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睦邻友好、固我海疆,中央决定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美丽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面积达260万平方公里。三沙从此揭开了历史性的新篇章。在这片礁石列布、美丽神秘的广阔疆域里,每一个渔民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三沙设市前夕,笔者赴三沙采访一位具有传奇色彩、被当地岛民称为“海博士”的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渔民卢传安,向广大读者展示三沙渔民在浩瀚南海中耕海牧渔的神奇一幕——
潜水捞睡鱼网捕灯光鱼
三沙耕海令人陶醉
2012年7月23日,记者见到这个被潭门渔民称为“卢老大”的新三沙市渔民卢传安时,皮肤黝黑的他还未听完记者陈述来访的目的,就迫不及待地说:“知道知道,来采访嘛……三沙美啊,一片美丽的蓝色世界。无边的海洋,蔚蓝的天空,纯净的空气,美得令人痴迷、让人陶醉。我一年365天有一大半时间都生活在这种美丽里,幸福着。在海上看飞鱼,听涛声,闻海的味道,过着自由自在的简单生活。”
卢传安像诗人一样慨叹着。
其实卢传安不是诗人,只读过初中。采访过他的人多了,记者都追问一个问题:三沙美吗?回答多了,他也就成诗人了。卢传安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42岁的卢传安是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卢家祖辈相传的“耕海”家业,到他手里,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他拥有大小船只9艘,2011年9月,他还斥资2000多万元在西沙搞养殖,希望带领乡亲走上新的致富路。由于长年累月在三沙摸爬滚打,对三沙大小岛礁都了然于心,被三沙渔民称为“海博士”。
“潜水捞睡鱼、手钓石斑鱼、张网围捕灯光鱼,这些传统的捕鱼方式令人陶醉。”卢传安说。
琼海潭门渔民与其他各地渔民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潭门渔民出海一般都是潜水作业,对于全世界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他地方的渔民是海面上的渔民,而潭门的渔民则自称是“海里的渔民”。
一条大船,几艘小艇,潭门渔民就靠着这些在三沙闯荡。潭门的渔民在南沙作业,独家绝活是潜水捕捞。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卢传安可以不穿潜水服,最深的时候可以潜到水下20多米,一口气下去能在水里待上四五分钟。说到这本领,卢传安说:“这都是从小在海边练出来的,我们刚刚懂事时,就开始在海里潜水摸鱼了。”
卢传安说:“在三沙,渔民最喜欢捕捞的就是海参,最贵的是白乳参,干货600多元一斤,比较常见的就是梅花参。”
南沙是三沙渔民的传统“牧场”,那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卢传安说,打鱼一般都在晚上,渔民们三人一组,乘坐一艘小艇,找到有鱼的地方后,戴上潜水镜、穿好潜水衣直接下海。潭门渔民擅长抓鱼,左手拿着防水手电筒,右手握着渔网,身后拖着鱼筐。
“到了晚上,鲍鱼、石头鱼、石斑鱼、龙虾等名贵鱼虾也要睡觉。”卢传安绘声绘色地说,看见睡觉的鱼后,手电筒一照,渔网一捞,往身后鱼筐一倒,就完成了这条鱼的捕捞。成为他们囊中之物的,常常有30多斤的大鱼。一艘渔船12条小艇,仅一晚上一艘船能挣几万元。出海一趟通常要两个月,除了休息、避风、维修,抓鱼时间约有28天。船主一般分四成,四五十名渔民分六成。
白天,渔民们睡醒没事干的时候,便常常下海赶鱼,鱼儿一受惊都躲进礁盘里。这时候,他们便撒网,将整个礁盘盖住,然后用棍子往礁盘洞里捅,把成群的鱼儿赶进网里。每年的10月份至12月份,西沙群岛马鲛鱼、金枪鱼最多。放一排鱼钩下去,很快就会钓上几条。
卢传安告诉记者,在他年轻时,潜水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带着自制的潜水镜,光着身子就潜到海里捕捞,有时候,看见海产品就忘记了多深,为了能捕捞到,甚至能潜到30米深,但潜到海底上来以后,一定要缓慢,否则强大的气压变化会使肺部出血死亡。
