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装箱运输播种者

来源 :航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wei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近八秩的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刘鼎铭,为中国20世纪后半叶高速发展的集装箱运输业,作出了不遗余力的重要贡献,尤其是把集装箱运输的概念和实务从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到中国,被人民日报(1996年7月17日《学者写真》专栏)誉为“中国集装箱运输的第一人”。
  一、初出茅庐 崭露头角
  刘鼎铭,1932年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江南水乡——湖州南浔。1951年从嘉兴秀州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航海学院海运管理系(该校1953年改名为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又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1956年本科毕业后,留校深造,由前苏联专家苏赫茨基教授指导,两年后研究生毕业。1958年秋借调到厦门集美航海学校任教,并承担编写中专使用的教材《海运业务》。此时,刘老师已与同系低四届的女同学金德芬相识。正巧,金德芬当时正在上海海运局调度室进行毕业实习。在频繁的书信来往中,金德芬向他提供了海运业务中的大量事例,致使刘老师讲课能联系实际,十分生动;编写的20万字《海运业务》教材,内容很充实,又切合实用。《海运业务》1962年被交通部教育局审定为航海专业的通用教材,由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学们戏称,这是他们爱情的第一个“结晶”。此后,他俩便步入了同专业的学术研究和笔耕生涯。每当刘鼎铭选定了著述书目,拟出大纲,金德芬就协助搜集资料,一直到编审和校对,两人终身乐此不疲。 到了耄耋之年,他们合作出版的著述和译作共有22种,洋洋千万言。
  二、文革遭冲击 为集运著书矢志不渝
  1959年,刘鼎铭完成集美教学任务后,返回大连海院海管系,翌年提任船队运行教研室副主任。1962年,交通部所属高校院系调整,他便随海管系调到上海海运学院任教。
  20世纪50年代中叶,国际海运发生重大变革,美国泛大西洋公司开创性地把陆上公路集装箱运输“移植”到海运,遽使运输效益数十倍地增长,于是发展到70年代,便风靡全球。
  具有职业敏感的刘鼎铭,早就密切关注这一新生事物,潜心研究。文革开始后,由于无政府主义愈演愈烈,港口野蛮装卸无人制止,货损货差十分严重。为纠正这种倾向,交通部决定推行集装箱运输,刘鼎铭参加试行小组,更推动了他对这方面的探索。当时,有位老同学在北京交通人民出版社当编辑,遂约请刘鼎铭编写一套介绍集装箱运输的丛书,初步拟定写7册。他欣然应允,便着手编写第一册《国外海上集装箱运输发展概况》。1973年秋就交了书稿。
  不料,1974年文革转入“批林批孔”运动,“四人帮”炮制了“风庆轮事件”,大肆攻击交通部的买船政策,掀起大批“崇洋媚外”的狂潮。于是,上海海院革委会造反派就紧跟形势,在院内找批判典型。有人揭发刘鼎铭还在编写美国人开创的集装箱运输小册子。于是,军宣队和总支书记找刘鼎铭谈话,要看他这本书的底稿。他还以为这是领导重视,欣然把书稿上交。谁知过了几天竟大祸临头,他的书稿被大量油印,发到全院师生,人手一册,对他进行大批判,污蔑这本书是“崇洋媚外”的典型,要逐段逐句上纲上线,批倒批臭。例如,书稿中介绍集装箱海运是美国马克林开创的,却被批判为“长资产阶级的志气,灭无产阶级的威风”;介绍集装箱运输有许多优点,其中提到可以防盗,就被扣上“污蔑工人阶级是小偷”的罪名。同时,学院革委会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发去公函,指出该书正在接受批判,要求出版社考虑其出版问题。
  刘鼎铭突遭这番批斗,身心受到摧残,不久患腰椎骨刺和坐骨神经症,两腿肌肉萎缩,卧床不起4个月。造反派因此放松了对他的监管,勒令他在家写检讨。这就给刘鼎铭“创造”了继续研究集运、坚持写书的机会,那时他还不能坐,就站在五斗橱旁笔耕。等到病情好转,他又去外文书店查阅资料。这时,他发现日文版集运书籍比英文版的多,而且实用性强,于是就下决心自学日语。他自购北大陈信德教授编著的《自学日语读本》,日以继夜地自学了6遍,主要是掌握语法。他边学边译,逐渐提高日文翻译能力。后来越译越顺,前后翻译了12本日文版集运专著,计200多万字。日后,这些资料就成为他编写集运专著的素材。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上海海院新党委在全院大会上为刘鼎铭平反,恢复了名誉。不久,他1974年被扼杀的《国外海上集装箱运输发展概况》一书,于1980年出版。接着,他又编写了第二本《集装箱码头》。到1985年,全套丛书7册出齐。刘鼎铭就是这个犟脾气,他看准了的事,就豁出命来全身心投入,舍得下功夫、花本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自购各种外文原版书籍就上万元,而那时刘鼎铭夫妇的月工资收入才160元。
  三、严冬过后 迎来我国集运大发展的春天
  1978年,经过拨乱反正,国民经济已从文革末期的“已近崩溃边缘”中苏醒过来,比1976年增长了一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64倍。于是,交通运输出现了紧张局面,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港口连年严重压船压货,日平均滞港船舶达220艘,有些船停航等待装卸时间超过一个月。1977年,邓小平同志对国家计委作重要指示:“装卸太慢,水运、铁路都一样,好多地方都是被装卸时间耽误了。一万吨船的货物,装卸要化一个月,人家仅3天。要搞装卸机械化,搞集装箱。港口必须搞集装箱。”与此同时,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考察了北欧集运回国后,非常重视我国开展集装箱运输。1978年,交通部确定,把发展集运作为远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的重点。具体部署:组建集装箱船队,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培养集运管理人材。由于当时全国高校还没有设置这个专业,交通部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上海海院刘鼎铭教授。
