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目标观,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结合一些课堂教学的实例谈谈对课堂设计的一点看法。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德国一位学者曾作的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良好的情境设置,就像美味佳肴一样,能够吸引学生们,迅速引起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
  在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节硝酸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导入课堂:
  4月24日上午,一辆装载了12吨浓度为69%的硝酸的车辆发生严重泄漏事故,一瞬间看到车辆周围升起一团白雾,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附图片)。……还不停地冒出浓浓的红棕色的烟雾(再附一张图片)。
  由新闻报道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探究的欲望,顺利开始课堂学习。
  二、巧设问题组,提高课堂知识密度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设置成有层次的问题组,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组进行思考、讨论。这样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逐个提问、学生逐一回答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通过问题组的设置,使学生的思考更为全面,参与热情更高。
  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Na、Mg、Al在化学反应中表现什么性质?这种性质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能否判断Na、Mg、Al三种元素的原子这种性质强弱的顺序?
  3.请根据实验卡提供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探究Na、Mg、Al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利用这个问题组使学生们将得失电子能力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还原性联系起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并且学会利用以前所学知识预测,为后面的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在探究实验结束后,又跟上了第二组问题:
  1.Na、Mg、Al与水、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如何?
  2.加入酚酞后的不同现象说明什么
  3.“结构决定性质”,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Na、Mg、Al三种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变化的原因。
  通过问题组二,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对Na、Mg、Al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比较,并从原子结构方面分析变化原因,为后面学习Si、P、S、Cl得电子能力强弱比较打下基础。
  三、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懒于思考,经常是等待别人回答问题或者老师讲解,自己只是机械记忆,被动学习,这也是影响很多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4~6六人为一个小组,参与交流讨论,学生参与热情高,大大减少了被动学习的情况。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下课还没有主动找老师解决,这些疑问积累下来很可能出现“滚雪球”效应,导致部分同学的成绩下降。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探讨,很多的问题就在交流、探讨中得到有效解决。
  除了知识上的合作外,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还需要解决其他的问题。例如必修1第2章第2节《电解质》一节中,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需要学生们合作完成对蔗糖固体、蒸馏水、酒精、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醋酸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等的导电率数值的测定。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小组长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进行实验的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等工作。通过这种分工合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习惯。
  四、把握课堂,积极反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和交流,及时把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并在学生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讲解,以解决重难点。在课程的最后,还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典型的题目进行比较系统的训练。
  魏书生曾经幽默地说,教师上课还是“懒惰”一点好,这样就迫使学生勤快一点。当然他这里的“懒惰”是指精心设计好的“懒惰”。在课堂中,凡是能够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能够被学生替代的尽量被学生替代,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一、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颅底肿瘤的治疗是神经外科以及相关诸学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颅底外科学也取得了很大发展.
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伤后48小时之内的休克期,不仅发展快会危及生命,而且缺氧对机体的损害大,甚至影响到后续治疗,关系到抢救的成败.烧伤休克
我国胃癌发病有下列三个特点:(1)胃癌病人绝对数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2)早癌比率低,就诊时进展期胃癌比率占90%以上,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80%;(3)肉眼分型BorrmannⅢ型比率偏高.因此,
通用技术类课程与知识类学习领域相比,它强调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全员参与、全员操作,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实施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体现出学生手脑并用、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独特学习方式。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技术与设计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技术及设计都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但对设计过程还比较陌生,同时也充满好奇感。  在本节课中,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便携式小
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恐怖事件、特种意外伤害、局部战争等天灾人祸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目前已威胁到人类生存.而爆炸致烧冲复合伤具有杀伤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伤亡种类复杂,
本文就有关法律(公安)类图书中的在版编目数据存在的问题做了评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方法。
本文分析了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产生的负影响,探讨了疏导学生接受心理诸种障碍的方法。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o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不自
“互动生成”教学,是指在科学课堂环境中以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经验以及各自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内心需求为核心,以互动为活动方式,以学习内容探究的动态生成为特征,在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适当地选择学与教的目标、内容与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创新潜能开发为宗旨的教学形态。  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以“主动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