧盟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斯洛文尼亚人是最满意的民族。我们的人均GDP还是很高的(约17000欧元)。一些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也比较完善。但我不会说斯洛文尼亚人很快乐,还没到那个程度。
BQ:在斯洛文尼亚独立二十周年纪念的网站上,我读到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斯洛文尼亚人对祖国的评价和期待。您的期待是什么?
M:我希望我们能站在一起为未来共同努力,克服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也意识到了,如果我们想保证今后发展的话就需要进行一些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医疗改革等,另一个重中之重就是重塑社会诚信。
书香气弥漫斯洛文尼亚
BO:斯洛文尼亚的文化教育程度很高,您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吗?
M:斯洛文尼亚大约82%的成人中學毕业,中学教育在斯洛文尼亚是很普及的,还有一些职业培训学校。
斯洛文尼亚的学前教育也非常完善。有一位中国女士嫁到了斯洛文尼亚,她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当她来到斯洛文尼亚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多机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的时候感到非常欣喜。孩子们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各种乐器、参加体育活动等等,也有中文课程,女孩的父母都认为她所学习的课程十分全面。
目前,斯洛文尼亚有四所大学,对于一个只有20099-人口的小国来说不算少,也有少数中国留学生,大约有230名中国学生在卢布尔雅那大学学习,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中国学生来斯洛文尼亚交流学习,这也是我工作的重心之一。
北京外国语大学最近几年有了斯洛文尼亚语课程,让大家惊讶的是,学习斯洛文尼亚语因为一些语法特色掌握起来肯定不容易,但中国的大学生学了很短时间就掌握了不少词汇,有好几位已经能讲流利的口语。
BO:首都卢布尔雅那被评为“2010世界图书之都”,能分享一下斯洛文尼亚浓郁的读书氛围吗?
M:我们都喜欢读书,语言是斯洛文尼亚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我们没有自己的国度。只在六世纪左右曾独立过,以后一直是其他国家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小国,语言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的重要元素。
现代化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我母亲,已经86岁了,视力不好,所以她加入了专门的老年阅读小组,经常从光盘中了解很多书的内容,也听各种信息,关于中国的事情她知道的比我还多。小学也会举办各种读书竞赛,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BQ:据说斯洛文尼亚的书价不低,人们是否经常在图书馆借书读?
M:因为我们人口不多,所以一般来说印刷量也不大,这样每一本书的价格和成本很高,但是斯洛文尼亚有非常健全的图书馆体系,可以借到各种各样的书,并且可以长期借阅。
BO:听说每周末在市中心广场还有旧书市场?
M:在斯洛文尼亚有许多市场,包括二手书市场。你沿河而行,会看到许许多多卖各种二手书籍的小摊,非常热闹。
卢布尔雅那的市场非常特别,很漂亮,人们从各个地方聚集而来,推着小车,有卖蔬菜的、鲜花的、书籍的、各种小饰品等等,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周六上午最热闹。
BQ:斯洛文尼亚是一个小国,但是自然风光却非常秀美。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吗?
M: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传说上帝分各个地盘给各个国家的时候,斯洛文尼亚来晚了,上帝说没有土地了,斯洛文尼亚很失望,于是再三恳求上帝给他们一块土地,上帝把手伸到口袋里,然后拿出来了一小块各种地形都有的土地给了斯洛文尼亚人。这也是为什么斯洛文尼亚虽然土地面积小,但拥有各种不同的地形。我们有高原、平原、山地、谷地、喀斯特地貌和漂亮的海滨。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布莱德湖,在山脚下,中间有一个小岛,对此我们很自豪,因为它不仅美丽而且保存完好。还有首都卢布尔雅那,波斯托伊纳溶洞,斯科契扬溶洞。都很漂亮。我相信中国游客会喜欢的。
很多游客是从奥地利或意大利进入斯洛文尼亚的,因为没有明显的国界,所以他们都没意识到他们欣赏的美景是斯洛文尼亚的,我希望大家能真正来到斯洛文尼亚感受怡人的美景。
我们国家也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葡萄种植园,一个在西南部靠近意大利,另一个在东北部靠近奥地利。中国周末时商铺大开,人头攒动,但我们周日就关店去享受自然。
BO:每年中国去斯洛文尼亚的游客大概多少?贵大使馆有哪些吸引中国游客的举措吗?
M:去年有大约1.5万中国人去斯洛文尼亚旅游,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五年前只有几百位!
去年我们也采取了很多举措,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一些大型会展,今年还会继续。
“对中国的向往让我成为了外交官”
BQ:在当外交官之前您还有过哪些经历?
M:外交是我惟一的职业,我从1974年就开始从事外交工作了。而我之所以选择外交官的原因就是想来中国,因为在那个时代,这是我认为惟一能够来到中国,见识中国的途径。那时候我读了韩素音和赛珍珠写的关于毛泽东和中国的书,非常想去中国看一看。不过那时候中国经济水平没有这么高,来中国旅游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只能通过外交这条道路了。
我先在贝尔格莱德,随后在比利时在这个国家呆了9年多。2009年有了来中国任大使的机会,外交部问我想不想去,我说当然,这就是我一直想要去的地方。
BQ: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
M:1986年,当时是去参加一个在平壤举行的会议,途中在中国呆了几天。那时的中国跟现在完全没法比,天壤之别,中国的变化和发展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BQ:在北京工作有什么感触呢?
M:我很享受在北京的生活,来北京之后的任何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惊喜。
这是我第二次接触双边关系的工作,之前一次是在比利时,但感觉完全不同,在中国,我要多多介绍我们的国家,让更多中国人了解斯洛文尼亚并对斯洛文尼亚感兴趣。
BQ:作为女性大使,有什么不一样吗?
M:可以说一直感受到不同,因为外交官是我惟一的职业。但其实没有那么糟,反倒挺好的。在国内的时候,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提拔成女外交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国外,作为女性,更容易交流。去年举办第一次女大使午餐聚会的时候只有12位女大使,现在已经有20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