  刘鼎铭振作精神,立即带领几位青年教师,连续十年,给来自全国三十多个港口的航运管理干部,办了三十多期培训班,造就了一千多名港航企业集运管理骨干。因此,上海海院被誉为“造就集装箱运输人才的摇篮”。
  四、应业界吁请创办《集装箱化》期刊
  枵腹从公 艰难创刊1990年,国家经委委托刘鼎铭在沪举办全国集运企业经理、厂长培训班。在结业典礼上,老总们一致恳请刘教授创办一份航运界内部的集运杂志,俾及时交流国内外集运科技动态和经验。报请上海海院领导同意,但只能提供一间编辑部办公室,其他工作人员和经费都要自筹。《集装箱化》(双月刊)第一期试刊虽得到海洋情报网暂借2500元付印刷费,接着第二、三期的费用都是经理班的学员零星捐助的。待筹措第四期经费时,海洋情报网索还借款。在无可奈何的困境中,刘教授只得把学院奖励他多年办班的奖金7000元,全部捐出来办杂志和还债。他这种枵腹从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企业老总,于是连云港和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的白、王两位老总,伸出了援助之手,以刊登广告的方式予以资助。
  坚持三年 公开发行经过两年的努力,《集装箱化》逐渐得到全国业界的青睐,他们纷纷建议为加快传播本行业科技动态和商务讯息,应改出月刊。在众情的敦促下,刘主编精心策划,使杂志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由原来的双月刊,改出月刊;二是呈请交通部特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发正式刊号,准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三是在1999年全国报刊博览会上,《集装箱化》荣获交通部优秀报刊的称号。
  1994年前后,《集装箱化》又迈出了三大步:一是实现了自负盈亏,向自主经营转轨,正式成立杂志社,版面扩容,由套色印刷改为全彩印;同时主动终止两家集运公司的长期广告赞助。经过几年努力,1997年月发行量突破4200份,每年彩页广告达到126页,以至有英国、德国、瑞典的同行常年刊登广告。二是开始少量向海外发行,先后有美、英、日、东南亚诸国,以及港台地区的读者订阅。1999年,刘主编被交通部科技报刊协会推选为副理事长。三是增设现代物流专版,刘主编深入研究,意识到集运正向现代物流发展,这是必然趋势。他大力奖掖青年教师著书,组织出版一套(5册)现代物流专著和工具书,为推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仗义执言 维护法制1996年,据广州港货运总公司向杂志社反映:该公司一艘国内集装箱班轮,在没有任何违法违章的证据下,被某省的边防分局扣了船,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刘主编亲自去该公司了解情况,认为此案有非法行政之嫌,决定在杂志上披露,公开讨论,其目的是依法维护航运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交通法制公正执行。当时,有的编辑心有顾虑,劝刘主编“千万不要介入,弄不好,会惹来‘毁我长城’的罪名”。刘主编的犟脾气又来了,坚定地表示:“实事求是,针砭时弊,维护法制。”他还下了决心:“如有不测,由我个人负责,坐班房,请给我送饭!”于是,杂志刊登了调查后的真相,随后广为组稿讨论。他还亲自打电话给边防分局的领导,希望他们一道参加讨论。不料,当事人闻讯动怒,语带责难,最后还甩了电话。刘主编据理力争,又在杂志上连续四期刊登文章,参加讨论的有政府官员、海商法专家、律师和企业领导。最后,该边防分局也沉不住气了,也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此事在业界和社会相关领域引起强烈反响。1997年,国内水路集装箱运输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特邀国家经贸委和公安部参加。公安部一位负责边防工作的处长在会上,就上述事件向广州港货运总公司作了道歉。于是,《集装箱化》在业界进一步树立了声誉。
  十多年来,杂志多次受到交通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表彰:1992年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1993年,在全国报刊博览会上,获交通部优秀报刊称号;1996年,再次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1997年,在第二届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二等奖。
  五、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21世纪初,刘教授已年届古稀,体力日渐衰弱,身患多种重大疾病,做过多次手术,经常住院治疗,但他仍有强烈的事业心。后经领导、老友劝勉,便功成身退。
  此时,他的老伴金德芬也早已从上海海运局业务处处长岗位上退了下来。于是只见他俩白发苍苍的身影,便在家里,或在医院病房里,还在不倦地切磋砥砺,为编纂两部400万字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的大型辞典,斟文酌字地絮叨不休。
  2009年6月,迎来母校大连海事大学百年华诞,刘鼎铭夫妇应邀返校参加庆典,就把刚刚脱稿的两部大型辞典的书稿,向母校献礼。前交通部部长钱永昌题写书名,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作序,该校出版社付梓出版。接着,他俩将平生珍藏的译著及其他中外书籍资料共758册,捐赠给母校图书馆,由该馆设专架收藏,供师生借阅。两位老人的高风义举,在凌水河畔传为佳话。
