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三五”以来,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从政策出台、硬件投入等方面给予特殊教育发展极大的支持,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得到快速稳步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我结合自己的送教上门工作经验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 送教上门 探索思考 特教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据教育部官网2020年12月10日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92所,比2015年增长7%,班级28764个,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在校生总数比2015年增长80%,达到79.5万人。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5%以上。
从数据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残疾学生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我国特殊教育还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特殊教育资源短缺,让残疾儿童少年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相对困难。为了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步伐,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全力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送教上门成了各地方政府解决无法到校就读残疾人受教育问题的首选。
2014年,《遵义市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要开展好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实验工作,在全市为无法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少年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切实保障全市中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等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探索中重度、多重残疾等特殊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进一步推进全市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经过7年来的探索,各地为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各地开展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对送教上门的认识不高、信心不足、支持不够,工作开展困难;二是送教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专业化程度不高,多为普通教师兼任;三是残疾儿童种类繁多,沟通交流难度大,送教老师教学重难点不好把握,且沒有统一的教学质量衡量标准。这些困难直接导致送教上门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针对当前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建议从三个方面解决。
一、多维度强化家长培训引导
与在校就读孩子相比,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孩子更需要关心和帮助,因为他们的残障程度往往比在校就读的孩子的残障程度深。在学校就读的孩子多数时间跟老师和同学在一起,更容易融入社会。但接受送教上门的孩子却不同,毕竟天天陪伴他们的是自己的家长,融入集体和社会的几率很小,更容易被边缘化。因此,多维度加强家长培训尤为重要。一是开办家长学校。学校和社区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学习培训班,解决学生家长的心态问题,重拾他们对孩子的信心,消除其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和放任不管的冷漠思想。同时,对家长进行常见的基本康复技能训练,让家长持续做到科学合理帮助孩子康复训练,弥补送教上门课程的不足。二是送教别忘了家长。送教教师送教上门不要只针对孩子,更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评估孩子的未来,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康复后的效果进行预判,让家长看到学生的希望,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重视送教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的事教给专业的人,特殊教育面对的群体比较特殊,不是一般普通老师能胜任的。加强送教队伍培训也是特殊教育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是帮助送教教师及时调整心态。作为普通中小学送教教师,平时接触的都是身体健康,思维正常的孩子,遇到这样特殊情况的孩子,教师一时半会很难适应,他们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会感到迷茫,沮丧,从而失去信心。这就需要通过培训让送教老师有足够的耐心,调整自己的心态,明白特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细致的观察学生点滴的变化,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这样才能看到学生的变化收获成功的喜悦,让自己有开展工作下去的信心。二是帮助送教教师掌握特殊教育技能。在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让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学目标之一,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更利于开展教学。这就需要加强送教老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利用专业的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让学生从自卑走向自信。三是帮助送教教师构建正确的特教体系。通过培训,让送教教师更好落实课程计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残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提出适当的要求,采取积极引导,正面评价的激励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勇于尝试,挑战困难的氛围,给学生创设情景。还要引导家长多带孩子出门走走看看,鼓励学生多参加参加集体活动,通过活动与人们交往,帮助孩子从孤僻走向合群,更好融入社会。
三、营造良好的残疾人成长社会氛围
送教上门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训练培养残疾儿童少年融入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心灵,构建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首先,老师要多关心残疾孩子。老师要能够走进残疾儿童少年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无条件的信任老师。为此,送教老师每次送教时可以通过给送教对象带喜欢的玩具或学习用品,和送教对象一起做游戏,手把手的教他们画画、做手工,在这些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愿意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家庭成员间要互相关心。父子之间说话大声吼骂,姐弟之间歧视性的语言,都会加重残疾儿童少年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因此,送教过程中,送教老师要引导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特别是要指导家长致力于改善亲子关系,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让他们能更好地生活和成长。此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该积极研究特殊教育群体的需求,制定统一的送教上门规程,出台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更好地指导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让广大送教老师能根据上级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因为特殊儿童自身的身体、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原因,送教上门服务的难题还很多。我们都应当以人为本尽心培育,帮助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进程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智障儿童的表现: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作者:张珺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作者:裴明东
