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争议并存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加贝在津巴布韦独立仪式上

  《光明日报》曾经刊载,穆加贝对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如数家珍,还善于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在统一战线方面,他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不但和自己的对手结成同盟,还争取到了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的大力支持,为他领导的游击队提供后勤和训练基地。在战略战术方面,他成功地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搬到津巴布韦,先以农村为基地建立解放区,再不断扩展,直到占领大中型城市。他的斗争战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白人政权的行政机构逐步瓦解,最终陷入瘫痪,被迫低头认输。
  1979年,在英国的调停下,穆加贝和白人政权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兰开斯特宫协议》。英国承认南罗德西亚独立,并同意通过大选的方式来实现政权的更迭。
  1980年,南罗德西亚举行第一次大选,穆加贝众望所归,当选为开国总理,并将国名更改为“津巴布韦”,他作为津巴布韦的开国元勋,是津巴布韦人民心目中当仁不让的民族英雄。
  穆加贝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称中国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曾经访问中国十余次,与中国几任领导人进行了会面,其中包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然而,遗憾的是,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不甚理解,甚至颇有微词。在与邓小平的几次会谈中,他明确提到他不赞同中国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并担心改革开放可能会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邓小平向他做出了解释,并提醒他“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可穆加贝却大不以为然。会谈结束后,邓小平用毛巾擦了一把脸,然后说了一句挺重的话,“这个人听不进去,早晚要吃亏的。”
  历史再次证明了邓小平的伟大。穆加贝的晚年逐渐走向了社会进步的对立面,他的“快车道”土改政策和大量印钞的错误决策直接让他的国家从民富国强的“非洲菜篮子”堕落成民不聊生的“非洲贫民窟”,他自己也从伟大领袖的神坛跌落,变成了西方国家眼中的“暴君”。

“快车道”土改


  穆加貝从《毛泽东选集》学到的重要概念之一就是“土改”。他知道,土地问题是津巴布韦独立战争的核心问题。在白人统治时代,占津巴布韦总人口1%的白人拥有70%的良田,剩下的占国民总数99%的黑人只能在贫困线下苦苦挣扎,“打白人,分田地”的口号对于黑人而言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早在签订《兰开斯特宫协议》之时,穆加贝向英国和当时的白人当局保证不进行激进的土地革命,作为交换条件,英国承诺将提供土地援助资金,协助津巴布韦黑人从白人处“赎买”土地以逐渐实现其“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这是穆加贝和英国相处的蜜月期。他呼吁民族和解,敦促黑人与白人之间和平共处,他曾说过,“白人歧视黑人是罪恶,黑人歧视白人也是罪恶。”他的和解政策得到了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高度赞扬,英国公司继续在津巴布韦投资,他本人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爵,还担任了英联邦国家首脑会议主席。
  在穆加贝执政初期,津巴布韦欣欣向荣,成为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富裕国家,被誉为 “非洲菜篮子”。穆加贝还将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大力推动教育卫生事业。在他执政的第一个十年里,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文盲数量减少了四分之三,医院和诊所也遍及城乡。
英国女王封穆加贝为爵士