其他文献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运用“揭开公司面纱”追究股东连带责任的制度设计也有别于普通公司。一人公司中,只要股东在财务方面与公司存在混同,并且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个人的,股东就应当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案情]  原告:李某  被告:上海万森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  被告:蒋某  2009年5月,原告与被告万森公司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合同约定原告委托万森公司
期刊
2011年12月27日上午,风和日丽暖阳阳。上海市航海学会秘书长桑史良和笔者等一行三人,来到位于浦东南码头路上的龚船长儿子龚爱民家中。龚爱民与老爱人施慕英热情好客,听了我们的来意,取出了老船长龚丕勋的各种证书、奖章、奖状和两本厚厚的照相册,里面是龚船长各时期的工作与生活照,简直是一只聚宝箱展现在大家面前,令人兴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交通部发给龚丕勋的船长证书。桑史良眼睛一亮,他看出这张颁于1
期刊
原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中海发展油轮公司总经理茅士家先生,管理着约150亿元的70艘油轮,总载重吨达580多万吨,毫无疑问是航运界的精英人物。  茅士家身材魁伟(身高1.87米),健壮结实,深谙航运经营之道,口才又好,海派风范。  他一生经历丰富,从农民到船员,从驾驶员到远洋船长,从机关干部到总经理;从中国远洋到香港招商局,再到中海发展。经历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经过大
期刊
关键词:E-Navigation(E-航海) 整合 协调船载系统 岸基系统 通信连路 开放结构  一、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被运用于提高海上船舶的航行安全性能,2005年英国交通部基于对自身航标基础设施的考量和意识到海上导航领域缺乏协调的现状,最早提出了E-Navigation(E-航海)这个名词。E-Navigation另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里是在2005年
期刊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全球低碳经济的呼唤与指向下,海洋开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正在受到空前的高度关注,而近年来各国对海洋的开发、争夺和控制的走向表明,向深海进军已成为“暗战”的焦点,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作为海洋战略研究者,浙江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舟山港务管理局高级经济师蔡一鸣从开发利用海洋深度空间的视角,对解决海洋争端、开发海洋新能源及拥有海洋深度空间控制权,提出了独到的应对策
期刊
编者按:以下内容来源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对全球航运业2012年前景的展望,资料由英国航海学会高级会员林军先生节选提供,在此鸣谢!  现状:  3年来,持续且不断增加的在亚丁湾、索马利海域、阿拉伯海、印度洋发生的海盗对商船进行攻击的行为,目前状况已处于僵局,似乎很难被解决,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对该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还缺乏真实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商业、法律和责任承担方等方面的原因。派往该地区的海军有能力
期刊
在辞旧迎新之际,201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交通运输部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部署2012年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会议。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国家新兴的海上专业救助单位,深刻领会“五个坚持”的内涵,积极应对挑战,更要抢抓机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部党组“三个服务”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总结调整为主攻
期刊
  
期刊
[政策]  中国拟出台海运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江海航运物流发展论坛”上透露,中国将出台海运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建设现代海运船队、完善港口功能、发展现代航运  服务业等八大专项内容,最终实现海运强国的目标。??????他还透露,未来中国海运发展的思路是形成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绿色的海运服务体系,拥有现代化的海运船队,建设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大幅提升港口的重要
期刊
序言    1999年11月24日,发生在烟台的特大海难事故,客滚船“大舜”轮遇上寒潮大风,车辆移位引起汽油泄漏起火,船舶倾斜造成翻沉,致使302人中只有22人生还,引起巨大的悲痛和社会震动……。  2003年6月28日,国家对救捞系统实施了体制改革,建立了专门从事海上人命和以人命救生为目的的财产、消防以及环境救助等具有更高标准要求的水上交通专业救助队伍。同时,加大了对装备建设的投入,组建了海上救
期刊