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世奇人》这个书名起得太妙!这本小册子隐去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上层人物,把触角伸向了最底层的市井人物和市井生活。本是水陆码头的天津卫——一个曾经的货物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贾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造就了当时经济的空前繁荣。随之催生了错杂的街道,林立的酒肆,遍地的商铺,热闹的戏院,奢华的青楼……这里有接骨的、拔牙的、刷墙的、偷盗的、钓鱼的、卖古玩的、做小吃的、靠吃家产的、为人算命的、替人打官司的……三百六十行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做正当买卖的,干非法勾当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行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沿着各自的生命轨迹或平行或交叉。
这里其实并不是什么太平盛世的地方,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出入其间,为了养活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时时上演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或是血淋淋的聚众斗殴,但这里更多的是靠本事吃饭的规矩人,这些真实的存在造就了当时天津卫无限的丰富。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刻画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底层人物。此谓“俗世”。
何谓“奇人”?天津卫并不是遍地黄金,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不适应与世无争的“出世者”,在一次次关涉自身的贫与富、贵与贱、生与死的博弈中,淘汰掉(不一定就是没命)太多不适应这种赤裸裸生存法则的“劣币”,留下的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良币”。这里崇尚强者,崇拜能人,你只要有一手绝活,在你这行就是公认的NO.1,自然能受到艳羡,也自然有后人为你树碑立传。所以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的故事流传至今。能人都有“奇招”。
“奇人”奇在有过硬的本事。苏七块可以以让病人丝毫感觉不到疼痛的速度接好断骨;刷子李刷墙的动作简直就是艺术家的表演,干完活身上的黑衣没有一星白点;贺道台可以把鸟儿训得服服帖帖;大回可以几天把坑里的鱼钓得“片甲不留”……这些本事令人叹为观止,如能搁到现在,一个个都会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凭借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技艺,他们衣食无忧,并且受到别人的尊敬和追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超群的技艺似乎又促成了这些人行为古怪、举止奇特,而这又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苏七块接骨不管穷人富人一律七块大洋,哪怕穷人借钱看病他再还回去,这就是他的规矩;刷子李刷完一面墙必抽一袋烟,喝一碗茶;“文混混”刘道元为了想看看别人对他的交情,上演了一出“活出殡”的闹剧,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到世态炎凉……高超的本领再加上独特的个性更增添了他们身上的传奇色彩,于是越传越奇,越传越神。听他们的故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更是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此时得到了一定程度虚幻的实现。谁不想做一个受别人仰慕的富有个性的能人呢?
上文说了,天津卫不都是守规矩的手艺人和买卖人,坑蒙拐骗的事情天天发生,靠着奸诈的“聪明”巧取豪夺往往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胆子之大,方法之“奇”让人不由拍案叫绝。《绝盗》讲到一老二小三个人,踩着三轮车,一路气势汹汹、骂骂咧咧地来到一对新婚小夫妻家,老的口称是新郎官他爹,两个小的是他弟弟,说不孝之子私奔到此,却不管快咽气的老娘,听者也义愤填膺,接着三人把能搬的全部搬走,不能搬的砸光后扬长而去,小两口回来后有人告诉他们这事,新郎官哭笑不得,说:“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有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这可成为“史上最牛的盗案”了吧!蔡二少爷用低价买进古董再高价卖出,让自视为占了便宜的毛老板有苦难言,也让人啧啧称奇。生活中假恶丑的东西不是主流,但它却是客观的存在,作者采用不隐恶的态度让读者自行评判,因为这也是生活真实的一部分。
当然,奇人们人性闪光的一面也比比皆是。泥人张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让狂妄的海张五丢尽颜面。他告诉我们:社会地位再低下,也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尊严;金鳌的仗义让小杨月楼的戏班子起死回生,他也投桃报李,在金鳌的请求下,义演三天救了上千码头工人的命。金鳌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侠义,小杨月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仁义,都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并不是鲁迅笔下麻木愚昧的国民,而是“仁”字当先、善良博爱的性情中人。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会让我们感动、追随。
刘小枫先生把现代叙事理论分为人民理论的大叙事和自由理论的个体叙事。人民理论的大叙事让民族、国家、历史目的变得比个人命运更为重要,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只是个体生命的叹息和想象,是一个人活过的生命痕印或经历的人生变故。我们看惯了人民理论的大叙述,似乎觉得只有大事件、大变革、大人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些是我们历史的全部。可能我们忘了处于社会底层孕育着社会动荡或是变革的巨大力量,很多影响格局的大人物都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没有他们,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俗世奇人》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底层的、平民的视角。冯骥才以极具韵味的天津方言,诙谐的文笔,毫不拖泥带水的、简洁凝练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当地最底层人民的生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发现了他们真实的个性特点、生活状态、思想动态、精神追求,这样才能对所处(那时)的时代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还原时代的真实,消除狭隘的偏见和“想当然”的错误。所以,要做一个明白人,我们既需要放眼宏观,也需要把握微观!
无论语言艺术还是故事内容、思想深度,这都是一本好读、好看、好玩又能掩卷沉思的好书!值得推荐!