  然而,进入90年代之后,世界局势发生巨大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台之后,以津巴布韦土改缺乏透明度、官员腐败为由拒绝继续提供援助,措手不及的穆加贝面临“断粮”危机。
  但土地是津巴布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穆加贝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不但当年的“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要成为笑柄,他的执政前景也将受到挑战。
  在重重压力之下,穆加贝选择了民粹主义的路线,他一方面在国际场合大力抨击布莱尔和英国的“霸权主义”,另一方面着手推行疾风暴雨式的“ 快车道”土改计划,仅2000年一年,津巴布韦政府就强行征收了约700万公顷白人农场土地,农场主遭暴力驱逐,部分地区还出现流血冲突。在西方人的眼里,穆加贝的形象彻底大反转,他从“伟大的和解者”变成专横跋扈的“暴君”,美国和欧盟宣布对津巴布韦实施经济制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停止了对津巴布韦的援助。   雪上加霜的是,黑人虽然如愿以偿得到了土地,但他们不懂耕种设备和技术,不懂如何使用拖拉机、收割机、除草剂,津巴布韦的现代化大农业瞬间退化到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生产效率一落千丈,再加上十年不遇的干旱气候,津巴布韦的粮食产量出现暴跌。
  在内忧外患之下,穆加贝终于迈出了毁灭性的一步——印钞,这使本已恶劣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失业率激增,公共服务几近瘫痪,经济面临崩盘,津巴布韦元成了人类货币史上的耻辱,百万亿大钞只能买半个面包。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曾经这样描述当时津巴布韦的形势,“西方国家的制裁,加上旱灾,导致津巴布韦饥荒越来越严重,350万人缺粮,津巴布韦总人口约1600万,每天都在饿死人。”
  国将不国。
  幸好穆加贝的手上还掌控着军队。

都是红颜惹的祸


  穆加贝有两任夫人,原配莎莉来自加纳,在津巴布韦的革命战争年代与穆加贝并肩作战,在当地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她晚年身患绝症长年卧床,无法对穆加贝嘘寒问暖,这时一位年轻的女秘书趁虚而入了。
  女秘书名为格蕾丝,比穆加贝小41岁,她在津巴布韦总统府官邸工作时已嫁为人妇,并育有一子,但风姿绰约的她还是进入了穆加贝的视线。
  据格蕾丝回忆道,有一天,穆加贝向她走来,并关切地询问她家里的情况。她怀着崇敬的心情仰视这位津巴布韦的伟人,没想到穆加贝突然对她说,“我喜欢你这样的女孩。”就这样两人眉来眼去,开始了一段地下恋情。
  莎莉去世之后,格雷丝带着与穆加贝所生的两个孩子与穆加贝举行了世纪婚礼。那年是1996年,格蕾丝31岁,穆加贝72岁。
  格蕾丝是位购物狂,她花钱如流水,挥霍无度,出门必住最奢华的酒店,在越南购买大理石雕像,一出手就是5万多英镑,她还经常在世界各国进行疯狂的购物旅行,大肆购买奢侈品,古驰是她最钟爱的奢侈品品牌,这为她赢得了“古驰·格蕾丝”的绰号。
  令格蕾丝痴迷的不仅有奢侈品,还有权力,她想做津巴布韦的“武则天”。2013年,年近九旬的穆加贝第五次连任津巴布韦总统,48岁的格蕾丝也高调进入政坛,在穆加贝的荫庇下,她迅速成为津巴布韦执政党旗下妇女联盟的领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把十几位处于津巴布韦权力核心的高层人物拉下了马。
  津巴布韦执政党逐渐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方以副总统姆南加古瓦为首,另一方以第一夫人格蕾丝为首。
  2017年,格蕾丝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一次大规模集会上,向在场的数千名群众大声宣布,“我对穆加贝先生说,你应该让我接替你的位置,不要害怕。如果你想把这份工作给我,就干脆利落地给我!”现场欢呼声如雷贯耳,格蕾丝更是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女王”形象。

  穆加贝去世后,接任津巴布韦总统的姆南加古瓦还是做足了表面文章,不仅授予穆加贝“国家英雄”称号,还尊称他为“国父”。在最后一刻,穆加贝的地位获得了背叛他的“敌人”的承认,而这些敌人,也曾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津巴布韦的100万亿元货币

