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廊桥,又有着虹桥、蜈蚣桥等称谓,在我国大约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有关它的记载最早源自汉朝。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自古至今,它在中外建筑史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并不少见,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广泛的应用价值。2009年,经浙江省泰顺、景宁、庆元和福建省屏南、寿宁、周宁等县联合申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拱桥为廊桥的一大类。区别于传统桥梁,所有的廊桥均有顶,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为人们提供休憩、交流、聚会之所。它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不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还提供了诸如置景,游览、纳凉等功能。与此同时,它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涵盖了桥记、题字、楹联、诗赋、雕刻、廊画、书法等多种形式。它记述了千百年来浙南地方文化的兴衰流变,是极其珍贵的璀璨文化遗产。
廊桥之乡——泰顺
木拱廊桥主要分布于浙闽边界的山区,尤其在浙江景宁、泰顺一带最为著名,因此那里也便有了“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
其中,泰顺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东北连接文成、西北毗邻景宁,总面积达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同时作为“千桥之乡”和“浙南桥梁博物馆”,它拥有桥梁数量近千座,其桥梁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截至1987年年底,泰顺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涵盖了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
泰顺以木拱桥久负盛名。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于宽阔水面,结构造型可谓优美巧妙。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泰顺木拱桥有6座,分别是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罗阳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其中以溪东桥最著名,而三条桥是泰顺廊桥中最古老的一座。
20世纪70年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便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于是,在其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记载了泰顺木拱桥4座,而泰顺廊桥也因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声名大噪,被誉为“中国瑰宝”。
2012年,泰顺龜湖廊桥正式建成,成为了世界最长及最年轻的单孔跨度最大廊桥。龟湖廊桥的建设完全采用传统的木拱桥营造技艺,单孔跨度达到40.3米,其中最大的一根木料重量在6000斤,最小的也有500斤。
泰顺廊桥代表:北涧桥
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三年,嘉庆八年修建,道光二十九年重修。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北涧桥整体结构彰显着如虹气势。
采用编梁式构造的北涧桥,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桥屋也是廊桥工匠们精心构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从功用来讲,增加了桥拱的压力,使之更稳固,也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各部位的艺术处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亦提升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
溪东桥
溪东桥,同为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明朝隆庆四年,清代乾隆十年重表,道光七年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其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溪东桥距北涧桥约一里,因横跨东溪而得名。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为狮子峰,一为将军峰。在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秀美、轻灵。
三条桥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代绍兴七年,重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亦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泰顺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桥梁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薛宅桥
三魁镇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内村,建于清代咸丰六年,也是叠梁拱式木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15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载入《中国桥梁史话》。
永庆桥
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的永庆桥,建于清代嘉庆二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
泰顺之所以能够被世界桥梁专家们誉为“世界廊桥之乡”,是因为此地古廊桥无论数量、保存质量以及建造历史、艺术价值都堪称世界之最。泰顺古代的廊桥工匠“山上伐巨木,山下造廊桥”,运用严谨的工艺和不凡的智慧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终于创造出飞桥无柱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改变了“临川病涉”的窘境,为人们增添了一份跨越河道时气定神闲的自信。
木拱桥为廊桥的一大类。区别于传统桥梁,所有的廊桥均有顶,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为人们提供休憩、交流、聚会之所。它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不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还提供了诸如置景,游览、纳凉等功能。与此同时,它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涵盖了桥记、题字、楹联、诗赋、雕刻、廊画、书法等多种形式。它记述了千百年来浙南地方文化的兴衰流变,是极其珍贵的璀璨文化遗产。
廊桥之乡——泰顺
木拱廊桥主要分布于浙闽边界的山区,尤其在浙江景宁、泰顺一带最为著名,因此那里也便有了“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
其中,泰顺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东北连接文成、西北毗邻景宁,总面积达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同时作为“千桥之乡”和“浙南桥梁博物馆”,它拥有桥梁数量近千座,其桥梁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截至1987年年底,泰顺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涵盖了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
泰顺以木拱桥久负盛名。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于宽阔水面,结构造型可谓优美巧妙。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泰顺木拱桥有6座,分别是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罗阳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其中以溪东桥最著名,而三条桥是泰顺廊桥中最古老的一座。
20世纪70年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便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于是,在其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记载了泰顺木拱桥4座,而泰顺廊桥也因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声名大噪,被誉为“中国瑰宝”。
2012年,泰顺龜湖廊桥正式建成,成为了世界最长及最年轻的单孔跨度最大廊桥。龟湖廊桥的建设完全采用传统的木拱桥营造技艺,单孔跨度达到40.3米,其中最大的一根木料重量在6000斤,最小的也有500斤。
泰顺廊桥代表:北涧桥
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三年,嘉庆八年修建,道光二十九年重修。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北涧桥整体结构彰显着如虹气势。
采用编梁式构造的北涧桥,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桥屋也是廊桥工匠们精心构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从功用来讲,增加了桥拱的压力,使之更稳固,也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各部位的艺术处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亦提升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
溪东桥
溪东桥,同为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明朝隆庆四年,清代乾隆十年重表,道光七年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其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溪东桥距北涧桥约一里,因横跨东溪而得名。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为狮子峰,一为将军峰。在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秀美、轻灵。
三条桥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代绍兴七年,重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亦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泰顺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桥梁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薛宅桥
三魁镇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内村,建于清代咸丰六年,也是叠梁拱式木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15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载入《中国桥梁史话》。
永庆桥
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的永庆桥,建于清代嘉庆二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
泰顺之所以能够被世界桥梁专家们誉为“世界廊桥之乡”,是因为此地古廊桥无论数量、保存质量以及建造历史、艺术价值都堪称世界之最。泰顺古代的廊桥工匠“山上伐巨木,山下造廊桥”,运用严谨的工艺和不凡的智慧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终于创造出飞桥无柱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改变了“临川病涉”的窘境,为人们增添了一份跨越河道时气定神闲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