卢传安说:“前段日子看电视,说是世界潜水吉尼斯纪录是在水下待130秒,如果这样说,三沙的渔民个个都可以破这个纪录了。”显然,这对三沙渔民来说只是小把戏。
卢传安说,如果说潜水捕鱼最危险,那么,灯光围捕就是最艰辛的耕海方式了。
灯光围捕,在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一千瓦的强光灯照亮海面,远处看来,星光点点,而渔民却在黑夜里忙着自己的活。
卢传安说,南沙的海水清澈见底,只要沉下20米左右,下面密密麻麻的便全是鱼,包括金枪鱼、石斑鱼、鲨鱼等。百吨位以上的渔船,都有从事灯光围捕的,不受洋流的限制,不用远航,这些船只傍晚出海,早晨回港,机动灵活的作业方式让我们每天都能品尝到最为鲜美的海味。
“不管晚上抓鱼,还是白天网鱼、钓鱼,都很好玩,很有成就感。”卢传安说,渔民一般一年出海两次,平均能挣五六万元,“钱不多,但是海上生活自由自在,抓鱼也很有趣,所以不少渔民在老家坐不住,总想着跟帮出海。”
与大海搏击
用勇气书写生命
说起三沙耕海遇到的危险以及如何排除时,卢传安顿时来了兴致。他把南海的地图摊在地上,自豪地说:“这片海域,我们渔民是再熟悉不过了,所有的岛我们都上去过,都有我们的脚印,哪里的礁盘适合停船,哪里有暗流,哪里有险滩,甚至哪块礁盘可以睡觉,我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现在渔民出海,十几个小时就到西沙,再从西沙到南沙也就三十多个小时,两三个月就能回来。我们当时使用的帆船全靠风力,一年才能往返一次。一般每年12月或1月启航,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回。风向好的时候,从潭门到西沙也得两三天,从西沙到南沙,那时间就更久了。”坐在一旁的老渔民补充道。
卢传安说,出海作业,生死难卜,在西沙、中沙、南沙各岛,凡有人住的地方一般都有渔民修建的庙。有些渔民,在海上遇难,尸骨便葬在岛上。几百年来,在西沙、中沙、南沙留下无数执著、勇敢的渔民。祖祖辈辈的南海渔民在与大海的搏击中,用勇气和生命写成了维护祖国主权的一本大书。
卢传安说,渔民们之所以能够在美丽的西沙生活下来,公安边防派出所付出了很多努力。西沙有很多岛屿缺乏淡水,渔民生活困难。2000年,派出所官兵想群众之所想,克服重重困难启动了打井工程。他们顶烈日、战狂风、斗恶浪,一次次往返于各小岛之间,钻礁穿石寻水源,一回回往返于海南与西沙之间,扛沙运土固井基。在地表温度有时高达50摄氏度左右的气候条件下,挥舞着镢头、铁铲,一干就是两年,无怨无悔,痴心不改,先后在七连屿等诸小岛上为渔民成功开掘五口淡水井,股股甘泉滋润着每一个驻岛渔民群众的心田。特别是近年来,永兴边防派出所官兵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先后为各岛礁渔民送去各类补给物资1.2万余斤,在永乐群岛的甘泉岛、鸭公岛、银屿和宣德群岛的赵述岛、北岛等小岛上共栽种椰子树苗1500多棵,进一步改善了海岛渔民生活的环境。
茫茫南海掘金
另辟蹊径深海养殖
永乐群岛是西沙群岛西部的岛群,呈典型的环礁,边缘有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等12个岛屿及羚羊礁和筐仔沙洲。这些岛成圆形分布,包绕着“石塘”,说明永乐群岛发育在一座典型的“环礁”上,群岛围成一个大的泻湖。
作为一个天然的大泻湖,风平浪小;大海一尘不染,分外清澈;海水盐度高,气温适宜,非常适合鱼类生长,是整个西沙群岛乃至整个南海最为优质的海水养殖区域。
这样的好地方,卢传安很早就盯上了。2011年3月,卢传安注册成立琼海时达渔业有限公司。当年9月,他投入2500万元,正式启动深海网箱养殖项目。卢传安的网箱是自己和他人一起研发的,质量非常好,12级的台风都不怕。
目前,卢传安在晋卿岛附近海域养殖了20多万尾名贵鱼,共85个网箱,预计今年底网箱将增加至100个。对于深海养殖名贵鱼的未来,卢传安充满信心,他说:“我要养殖100万尾,让海南名贵鱼远销各地并打响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好。增加渔民的收入,和三沙渔民共同走出一条新路子。”
卢传安说,深海养鱼,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令人乐在其中。
