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绚丽而多姿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li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师发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并适时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一、利用数学史欣赏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介绍古今中外数学的辉煌成果。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立的“黄金分割数0.618”是最和谐的比例关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维纳斯雕像之所以让人感受到美,就是因为其符合黄金分割的比值;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不显得呆板,声音传播效果最好;国歌的旋律之所以那么催人奋进,是因其体现出了黄金分割的原理。在建筑造型上,于黄金分割处布置腰线或装饰物,可以使整幢大楼显得雄伟雅致;蜜蜂房呈六角形,钝角为[109032/],这样的巢不但节省材料,而且结实坚固。
  再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定理”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它在高等数学和其他学科中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图1是2002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间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的“赵爽弦图”(此图是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这个图形既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又像一只转动着的风车,欢迎世界各地的数学家。
  这个图中还隐含着基本不等式变式的证明。图2中,如果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为[a、b(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a2 b2],由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大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从而引出一个不等式:[a2 b2>2ab]。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a2 b2=2ab]。更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2 b2≥2ab],由此诞生出[a2 b2>2ab]这一重要不等式。这个看似简单的图片承载着数学文明的进程,学生在欣赏中,既体会到了文明的传承与应用,又感悟到了数学的艺术魅力。
  二、情境创设感受美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之美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捕捉并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美。
  实践证明,直觉感受越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审美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直观感受,形成丰富的审美观点。比如,教学空间几何体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杯子、球、建筑物的外形等,让学生直观感知空间图形的美,进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美景并引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把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转化成对新知识的渴求。
  三、挖掘教材发现美
  教材中的许多几何图形是外表美与内涵美的完美结合,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圆”是最美的几何图形,古往今来,赞美它的诗句不计其数;同时,它的无限多的对称轴,又体现了“圆”的数学内涵美。数学中,还有许多美的命题、美的定理、美的方法,如正弦、余弦定理的对称美,圆幂定理的和谐统一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洁美等。数学教师通过数学中精美的图形、有趣的数字关系、和谐统一的简洁式子、比例结构的匀称协调、命题或定理间的关系相似(或对称、奇异)等唤起学生美的意识,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再如,欧拉公式[eiθ=cosθ isinθ]被誉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公式”。当[θ=π]时,得到[eiπ 1=0],它把五个重要的特殊的数0,1,π,e,i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诸如此类,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给人一种奇异的美感。
  四、动手实践享受美
  数学中,一些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等,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奇异美;一些看似类型不同、涉及不同知识点的问题,其实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独特的统一美。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思考、发掘其关联,找到多种不同的解法,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感知数学的美。
  这本是一个枯燥无味的纯数学问题,但其多种解法既显示出奇异美,又显示出统一美。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确定探究课题,探究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查阅资料,找到了很多与这个数学模型有关的应用课题,如《潜艇最佳攻击位置》《对体育看台最大视角的研究》《交通摄像头的放置角度》《对教室黑板最佳视角的探讨》《对足球最佳入射角的研究》等。
  这正是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样的研究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纯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研究中,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课题寻根问底,那种洋溢在脸上的快乐与认真劲头,是单纯做题时从未有过的。
  五、校本选修展示美
  目前,不少学校开设了数学校本选修课,以保证学有余力或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拓展知识,拓宽数学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这样做有利于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求知需求,让他们领略到数学别样的美。
  广华中学的校本选修教材中,专门开辟了“趣味数学”版块。如,受回文诗的启发,教材编写者编写了回文数88,454,7337,43534……然后对其延伸,设计了如下问题:两位回文数有11,22,33,44,55,66,77,88,99,共9个;三位回文数有101,111,121,131,……969,979,989,999,共90个;四位回文数有1001,1111,1221,……9669,9779,9889,9999,共90个。由此推测,11位的回文数共有多少个?(答案,900000个)。
  这虽是一道计数问题,但学生在“数字游戏”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数学的数字美、对称美和奇异美。
  六、探究解法创造美
  爱因斯坦说:“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解决数学问题时,找到最简捷的解答方法,这本身就体现出数学之美。