关键词:特殊教育 送教上门 探索思考 特教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据教育部官网2020年12月10日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92所,比2015年增长7%,班级28764个,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在校生总数比2015年增长80%,达到79.5万人。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5%以上。
从数据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残疾学生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我国特殊教育还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特殊教育资源短缺,让残疾儿童少年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相对困难。为了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步伐,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全力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送教上门成了各地方政府解决无法到校就读残疾人受教育问题的首选。
2014年,《遵义市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要开展好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实验工作,在全市为无法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少年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切实保障全市中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等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探索中重度、多重残疾等特殊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进一步推进全市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经过7年来的探索,各地为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各地开展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对送教上门的认识不高、信心不足、支持不够,工作开展困难;二是送教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专业化程度不高,多为普通教师兼任;三是残疾儿童种类繁多,沟通交流难度大,送教老师教学重难点不好把握,且沒有统一的教学质量衡量标准。这些困难直接导致送教上门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针对当前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建议从三个方面解决。
一、多维度强化家长培训引导
与在校就读孩子相比,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孩子更需要关心和帮助,因为他们的残障程度往往比在校就读的孩子的残障程度深。在学校就读的孩子多数时间跟老师和同学在一起,更容易融入社会。但接受送教上门的孩子却不同,毕竟天天陪伴他们的是自己的家长,融入集体和社会的几率很小,更容易被边缘化。因此,多维度加强家长培训尤为重要。一是开办家长学校。学校和社区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学习培训班,解决学生家长的心态问题,重拾他们对孩子的信心,消除其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和放任不管的冷漠思想。同时,对家长进行常见的基本康复技能训练,让家长持续做到科学合理帮助孩子康复训练,弥补送教上门课程的不足。二是送教别忘了家长。送教教师送教上门不要只针对孩子,更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评估孩子的未来,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康复后的效果进行预判,让家长看到学生的希望,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重视送教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的事教给专业的人,特殊教育面对的群体比较特殊,不是一般普通老师能胜任的。加强送教队伍培训也是特殊教育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是帮助送教教师及时调整心态。作为普通中小学送教教师,平时接触的都是身体健康,思维正常的孩子,遇到这样特殊情况的孩子,教师一时半会很难适应,他们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会感到迷茫,沮丧,从而失去信心。这就需要通过培训让送教老师有足够的耐心,调整自己的心态,明白特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细致的观察学生点滴的变化,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这样才能看到学生的变化收获成功的喜悦,让自己有开展工作下去的信心。二是帮助送教教师掌握特殊教育技能。在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让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学目标之一,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更利于开展教学。这就需要加强送教老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利用专业的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让学生从自卑走向自信。三是帮助送教教师构建正确的特教体系。通过培训,让送教教师更好落实课程计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残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提出适当的要求,采取积极引导,正面评价的激励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勇于尝试,挑战困难的氛围,给学生创设情景。还要引导家长多带孩子出门走走看看,鼓励学生多参加参加集体活动,通过活动与人们交往,帮助孩子从孤僻走向合群,更好融入社会。
三、营造良好的残疾人成长社会氛围
送教上门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训练培养残疾儿童少年融入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心灵,构建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首先,老师要多关心残疾孩子。老师要能够走进残疾儿童少年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无条件的信任老师。为此,送教老师每次送教时可以通过给送教对象带喜欢的玩具或学习用品,和送教对象一起做游戏,手把手的教他们画画、做手工,在这些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愿意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家庭成员间要互相关心。父子之间说话大声吼骂,姐弟之间歧视性的语言,都会加重残疾儿童少年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因此,送教过程中,送教老师要引导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特别是要指导家长致力于改善亲子关系,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让他们能更好地生活和成长。此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该积极研究特殊教育群体的需求,制定统一的送教上门规程,出台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更好地指导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让广大送教老师能根据上级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因为特殊儿童自身的身体、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原因,送教上门服务的难题还很多。我们都应当以人为本尽心培育,帮助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进程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参考文献
《智障儿童的表现: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作者:张珺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作者:裴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