每天上午11点左右,卢传安的养殖工人都要去喂鱼。载着鱼饲料的小艇在嗒嗒嗒的轰鸣声中,向网箱开去。远远的,听见马达声的鱼儿们就活跃起来,从水底浮到水面,在网箱里你挤我我挤你。送吃的到了,每天这个时候,是它们的快乐时光。渔工们从小艇跳到网箱浮桶上,拎着饲料桶,从这边走到那边,动作娴熟灵巧。他们的脚下并不是陆地,而是不知有多深的大海。
鱼儿们美美地吃了一顿,一排排网箱渐渐恢复宁静……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潜水捞睡鱼网捕灯光鱼
三沙耕海令人陶醉
2012年7月23日,记者见到这个被潭门渔民称为“卢老大”的新三沙市渔民卢传安时,皮肤黝黑的他还未听完记者陈述来访的目的,就迫不及待地说:“知道知道,来采访嘛……三沙美啊,一片美丽的蓝色世界。无边的海洋,蔚蓝的天空,纯净的空气,美得令人痴迷、让人陶醉。我一年365天有一大半时间都生活在这种美丽里,幸福着。在海上看飞鱼,听涛声,闻海的味道,过着自由自在的简单生活。”
卢传安像诗人一样慨叹着。
其实卢传安不是诗人,只读过初中。采访过他的人多了,记者都追问一个问题:三沙美吗?回答多了,他也就成诗人了。卢传安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42岁的卢传安是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卢家祖辈相传的“耕海”家业,到他手里,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他拥有大小船只9艘,2011年9月,他还斥资2000多万元在西沙搞养殖,希望带领乡亲走上新的致富路。由于长年累月在三沙摸爬滚打,对三沙大小岛礁都了然于心,被三沙渔民称为“海博士”。
“潜水捞睡鱼、手钓石斑鱼、张网围捕灯光鱼,这些传统的捕鱼方式令人陶醉。”卢传安说。
琼海潭门渔民与其他各地渔民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潭门渔民出海一般都是潜水作业,对于全世界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他地方的渔民是海面上的渔民,而潭门的渔民则自称是“海里的渔民”。
一条大船,几艘小艇,潭门渔民就靠着这些在三沙闯荡。潭门的渔民在南沙作业,独家绝活是潜水捕捞。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卢传安可以不穿潜水服,最深的时候可以潜到水下20多米,一口气下去能在水里待上四五分钟。说到这本领,卢传安说:“这都是从小在海边练出来的,我们刚刚懂事时,就开始在海里潜水摸鱼了。”
卢传安说:“在三沙,渔民最喜欢捕捞的就是海参,最贵的是白乳参,干货600多元一斤,比较常见的就是梅花参。”
南沙是三沙渔民的传统“牧场”,那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卢传安说,打鱼一般都在晚上,渔民们三人一组,乘坐一艘小艇,找到有鱼的地方后,戴上潜水镜、穿好潜水衣直接下海。潭门渔民擅长抓鱼,左手拿着防水手电筒,右手握着渔网,身后拖着鱼筐。
“到了晚上,鲍鱼、石头鱼、石斑鱼、龙虾等名贵鱼虾也要睡觉。”卢传安绘声绘色地说,看见睡觉的鱼后,手电筒一照,渔网一捞,往身后鱼筐一倒,就完成了这条鱼的捕捞。成为他们囊中之物的,常常有30多斤的大鱼。一艘渔船12条小艇,仅一晚上一艘船能挣几万元。出海一趟通常要两个月,除了休息、避风、维修,抓鱼时间约有28天。船主一般分四成,四五十名渔民分六成。
白天,渔民们睡醒没事干的时候,便常常下海赶鱼,鱼儿一受惊都躲进礁盘里。这时候,他们便撒网,将整个礁盘盖住,然后用棍子往礁盘洞里捅,把成群的鱼儿赶进网里。每年的10月份至12月份,西沙群岛马鲛鱼、金枪鱼最多。放一排鱼钩下去,很快就会钓上几条。
卢传安告诉记者,在他年轻时,潜水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带着自制的潜水镜,光着身子就潜到海里捕捞,有时候,看见海产品就忘记了多深,为了能捕捞到,甚至能潜到30米深,但潜到海底上来以后,一定要缓慢,否则强大的气压变化会使肺部出血死亡。
卢传安说:“前段日子看电视,说是世界潜水吉尼斯纪录是在水下待130秒,如果这样说,三沙的渔民个个都可以破这个纪录了。”显然,这对三沙渔民来说只是小把戏。
卢传安说,如果说潜水捕鱼最危险,那么,灯光围捕就是最艰辛的耕海方式了。
灯光围捕,在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一千瓦的强光灯照亮海面,远处看来,星光点点,而渔民却在黑夜里忙着自己的活。