【精彩回放】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花钱不少,东西更好。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蓝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刷子李》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张大力》
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钓绝了,他玩嘛?
——《大回》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苏七块》
(《俗世奇人》,冯骥才著,作家出版社)
这里其实并不是什么太平盛世的地方,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出入其间,为了养活自己,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时时上演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或是血淋淋的聚众斗殴,但这里更多的是靠本事吃饭的规矩人,这些真实的存在造就了当时天津卫无限的丰富。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市井生活的画卷,刻画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底层人物。此谓“俗世”。
何谓“奇人”?天津卫并不是遍地黄金,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不适应与世无争的“出世者”,在一次次关涉自身的贫与富、贵与贱、生与死的博弈中,淘汰掉(不一定就是没命)太多不适应这种赤裸裸生存法则的“劣币”,留下的是“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良币”。这里崇尚强者,崇拜能人,你只要有一手绝活,在你这行就是公认的NO.1,自然能受到艳羡,也自然有后人为你树碑立传。所以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的故事流传至今。能人都有“奇招”。
“奇人”奇在有过硬的本事。苏七块可以以让病人丝毫感觉不到疼痛的速度接好断骨;刷子李刷墙的动作简直就是艺术家的表演,干完活身上的黑衣没有一星白点;贺道台可以把鸟儿训得服服帖帖;大回可以几天把坑里的鱼钓得“片甲不留”……这些本事令人叹为观止,如能搁到现在,一个个都会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凭借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技艺,他们衣食无忧,并且受到别人的尊敬和追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超群的技艺似乎又促成了这些人行为古怪、举止奇特,而这又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苏七块接骨不管穷人富人一律七块大洋,哪怕穷人借钱看病他再还回去,这就是他的规矩;刷子李刷完一面墙必抽一袋烟,喝一碗茶;“文混混”刘道元为了想看看别人对他的交情,上演了一出“活出殡”的闹剧,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到世态炎凉……高超的本领再加上独特的个性更增添了他们身上的传奇色彩,于是越传越奇,越传越神。听他们的故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更是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需要此时得到了一定程度虚幻的实现。谁不想做一个受别人仰慕的富有个性的能人呢?
上文说了,天津卫不都是守规矩的手艺人和买卖人,坑蒙拐骗的事情天天发生,靠着奸诈的“聪明”巧取豪夺往往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胆子之大,方法之“奇”让人不由拍案叫绝。《绝盗》讲到一老二小三个人,踩着三轮车,一路气势汹汹、骂骂咧咧地来到一对新婚小夫妻家,老的口称是新郎官他爹,两个小的是他弟弟,说不孝之子私奔到此,却不管快咽气的老娘,听者也义愤填膺,接着三人把能搬的全部搬走,不能搬的砸光后扬长而去,小两口回来后有人告诉他们这事,新郎官哭笑不得,说:“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有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这可成为“史上最牛的盗案”了吧!蔡二少爷用低价买进古董再高价卖出,让自视为占了便宜的毛老板有苦难言,也让人啧啧称奇。生活中假恶丑的东西不是主流,但它却是客观的存在,作者采用不隐恶的态度让读者自行评判,因为这也是生活真实的一部分。
当然,奇人们人性闪光的一面也比比皆是。泥人张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让狂妄的海张五丢尽颜面。他告诉我们:社会地位再低下,也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尊严;金鳌的仗义让小杨月楼的戏班子起死回生,他也投桃报李,在金鳌的请求下,义演三天救了上千码头工人的命。金鳌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侠义,小杨月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仁义,都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并不是鲁迅笔下麻木愚昧的国民,而是“仁”字当先、善良博爱的性情中人。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会让我们感动、追随。
刘小枫先生把现代叙事理论分为人民理论的大叙事和自由理论的个体叙事。人民理论的大叙事让民族、国家、历史目的变得比个人命运更为重要,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只是个体生命的叹息和想象,是一个人活过的生命痕印或经历的人生变故。我们看惯了人民理论的大叙述,似乎觉得只有大事件、大变革、大人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些是我们历史的全部。可能我们忘了处于社会底层孕育着社会动荡或是变革的巨大力量,很多影响格局的大人物都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没有他们,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俗世奇人》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底层的、平民的视角。冯骥才以极具韵味的天津方言,诙谐的文笔,毫不拖泥带水的、简洁凝练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当地最底层人民的生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发现了他们真实的个性特点、生活状态、思想动态、精神追求,这样才能对所处(那时)的时代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还原时代的真实,消除狭隘的偏见和“想当然”的错误。所以,要做一个明白人,我们既需要放眼宏观,也需要把握微观!
无论语言艺术还是故事内容、思想深度,这都是一本好读、好看、好玩又能掩卷沉思的好书!值得推荐!
【精彩回放】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花钱不少,东西更好。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蓝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刷子李》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张大力》
南门外那些水坑,哪个坑里有嘛鱼,哪个坑里的鱼大小,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他心里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钓绝了,他玩嘛?
——《大回》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苏七块》
(《俗世奇人》,冯骥才著,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