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而且传统节日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包含优秀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同时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在新时期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的环境下,重新审视我们传统节日的价值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这对保护我们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价值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04-2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历史沉淀,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56个民族中,一年之间的节日文化活动多达400多个。汉族一年之中就有近百个民间节日文化活动,仅七月份,36个少数民族就有62个民间节日。[1]这些名目繁多的民间节日,形成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文化活动。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动的表现形态,它们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突出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是广大民众精神世界的生动展示,也是国家历史积淀与文明性格的具体象征。在新时期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考察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早在上古时期即已因生产活动、原始崇拜而初露端倪,后又随着神话传奇故事的融入,宗教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意义而渐渐确立。如我国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也有人把这一天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和七夕节结合起来,使这个节日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中国很多古籍中都记载了这个节日以及随之而产生于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这对我们现在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俗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文化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凝聚人心、构筑民族心理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于它们亦雅亦俗,亦庄亦谑,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随着历史的演进、民众文化意识的自觉,传统节日中原始崇拜、禁忌迷信的色彩越来越淡化,逐渐变成纯粹庆贺意义上的日子。这种文化现象大致出现在隋唐时期,当时,传统节日已经普遍转化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佳节良辰。充满喜庆欢快的气氛,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内容伴随着相应的节日而成为时尚,广为流传,这就极大地吸引了普通民众关注并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从而全面拓展了传统节日的群众基础,使得它们拥有了更强大的活力与生机。
其次,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大融合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特定群体的文化观念中,节日时间是区别于平日的“大日子”。这种区分并不是仅凭意识上的认定,而是用各种各样的郑重仪式和庆祝方式体现出来的。这些仪式活动和庆祝活动往往在较短的时日内集中展演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蕴涵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有通过口头文学、年画图案、礼俗活动、仪式庆典等传承的理想追求、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精神文化,有节令饮食、节令服饰、仪式用品、工艺品等方面的物质文化,也有祭典、礼仪、表演、技艺等行为层面的文化。这些文化含量的大部分是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如其中的物质文化、民间艺术,强调人际和睦、欢乐吉庆、丰收富裕、健康长寿、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念的精神文化。
三、经济价值
节日是文化的结点,也是经济的结点。不同的经济文明,将导致不同的节日特点。[2]春节就与农耕经济紧密相关。从具体功能看,节日对经济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作用。
首先,在生产方面,节日所体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节日有利于生产的合作建设。节日的聚会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因为聚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第二,节日聚会也具有一种扩散生产知识的功能。大家聚在一块,谈天说地,既交流生活方面的信息,也交流生产方面的信息和经验。
其次,节日也是一种交换的“集市”。节日有一种类似农村集市贸易的功能。节日的交换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神产品之间的交换;二是物质产品之间的交换;三是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之间的交换。在精神产品交换方面,节日的聚会使大家都收获了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在节日里,大家相互祝福,互祝问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产品的交换和享受。在物质产品交换方面,过节时,大家提着礼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相互拜访,既有人情方面的交换,实质也体现了一种物质交换的涵义;同时,有些节日本身就是集市交易的集中时间。
最后,节日在消费方面的作用是最明显和最直接的。节日是消费的聚点。节日所提供的消费满足不仅表现在精神上,也表现在物质上。一是增加了精神方面的消费满足。二是增加了物质方面的消费满足。不论在吃,还是在穿等方面,节日期间都提供了比平时更大的消费支出。由于消费和生产是紧密相连的范畴,二者有一种互相推动的关系。所以,节日的消费也促进了生产。
四、现代价值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具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节日,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已牢牢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土壤中。这些传统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每逢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华儿女,无论是国家首脑还是普通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普天同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成为我们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契机。例如,每年的春节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无数的家庭守在电视机前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都能通过电波感受到节日气氛,此时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无疑能得到最深刻的强化。 其次,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例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和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它们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凝聚着历代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又如端午节缅怀屈原,龙舟竞渡,正如民谣所唱:“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端午期间怀念他的高尚情操,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
最后,能发展旅游经济,促进节日消费,改善人民生活。现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旅游黄金周已经形成。其中,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是节日消费的热点。现在春节期间,很多人都选择去旅游,感受节日的气氛。另外很多人也选择在酒店吃团圆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春节期间人们也会购买很多东西,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总之,在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明显提高。人们生活也是明显改善。
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发掘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真正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中国民间文化(第二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2]宋圭武.节日的经济功能[N].海南日报,2007-4-18.
[3]葛新.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重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01).