卢传安说,南沙的海水清澈见底,只要沉下20米左右,下面密密麻麻的便全是鱼,包括金枪鱼、石斑鱼、鲨鱼等。百吨位以上的渔船,都有从事灯光围捕的,不受洋流的限制,不用远航,这些船只傍晚出海,早晨回港,机动灵活的作业方式让我们每天都能品尝到最为鲜美的海味。
“不管晚上抓鱼,还是白天网鱼、钓鱼,都很好玩,很有成就感。”卢传安说,渔民一般一年出海两次,平均能挣五六万元,“钱不多,但是海上生活自由自在,抓鱼也很有趣,所以不少渔民在老家坐不住,总想着跟帮出海。”
与大海搏击
用勇气书写生命
说起三沙耕海遇到的危险以及如何排除时,卢传安顿时来了兴致。他把南海的地图摊在地上,自豪地说:“这片海域,我们渔民是再熟悉不过了,所有的岛我们都上去过,都有我们的脚印,哪里的礁盘适合停船,哪里有暗流,哪里有险滩,甚至哪块礁盘可以睡觉,我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现在渔民出海,十几个小时就到西沙,再从西沙到南沙也就三十多个小时,两三个月就能回来。我们当时使用的帆船全靠风力,一年才能往返一次。一般每年12月或1月启航,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回。风向好的时候,从潭门到西沙也得两三天,从西沙到南沙,那时间就更久了。”坐在一旁的老渔民补充道。
卢传安说,出海作业,生死难卜,在西沙、中沙、南沙各岛,凡有人住的地方一般都有渔民修建的庙。有些渔民,在海上遇难,尸骨便葬在岛上。几百年来,在西沙、中沙、南沙留下无数执著、勇敢的渔民。祖祖辈辈的南海渔民在与大海的搏击中,用勇气和生命写成了维护祖国主权的一本大书。
卢传安说,渔民们之所以能够在美丽的西沙生活下来,公安边防派出所付出了很多努力。西沙有很多岛屿缺乏淡水,渔民生活困难。2000年,派出所官兵想群众之所想,克服重重困难启动了打井工程。他们顶烈日、战狂风、斗恶浪,一次次往返于各小岛之间,钻礁穿石寻水源,一回回往返于海南与西沙之间,扛沙运土固井基。在地表温度有时高达50摄氏度左右的气候条件下,挥舞着镢头、铁铲,一干就是两年,无怨无悔,痴心不改,先后在七连屿等诸小岛上为渔民成功开掘五口淡水井,股股甘泉滋润着每一个驻岛渔民群众的心田。特别是近年来,永兴边防派出所官兵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先后为各岛礁渔民送去各类补给物资1.2万余斤,在永乐群岛的甘泉岛、鸭公岛、银屿和宣德群岛的赵述岛、北岛等小岛上共栽种椰子树苗1500多棵,进一步改善了海岛渔民生活的环境。
茫茫南海掘金
另辟蹊径深海养殖
永乐群岛是西沙群岛西部的岛群,呈典型的环礁,边缘有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等12个岛屿及羚羊礁和筐仔沙洲。这些岛成圆形分布,包绕着“石塘”,说明永乐群岛发育在一座典型的“环礁”上,群岛围成一个大的泻湖。
作为一个天然的大泻湖,风平浪小;大海一尘不染,分外清澈;海水盐度高,气温适宜,非常适合鱼类生长,是整个西沙群岛乃至整个南海最为优质的海水养殖区域。
这样的好地方,卢传安很早就盯上了。2011年3月,卢传安注册成立琼海时达渔业有限公司。当年9月,他投入2500万元,正式启动深海网箱养殖项目。卢传安的网箱是自己和他人一起研发的,质量非常好,12级的台风都不怕。
目前,卢传安在晋卿岛附近海域养殖了20多万尾名贵鱼,共85个网箱,预计今年底网箱将增加至100个。对于深海养殖名贵鱼的未来,卢传安充满信心,他说:“我要养殖100万尾,让海南名贵鱼远销各地并打响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好。增加渔民的收入,和三沙渔民共同走出一条新路子。”
卢传安说,深海养鱼,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令人乐在其中。
每天上午11点左右,卢传安的养殖工人都要去喂鱼。载着鱼饲料的小艇在嗒嗒嗒的轰鸣声中,向网箱开去。远远的,听见马达声的鱼儿们就活跃起来,从水底浮到水面,在网箱里你挤我我挤你。送吃的到了,每天这个时候,是它们的快乐时光。渔工们从小艇跳到网箱浮桶上,拎着饲料桶,从这边走到那边,动作娴熟灵巧。他们的脚下并不是陆地,而是不知有多深的大海。
鱼儿们美美地吃了一顿,一排排网箱渐渐恢复宁静……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