  例如,第22届世界“友谊杯”数学竞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设[a、b、c]均为正数,证明[a2b c] [b2c a] [c2a b]≥[a b c2]。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这道题依然是数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经典题。这道题的证明方法虽然多达几十种,但依据“对任意实数[x],有[x2≥0]的事实,令[x=a-b2],得[a2-ab] [b24]≥0,进而推导出[a2b]≥[a-b4](当且仅当[b=2a]时取等号成立)”这一结论。这样,这道题的证明就相当简捷了,即[a2b c][≥][a-b c4],[b2c a≥b-c a4],[c2a b≥c-a b4],三式相加即可得证。数学的简单之美通过这道重量级的题目演绎得淋漓尽致。
  数学之美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但每一个侧面的美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用审美的眼光不断地寻找到数学之美,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欣赏,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罗素)”。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广华中学)
其他文献
试若循琅琅书声,登岭拾阶,徽派的青灰砖瓦墙与红漆点金大门显得古朴,砖柱楹联“桃岭育新苗披一岭诗意,杏园读经典沁满园墨香”。桃花岭小学便是这宜昌市西陵区繁华闹市中的一方育人净土。  五年前,贺金莲校长在此播撒了“阅读生根计划”的种子,读名著、诵诗词、背经典……学校行成读书尚文之风,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成长。桃小探索“整本书阅读”,随着课程的发展,构建了一个被学生热爱的大阅读课程体系。  传承与发扬
一、开门放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为了解决学生生活范围窄以及观察不细、积累不够导致的作文内容空泛等问题,实验学校和教师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刘隔中学、里潭中学除了平时布置“上学路上”“秋收一景”“趣事”“丰收时节”“鱼市”等命题观察日记外,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田野、乡村、社区开展活动,观察生活。韩集中学七年级学完《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后,组织学生观察家乡风貌,进
《认识图形》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与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培养空间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体验感知时空。  直观渗透 承上启下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你们能说出它们是什么图形吗?(展示药盒、魔方和水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中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你们知道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哪些图形吗?(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找出
预习设计是生态课堂的必要环节。设计中,可以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学习重点,帮助教师客观地掌握学情,成为“顺学而导,突破难点”的依据。  我们可以从“读、思、问、找”四个方面考虑预习内容的设计。  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预习,读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在读的预习设计中应该包括:1.字词预习,扫清学生读的障碍;2.读的预习,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关于字词预习。生字预习,可以练习题的形式检
从2014年开始,宜昌市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标准,研制开发评价工具,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宜昌市初中生物学业评价课题组的教师展开了基于课标的初中生物学业评价标准构建的相关研究。  所谓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对事物进行评判的尺度,是按要求完成的程度或水平。美国学者林恩·克拉克认为,标准分为两种
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开发实施《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校本课程,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引领学生走进传统、亲近经典,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  立春草木知——课程开发循序渐进  文化选择是教育所承担的一项重要文化功能,而课程是学校教育进行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我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紧紧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该内容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关蓓工作室的成员对该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全市进行了展示,这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下:  一、解读教材,整合资源  首先,综观全局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小学阶段对于数概念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学期100以内数
打开课本,又是曾经的老朋友——鄂教版《语文》六年级《鲁智深行侠桃花庄》。此课曾经上过四遍,其中还有一次是作为区级交流课给区内教师展示。但是这一次再给孩子们上此课,孩子们的表现却意外给我的教学开启了另一扇窗!  照例,课前让孩子们预习课文:预先扫清阅读障碍,结合课后的理解运用学习课文。到了上课的时候,依旧是原来的“配方”——检查预习、概括文章内容、剖析人物形象、情感朗读,但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感受到了
《家乡的艺术——阳新布贴》是一节以高年段学生为授课对象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在进行授课前,笔者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欣赏与理解上,让学生对本土文化产生兴趣与喜爱,再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学习。重组原有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其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参考。  一、实物直观溯起源  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
有一种现象值得反省:没上学之前,孩子们无一例外地有着强烈的上学欲望,而真正背上书包走进课堂后,他们很快会对上学失去兴趣,个别人甚至开始厌学。习作教学的情况与此极其类似。走出困境的方法,在我看来,是从入学开始,就小心翼翼而又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力,呵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每日一句,“忽悠”着坚持  10月份刚过完,我就给这群刚满六岁的孩子每人一本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每日一句”的汉语拼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