作者简介:
高连凤,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中国文化。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价值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04-2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历史沉淀,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56个民族中,一年之间的节日文化活动多达400多个。汉族一年之中就有近百个民间节日文化活动,仅七月份,36个少数民族就有62个民间节日。[1]这些名目繁多的民间节日,形成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文化活动。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动的表现形态,它们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突出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是广大民众精神世界的生动展示,也是国家历史积淀与文明性格的具体象征。在新时期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考察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早在上古时期即已因生产活动、原始崇拜而初露端倪,后又随着神话传奇故事的融入,宗教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意义而渐渐确立。如我国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也有人把这一天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和七夕节结合起来,使这个节日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中国很多古籍中都记载了这个节日以及随之而产生于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这对我们现在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俗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二、文化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凝聚人心、构筑民族心理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于它们亦雅亦俗,亦庄亦谑,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随着历史的演进、民众文化意识的自觉,传统节日中原始崇拜、禁忌迷信的色彩越来越淡化,逐渐变成纯粹庆贺意义上的日子。这种文化现象大致出现在隋唐时期,当时,传统节日已经普遍转化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佳节良辰。充满喜庆欢快的气氛,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内容伴随着相应的节日而成为时尚,广为流传,这就极大地吸引了普通民众关注并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从而全面拓展了传统节日的群众基础,使得它们拥有了更强大的活力与生机。
其次,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大融合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特定群体的文化观念中,节日时间是区别于平日的“大日子”。这种区分并不是仅凭意识上的认定,而是用各种各样的郑重仪式和庆祝方式体现出来的。这些仪式活动和庆祝活动往往在较短的时日内集中展演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蕴涵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有通过口头文学、年画图案、礼俗活动、仪式庆典等传承的理想追求、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精神文化,有节令饮食、节令服饰、仪式用品、工艺品等方面的物质文化,也有祭典、礼仪、表演、技艺等行为层面的文化。这些文化含量的大部分是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如其中的物质文化、民间艺术,强调人际和睦、欢乐吉庆、丰收富裕、健康长寿、天人合一等价值观念的精神文化。
三、经济价值
节日是文化的结点,也是经济的结点。不同的经济文明,将导致不同的节日特点。[2]春节就与农耕经济紧密相关。从具体功能看,节日对经济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作用。
首先,在生产方面,节日所体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节日有利于生产的合作建设。节日的聚会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因为聚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第二,节日聚会也具有一种扩散生产知识的功能。大家聚在一块,谈天说地,既交流生活方面的信息,也交流生产方面的信息和经验。
其次,节日也是一种交换的“集市”。节日有一种类似农村集市贸易的功能。节日的交换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神产品之间的交换;二是物质产品之间的交换;三是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之间的交换。在精神产品交换方面,节日的聚会使大家都收获了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在节日里,大家相互祝福,互祝问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产品的交换和享受。在物质产品交换方面,过节时,大家提着礼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相互拜访,既有人情方面的交换,实质也体现了一种物质交换的涵义;同时,有些节日本身就是集市交易的集中时间。
最后,节日在消费方面的作用是最明显和最直接的。节日是消费的聚点。节日所提供的消费满足不仅表现在精神上,也表现在物质上。一是增加了精神方面的消费满足。二是增加了物质方面的消费满足。不论在吃,还是在穿等方面,节日期间都提供了比平时更大的消费支出。由于消费和生产是紧密相连的范畴,二者有一种互相推动的关系。所以,节日的消费也促进了生产。
四、现代价值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具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节日,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已牢牢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土壤中。这些传统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每逢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华儿女,无论是国家首脑还是普通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普天同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成为我们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契机。例如,每年的春节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无数的家庭守在电视机前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都能通过电波感受到节日气氛,此时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无疑能得到最深刻的强化。 其次,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例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和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它们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凝聚着历代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又如端午节缅怀屈原,龙舟竞渡,正如民谣所唱:“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屈原是我国伟大的诗人,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端午期间怀念他的高尚情操,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
最后,能发展旅游经济,促进节日消费,改善人民生活。现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旅游黄金周已经形成。其中,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是节日消费的热点。现在春节期间,很多人都选择去旅游,感受节日的气氛。另外很多人也选择在酒店吃团圆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春节期间人们也会购买很多东西,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总之,在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明显提高。人们生活也是明显改善。
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发掘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真正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中国民间文化(第二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2]宋圭武.节日的经济功能[N].海南日报,2007-4-18.
[3]葛新.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重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01).
作者简介:
高连凤,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