  “敌人”与“战友”,“英雄”与“暴君”,“伟大的和解者”与“经济崩溃的元凶”……穆加贝的一生,都是在这一个个悖反中跌宕辗转。
  穆加贝是非洲独立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早年因对抗殖民统治入狱10年,但他还是成功带领津巴布韦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并一手促成津巴布韦黑人与白人的和解,然而晚年的他却逐渐昏聩无道,推行的激进土改政策导致津巴布韦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纵容野心勃勃但缺乏政治智商的妻子任意妄为,引发军方悍然政变,他治下的津巴布韦粮食匮乏,疾病横行,民不聊生,国将不国。
  也许我们只能说,伟人也好,英雄也罢,没有制度的约束,最终都将败给人性。
  穆加贝的一生,是荣耀与争议并存的一生。
其他文献
十年寒暑话春秋。从2004年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如今覆盖五大洲123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第一个十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即孔子学堂,是我国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
樋口一叶作为日本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她不仅是日本19世纪末有着“明治紫式部”之称的优秀女作家,也是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开拓者之一。然而,长年困苦劳顿的生活和过早凋谢的爱情之花使她饥寒交迫、身心交瘁,1896年11月23日,被病魔缠身的一叶终于永久地摆脱了世间的嘈杂和伤痛,死时年仅二十四岁。一叶的生命尽管很短暂,但是她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昙花”,留下令人萦怀难忘的文学芳香,尤其是她作品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在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位着力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生活的伟大作家。同时,她又被称为“拓荒时代”的挽歌作者。挽歌是对无法挽回的往昔发出的追颂和悲叹,是对薇拉·凯瑟后期作品的准确概括。在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以福瑞斯特太太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她随着时代改变而逐渐迷失方向,追溯印第安人的“失踪”,想象年轻一代的命运,如一曲完整的挽歌贯穿了整部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满怀深情地写道:“12世纪,在炎炎当午的法兰西的天空下,回响着普罗旺斯方言的韵律,听来极其悦耳。这是行吟诗人在引吭高歌,为他们的诗歌想出各式各样的变体,用难度极高的形式环绕着诗歌的韵律……”  这里普希金所称扬的就是普罗旺斯抒情诗。  普罗旺斯抒情诗虽迄今尚不为国内读者所熟稔,但其实它在西方诗歌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被誉为现代欧洲诗歌之肇始。著名史学家约翰·赫
正午时分却见庭院深深。不见行人,不闻人声,只有树影婆娑,院外画墙。不知何人居住于此,也不知何人曾经居住过。岁月荏苒,一切湮没于无声寂静。忽有一种超然尘世的感觉,安宁与幽雅弥漫在这狭小的院落中,也只能定格在我的镜头里。【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攝于安徽芦村
周树把“离高考还有27天”的日历拍到我桌上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所谓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我的这些可爱的同窗们,最近又生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就是把最后的这些日历一人一张收藏起来。  我盯着这张属于我的日历。27,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距离大家各奔东西还有27天吗?我把它夹进日记本里,自我催眠说,没事没事,你把这一天藏起来了,这一天永远是你的。  最近
“大家”阅读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 《世界文化》的初衷。【“大家”阅读】每期将甄选优秀公众号上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成为中国网络上人人皆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影响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鉴于此,语文高考也借鉴媒体语言,出现了很多新题型,如拟写开场白、解说词、画外音、串台词、颁奖词,概括版面宗旨、点评新闻时事等。  近年的高考试卷中,主要有以下五种借鉴媒体语言的典型试题。笔者结合真题,讨论其答题要点,帮助同学们认识和把握它们。  一、 开场白  开场白是指文艺演出、演讲或晚会开场时的道白,宜简洁、新颖、
所谓“简明”,是指用简练的语言明确表达语意。从高考命题指向来看,“简明”还可拆开分析:“简”指简约,要求能够删掉重复累赘的词句;“明”指明确,要求能够消除歧义,修改令人费解的词句。    一、指向“简”的考查    如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19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品。外出就
高考英语卷单项填空、完形填空等题型中,有了一定比例的词汇辨析题,要求考生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与题干相匹配的单词或短语。考生做该类题时,往往就靠猜,考完了正确答案还“悬在空中”。即使蒙对,也不算真正掌握。下面列出出高频易错动词若干,并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辨析,或侧重词义,或侧重用法,或两者兼顾,仅供同学们学习词汇时参考。  affect / effect / influence  a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