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环节
对于几何定理的教学,我在集中讲授时分3个环节。第1环节是理解定理的基本要求;第2环节是定理在推理过程中的呈现方式;第3环节是定理在解题分析时的导向作用。
二、操作分析和说明
1、定理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能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的前提是学会对几何定理的书写,因为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是证明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读、二画、三写”的步骤,让学生尽快熟悉每一个定理的基本要求。
例如,定理: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线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一读:就是找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二画:就是根据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画出所相应的基本图形。
三写:就是在分清题设和结论的基础上,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允许采用等同条件。
如右图,已知:ABC是RtA,CD⊥AB于D(条件也可写成:LACB=90°,∠CDB=90°等)。求证:ΔACD∽ΔBCD∽ΔABC。
2、重新建立表象
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原则。“表象”就是人们对过去感知过的客观世界中的对象或对象在头脑中留下来的可以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具体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由于几何的每一个定理都对应着一个图形,这给我们在教学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我们要求学生对定理的表象不能只停留在实体的形象上,而是让学生有意识的记图形、想图形,以形成和唤起表象。我们认为,这对于理解、巩固和记忆几何定理起着重大的作用。
教给学生想形象的基本方法后,接下来去的步骤是用实例引导学生,下面是一段经整理后的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3、推理模式
从学生各方面的反馈情况看,多数学生觉得几何抽象还在于几何推理形式多样、过程复杂而又摸不定,往往听课时知道该如何写,一旦到自己书写时又漏掉某些步骤。那么,怎样将形式多样的推理过程既让学生看得清而又摸得着呢?为此,我们在二步推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总结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具体教学分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1)精心设计三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归纳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1)条件一结论一新结论(结论推新结论式)。
2)新结论(多个结论推新结论式)。
3)新结论(结论和条件推新结论式)。
(2)通过已详细书写证明过程的题目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推理模式。
(3)通过具体习题,学生有意识、有预见性地练习书写。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理解证明题的大致框架,在具体书写时有一定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书写的盲目性。但教学表明,学生仍然出现不必要的跳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把它归结为对推理的因果关系不明确、定理是推理的依据和单位不明白。因而我们根据需要,又设计了以下一个环节。
4、组合定理
基本推理模式中的骨干部分还是定理的符号语言。因而在这一环节,我们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出单个定理的因果关系、多个定理的组合方式,然后由几个定理组合后构造图形,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定理”的意识。
5、联想定理
分析图形是证明的基础,几何问题给出的图形有时是某些基本图形的残缺形式,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定理的基本图形,为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图形固然可以引发联想(这也是教师分析几何证明题、学生证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对于识图或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他们往往存有疑问:到底怎樣才能分解出基本图形呢?在复杂的图形中怎样找到所需的基本图形呢?因而我们从另一侧面,即在证明题的“已知、求证”上给学生以方法,即由命题的题设、结论联想某些定理,以配合图形想象。
三、反思认识
复习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才是最佳复习途径,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始终坚持主体性原则。在组织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问题让学生做,给出方法和规律让学生体会,创造性的解答共同完成。
“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我们认为,传授方法或解答后让学生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总得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尽快形成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及书写方法。
集中讲授能使学生对几何定理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如果不加以巩固,也会造成遗忘。因而我们也坚持渗透性原则,在平时的解题分析中时常有意识地引导、反复渗透。
对于几何定理的教学,我在集中讲授时分3个环节。第1环节是理解定理的基本要求;第2环节是定理在推理过程中的呈现方式;第3环节是定理在解题分析时的导向作用。
二、操作分析和说明
1、定理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能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的前提是学会对几何定理的书写,因为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是证明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读、二画、三写”的步骤,让学生尽快熟悉每一个定理的基本要求。
例如,定理: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线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一读:就是找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二画:就是根据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画出所相应的基本图形。
三写:就是在分清题设和结论的基础上,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允许采用等同条件。
如右图,已知:ABC是RtA,CD⊥AB于D(条件也可写成:LACB=90°,∠CDB=90°等)。求证:ΔACD∽ΔBCD∽ΔABC。
2、重新建立表象
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原则。“表象”就是人们对过去感知过的客观世界中的对象或对象在头脑中留下来的可以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具体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由于几何的每一个定理都对应着一个图形,这给我们在教学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我们要求学生对定理的表象不能只停留在实体的形象上,而是让学生有意识的记图形、想图形,以形成和唤起表象。我们认为,这对于理解、巩固和记忆几何定理起着重大的作用。
教给学生想形象的基本方法后,接下来去的步骤是用实例引导学生,下面是一段经整理后的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3、推理模式
从学生各方面的反馈情况看,多数学生觉得几何抽象还在于几何推理形式多样、过程复杂而又摸不定,往往听课时知道该如何写,一旦到自己书写时又漏掉某些步骤。那么,怎样将形式多样的推理过程既让学生看得清而又摸得着呢?为此,我们在二步推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总结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具体教学分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1)精心设计三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归纳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1)条件一结论一新结论(结论推新结论式)。
2)新结论(多个结论推新结论式)。
3)新结论(结论和条件推新结论式)。
(2)通过已详细书写证明过程的题目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推理模式。
(3)通过具体习题,学生有意识、有预见性地练习书写。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理解证明题的大致框架,在具体书写时有一定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书写的盲目性。但教学表明,学生仍然出现不必要的跳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把它归结为对推理的因果关系不明确、定理是推理的依据和单位不明白。因而我们根据需要,又设计了以下一个环节。
4、组合定理
基本推理模式中的骨干部分还是定理的符号语言。因而在这一环节,我们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出单个定理的因果关系、多个定理的组合方式,然后由几个定理组合后构造图形,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定理”的意识。
5、联想定理
分析图形是证明的基础,几何问题给出的图形有时是某些基本图形的残缺形式,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定理的基本图形,为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图形固然可以引发联想(这也是教师分析几何证明题、学生证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对于识图或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他们往往存有疑问:到底怎樣才能分解出基本图形呢?在复杂的图形中怎样找到所需的基本图形呢?因而我们从另一侧面,即在证明题的“已知、求证”上给学生以方法,即由命题的题设、结论联想某些定理,以配合图形想象。
三、反思认识
复习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和领悟才是最佳复习途径,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始终坚持主体性原则。在组织复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问题让学生做,给出方法和规律让学生体会,创造性的解答共同完成。
“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我们认为,传授方法或解答后让学生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总得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尽快形成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及书写方法。
集中讲授能使学生对几何定理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如果不加以巩固,也会造成遗忘。因而我们也坚持渗透性原则,在平时的解题分析中时常有意识地引导、反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