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放手让学生去追逐“400万”的理想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弄清了阅读的意义才能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既然如此,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同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为此,我大胆给学生松绑,不是布置可做可不做的作业捆绑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放手让学生在阅读天地里自由徜徉。通过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来刺激学生大量接收信息,促使他们与文本及作者形成对话,逐步增强阅读兴趣,并特别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多读名著,达到并超过400万的目标。
二、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首先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感受。名著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足够学生自由驰骋。当然泛泛而读或生硬规定都是很难收到实效的,有计划讲方法的阅读会有更大收获,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书目的选择上。学生一进入名著这个广阔天地,固然会有仰望文学大厦的望而却步,但引导有方却会使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贴心的亲切、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几乎每教一篇课文我都会根据其内容、主题或作者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还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权利,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在不同学生眼里本有不同意义,每周一次的读书心得写作,又自然地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热情。在这些“粘贴式读书心得”里,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名著的阅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三、放手让学生参与多种读书交流活动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为此,我采用了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如组织故事课、朗诵会、辩论会、演讲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撰写读书报告……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而对大都头作品,往往产生畏惧心理,难以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阅读目标也往往难以实现。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阅读小组的划分
每学期,我们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中挑选一名阅读能力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分组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环境,同时也能够照顾阅读水平能力弱的学生。各组学生同时阅读一部作品,也便于教师统一安排阅读进度,集中进行阅读指导。当然,学生阅读兴趣差异较大。如果全班学生阅读的作品有所不同的话,我们可以将阅读的作品作为分组的依据,这样,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阅读不同的作品。
(二)阅读计划的制定
阅读长篇名著之前,教师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阅读指导计划。计划中应该包含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内容。这样可以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有序的开展。下面是我制定的《水浒传》课外阅读指导计划,供大家参考。
《水浒传》阅读指导计划
1,时间安排
初二年级第一学期(包括寒假)。
2,阅读方法
(1)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
(2)讨论法;
(3)合作探究法。
3,实施步骤
(1)导读(1—2课时)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成书情况等作一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序言》部分,了解有关情况。
(2)逐回阅读(9—10周)每周十回左右,以泛读方式为主。在泛读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回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可分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答疑。作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周分类摘抄小说中精妙词语、精彩段落,向别人讲述《水浒传》故事。
(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课上安排一课时,其余课下完成)。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课下讨论,各组安排一位代表发言。上课时,学生代表发言后,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发表自己的见解。
(4)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4-5周)。重点分析林冲、李逵、武松、鲁达和宋江形象。作业:读书笔记3-4篇,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我最喜爱的文学形象——×××=》等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了解小说《水浒传》特点。
作业:读书笔记1—2篇。可以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也可以就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5,学生自我总结。作业:(1)谈谈阅读《水浒传》后有哪些收获;(2)总结一下应该如何阅读长篇小说;(3)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6,活动安排:(1)组织一次文学知识竞赛;(2)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向学生展出,让师生共同欣赏。
(三)组织实施
在实施阅读计划,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要明确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技能,教会他们如何去积累知识;如何使用工具书去解决疑难问题;如何去作圈点、评注、卡片、摘要、笔记等。其次,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完全强加给学生。第三,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较好的非智力因素。具有比较明确和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较浓的语文学习兴趣,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较高的语文学习热情,较强的学习意志。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流”。我们相信,课外阅读活动只要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并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放手让学生去追逐“400万”的理想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弄清了阅读的意义才能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既然如此,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同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为此,我大胆给学生松绑,不是布置可做可不做的作业捆绑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放手让学生在阅读天地里自由徜徉。通过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来刺激学生大量接收信息,促使他们与文本及作者形成对话,逐步增强阅读兴趣,并特别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多读名著,达到并超过400万的目标。
二、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首先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感受。名著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足够学生自由驰骋。当然泛泛而读或生硬规定都是很难收到实效的,有计划讲方法的阅读会有更大收获,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书目的选择上。学生一进入名著这个广阔天地,固然会有仰望文学大厦的望而却步,但引导有方却会使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贴心的亲切、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几乎每教一篇课文我都会根据其内容、主题或作者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还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权利,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在不同学生眼里本有不同意义,每周一次的读书心得写作,又自然地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激发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热情。在这些“粘贴式读书心得”里,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名著的阅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三、放手让学生参与多种读书交流活动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为此,我采用了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如组织故事课、朗诵会、辩论会、演讲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撰写读书报告……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而对大都头作品,往往产生畏惧心理,难以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阅读目标也往往难以实现。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阅读小组的划分
每学期,我们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中挑选一名阅读能力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分组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环境,同时也能够照顾阅读水平能力弱的学生。各组学生同时阅读一部作品,也便于教师统一安排阅读进度,集中进行阅读指导。当然,学生阅读兴趣差异较大。如果全班学生阅读的作品有所不同的话,我们可以将阅读的作品作为分组的依据,这样,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阅读不同的作品。
(二)阅读计划的制定
阅读长篇名著之前,教师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阅读指导计划。计划中应该包含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内容。这样可以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有序的开展。下面是我制定的《水浒传》课外阅读指导计划,供大家参考。
《水浒传》阅读指导计划
1,时间安排
初二年级第一学期(包括寒假)。
2,阅读方法
(1)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
(2)讨论法;
(3)合作探究法。
3,实施步骤
(1)导读(1—2课时)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成书情况等作一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序言》部分,了解有关情况。
(2)逐回阅读(9—10周)每周十回左右,以泛读方式为主。在泛读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回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可分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答疑。作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周分类摘抄小说中精妙词语、精彩段落,向别人讲述《水浒传》故事。
(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课上安排一课时,其余课下完成)。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课下讨论,各组安排一位代表发言。上课时,学生代表发言后,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发表自己的见解。
(4)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4-5周)。重点分析林冲、李逵、武松、鲁达和宋江形象。作业:读书笔记3-4篇,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我最喜爱的文学形象——×××=》等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了解小说《水浒传》特点。
作业:读书笔记1—2篇。可以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也可以就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5,学生自我总结。作业:(1)谈谈阅读《水浒传》后有哪些收获;(2)总结一下应该如何阅读长篇小说;(3)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6,活动安排:(1)组织一次文学知识竞赛;(2)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向学生展出,让师生共同欣赏。
(三)组织实施
在实施阅读计划,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要明确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技能,教会他们如何去积累知识;如何使用工具书去解决疑难问题;如何去作圈点、评注、卡片、摘要、笔记等。其次,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完全强加给学生。第三,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较好的非智力因素。具有比较明确和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较浓的语文学习兴趣,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较高的语文学习热情,较强的学习意志。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流”。我们相信,课外阅读活动只要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并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